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池

发布时间:2018-4-10 14:06:3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9.10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池,包括厌氧池1、厌氧池2、缺氧池1、缺氧池2、曝气池1、曝气池2和二沉池,其特征是:所述二沉池通过管道分别与厌氧池2、缺氧池2连通,形成硝化液回流通道,所述二沉池通过管道与厌氧池2连通形成外回流混合液通道。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将硝化液回流分配至厌氧池2和缺氧池2,使硝化液回流与外回流完全不介入厌氧池1,即可保证厌氧池1得以独立地进行聚磷菌释磷反应,使得聚磷菌可以充分发挥除磷作用,减少聚合氯化铝的投加,减少药剂成本,使总磷,总氮的去除率提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池,包括厌氧池1、厌氧池2、缺氧池1、缺氧池2、曝气池1、曝气池2和二沉池,其特征是:所述二沉池通过管道分别与厌氧池2、缺氧池2连通,形成硝化液回流通道,所述二沉池通过管道与厌氧池2连通形成外回流混合液通道。

  说明书

  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池。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除磷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培养多种功能菌群来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这些菌群包括具有除磷功能的聚磷菌群、具有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功能的硝化菌群、具有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功能的反硝化菌群以及一般能够在好氧环境下快速消耗碳源的好氧异样菌。生物脱氮和除磷过程中均需要大量的碳源,而污水中的碳源往往非常有限,人工投加碳源成本又非常高,因此,通过设置合理的处理工艺来提高碳源的利用率以及降低工艺系统对氮、磷的放弃率是提高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关键。

  现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都是对工艺来水直接进行分配或发掘污泥内碳源,实现自身碳源利用的优化。常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有AAO工艺、串联AO工艺,其它工艺如氧化沟、SBR、MBR等的脱氮除磷原理都与上述两种工艺相同。

  如图2所示,现有工艺的硝化液回流(内回流)进入厌氧池2,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1,外回流进入厌氧池1,原水进入厌氧池1,聚磷菌发生释磷反应,外回流带来的硝酸盐氮进入厌氧池1后与原水中的快速降解有机物迅速被反硝化细菌利用,发生反硝化反应,还原为氮气释放,此外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1末端。污水进入厌氧池2后与硝化液回流汇合,再次进行反硝化反应,污泥回流将流至缺氧池1的水回流到厌氧池1,再次进行硝化反应。虽然可以保证硝化反应的完全,但是牺牲了生物除磷。作为 A2O工艺的主要矛盾:从二沉池或者曝气池返回的硝酸盐破坏聚磷菌放磷所需要的厌氧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聚磷菌与反硝化菌对有限碳源的竞争。污水处理行业亟待解决A2O的工艺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池,可以保证厌氧池1中的厌氧环境,同时也解决了反硝化细菌与聚磷菌争夺碳源的矛盾,可以充分发挥聚磷菌的除磷作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池,包括厌氧池1、厌氧池2、缺氧池1、缺氧池2、曝气池1、曝气池2和二沉池,其特征是:所述二沉池通过管道分别与厌氧池 2、缺氧池2连通,形成硝化液回流通道,所述二沉池通过管道与厌氧池2 连通形成外回流混合液通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将硝化液回流分配至厌氧池2和缺氧池 2,使硝化液回流与外回流完全不介入厌氧池1,即可保证厌氧池1得以独立地进行聚磷菌释磷反应;使得聚磷菌可以充分发挥除磷作用,减少聚合氯化铝的投加,减少药剂成本,使总磷,总氮的去除率提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