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

发布时间:2018-4-12 10:08:5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7.16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内的一种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由罐体6和中央筒体7构成,罐体6顶部为集气罩11,集气罩11上设置有导气管12;罐体6下部设置有进水布流管8;罐体6内设置有旋升流廊道10,旋升流廊道10围绕中央筒体7由下向上盘旋至罐体6上部,旋升流廊道10底部与进水布流管8对应,旋升流廊道10顶部与中央筒体7上部的中央筒体进水口14对应;中央筒体7顶部高出罐体6顶部,中央筒体7底边与罐体6底板连接,中央筒体7上部设置有出水管9;罐体6底板上设置有排泥管13。本实用新型有效容积利用效率高,净化处理效率高,无需外加动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主要由罐体(6)和中央筒体(7)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6)顶部为集气罩(11),集气罩(11)上设置有导气管(12);罐体(6)下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布流管(8),进水布流管(8)的进口与污水管相连;罐体(6)内设置有旋升流廊道(10),旋升流廊道(10)围绕中央筒体(7)由下向上盘旋至罐体(6)上部,旋升流廊道(10)底部与进水布流管(8)对应,旋升流廊道(10)顶部与中央筒体(7)上部的中央筒体进水口(14)对应;中央筒体(7)顶部高出罐体(6)顶部,中央筒体(7)底边与罐体(6)底板连接,中央筒体(7)上部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进口设置在中央筒体(7)底部,出水管(9)的出口设置在罐体(6)外面,出水管(9)出口低于中央筒体进水口(14);罐体(6)底板上设置有排泥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升流廊道(10)的水平夹角θ为15ο~20ο,两层之间的垂直间距L为0.3~1m,自上而下廊道距离逐渐增大,旋升流廊道(10)沿中央筒体(7)外壁向罐体(6)内壁的方向上保持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11)为球缺形,矢高比为1/4~1/6。

  说明书

  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

  背景技术:

  日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对污水的排放要求也日趋严格。我国农村目前农户大多出于散居状态,且对于生活污水的排放疏于管理,对于这类污水的治理,多用无动力自运行小型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这类装置起源于日本和欧美,现今在我国农村地区和小型居民区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我国对类似装置已有一定的研究,但现有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装置中的污水容易出现短流,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污水处理装置的实际有效利用空间大大减小,污水的出水水质也受到了影响;2、在无动力的情况下,污水与装置中的活性微生物混合较差,很多无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无搅拌装置,使得污水与污泥无法充分接触,从而影响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3、装置中污水悬浮物的沉淀效率较低,现在很多污水处理装置利用过滤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但是由于滤料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洗和更换,增加了运行管理的工作量,对于单靠沉降来去除悬浮物的净化装置来说,其悬浮物的沉淀效率大多较低,无法保证出水水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空间利用效率较低,净化处理效率低的技术缺陷,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容积利用效率高,净化处理效率高,无需外加动力的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主要由罐体6和中央筒体7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6顶部为集气罩11,集气罩11上设置有导气管12;罐体6下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布流管8,进水布流管8的进口与污水管相连;罐体6内设置有旋升流廊道10,旋升流廊道10围绕中央筒体7由下向上盘旋至罐体6上部,旋升流廊道10底部与进水布流管8对应,旋升流廊道10顶部与中央筒体7上部的中央筒体进水口14对应;中央筒体7顶部高出罐体6顶部,中央筒体7底边与罐体6底板连接,中央筒体7上部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进口设置在中央筒体7底部,出水管9的出口设置在罐体6外面,出水管9出口低于中央筒体进水口14;罐体6底板上设置有排泥管13。

  上述方案中,所述旋升流廊道10的水平夹角θ为15ο~20ο,两层之间的垂直间距L为0.3~1m,自上而下廊道距离应逐渐增大,且旋升流廊道10沿中央筒体7外壁向罐体6内壁的方向上保持水平,以保证污泥和水流的均布,同时也保证污泥在廊道内的沉积。

  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气罩11为球缺形,矢高比为1/4~1/6。

  本实用新型的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分为布流区、旋升流区、污泥收集区、气体收集区和强化处理区,污水通过进水布流管,均匀分布于旋升流廊道,进入旋升流区,在该区进行与微生物接触,去除有机污染物,并且沉淀悬浮物,然后通过中央筒体进水口进入强化处理区,在此区污水进行深度的生化或物理净化,最后通过出水管排出罐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将上浮到气体收集区进行收集,并由导气管导出利用,产生的污泥将沿旋升流廊道沉降到污泥收集区,定期通过排泥管排出罐外。

  旋升流区为下部进水,且进水布流管应沿罐体切向在旋升流廊道上均匀布水。在旋升流区,水流应沿旋升流廊道自下而上流动。旋升流区内应保持严格厌氧环境,强化处理区连通空气,保持兼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构筑材料可采用玻璃钢、金属或其他硬化有机高分子聚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主要用于单户或居民小区联户的生活污水处理,其总有效容积在2~25m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生活污水在布流装置的作用下沿旋升流廊道进行螺旋升流运动,在未增加装置体积的情况下,延长了污水的流动路径,避免了短流的情况,充分利用了装置的有效容积。

  二、本实用新型中,沿罐体轴向法向布置的廊道可富集较多微生物,使反应装置内微生物数量得到保障。

  三、本实用新型中,旋升流廊道延长了污水流动路径,污水在装置中形成了推流状态,廊道中的不同区段微生物组成状况也将随污水的水质处理状况而有所差异,各个区段均能优胜劣汰,筛选出最优的微生物种群。

  四、本实用新型中,在旋升流廊道流动过程中,根据浅层理论,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距离更短,更易于沉降在旋升流廊道上,提高了污水中的固态污染物质的沉降效率。

  五、本实用新型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气泡会沿廊道向上流动,对所在廊道区域内的污水和微生物进行一定的搅动,使两者接触更加充分;同时,随着装置内沼气累积和气压的增大,气体收集区的沼气压力会使装置中的污水进行小段回流,从而增进廊道内各区段的微生物和污水的混合。

  六、本实用新型中,中央筒体内的强化处理工艺和设施可以根据之前出水状况和处理的水质要求来配置和安装,搭配灵活,适用性广,能满足各种地区对于出水的不同要求。

  七、本实用新型中,旋升流过程和搅拌传质强化过程需要的动力均靠污水自身的水头和沼气的浮力完成,整个推流区域无需外加动力。

  八、本实用新型中,圆台型的外壳便于批量运输,且安装方便,有利于装置的批量生产和推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空间利用效率较低,净化处理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提供的旋升流式生活污水净化罐有效容积利用效率高,净化处理效率高,无需外加动力。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