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6.20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通过采用大孔球状聚乙烯醇载体的生化池进行处理包括废水进入格栅间,经泵提升进入沉砂池,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出水经调节池均质均量后进入厌氧生化池和好氧生化池,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氮和有机污染物,再经消毒处理后达标排放。本发明的优点是生物处理采用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提高了废水的脱氮效果,减少了污泥的产生,降低了投资及运行成本,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废水进入格栅间,再经提升泵进入沉砂池,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SS;
沉砂池的出水进入调节池均质、均量;
调节池的出水进入含有大孔球状聚乙烯醇载体的厌氧生化池,然后再 进入好氧生化池,其出水的50%回流至厌氧生化池进行脱氮处理,其余50% 的出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 孔球状聚乙烯醇载体的孔径为1-5μm,比表面积为30m2g-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大孔球状聚乙烯醇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1.3g海藻酸钠、10g碳酸钙粉末、 8gPVA和100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机械搅拌1小时,将所得溶胶冷却至室温 后用蠕动泵滴入含有3%氯化钙的饱和硼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成型后的载 体继续用0.5M盐酸溶液浸泡使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气体逸出形成互通式大 孔网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厌氧生化池的HRT为2h,所述好氧生化池的HRT为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 氧生化池和好氧生化池采用串联的方式运行,其串联的级数为两级、三级或 四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 氧生化池和好氧生化池采用并联的方式运行,其并联的数量为两套。
说明书
一种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氨氮排放量远高于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氨氮已取代COD成为影 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首要指标。目前,A/O、A2/O、SBR和氧化沟是应用最 为广泛的生活污水脱氮工艺,但这些工艺普遍存在脱氮效率低、投资及运行 费用高、操作和管理复杂等缺点,已无法满足当前生活污水脱氮处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生活污水脱氮的方法,包括:
废水进入格栅间,再经提升泵进入沉砂池,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SS;
沉砂池的出水进入调节池均质、均量;
调节池的出水进入含有大孔球状聚乙烯醇载体的厌氧生化池,然后再进 入好氧生化池,其出水的50%回流至厌氧生化池进行脱氮处理,其余50%的 出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进一步,该大孔球状聚乙烯醇载体的孔径为1-5μm,比表面积为 30m2g-1。
进一步,该大孔球状聚乙烯醇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1.3g海藻酸钠、 10g碳酸钙粉末、8gPVA和100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机械搅拌1小时,将所 得溶胶冷却至室温后用蠕动泵滴入含有3%氯化钙的饱和硼酸溶液中浸泡24 小时,成型后的载体继续用0.5M盐酸溶液浸泡使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气体 逸出形成互通式大孔网状结构。
进一步,该厌氧生化池的HRT为2h,该好氧生化池的HRT为6h。
进一步,该厌氧生化池和好氧生化池采用串联的方式运行,其串联的级 数为两级、三级或四级。进一步,厌氧生化池和好氧生化池采用并联的方式 运行,其并联的数量为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大孔球状聚乙烯醇为载体 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TN去除率可达85%以上,污泥减量化达80%以上, 有效降低污泥的处理费用;所用载体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生化池占地面 积小,化学药剂投加量少;投资及运行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