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交互的序批式泥水处理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4-12 14:01:1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7.16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IPC分类号C02F3/12;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互的序批式泥水处理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批次循环应用多组并联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污泥依次经过动态稳定化处理和静态稳定化处理后,再将稳定化的污泥清掏或排出泥水处理系统,污泥稳定化处理的同时,将多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后端的污水容器空间连通,通过共用互通的污水处理空间进行污水处理。该发明兼顾了污泥稳定化处理和污水处理,提高污泥稳定化处理程度和空间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交互的序批式泥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组并联的高位 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构成的污泥稳定化及污水处理系统,将多组高位储泥 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并联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将高位储泥消纳装置后端的污 水容器空间相互连通进行污水处理,当泥水从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 置输入,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中的污泥处于动态的稳定化处理阶段,其他没有 输入泥水的各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泥处于静态的污泥稳定化 处理阶段,泥水处理系统依次按照动态污泥稳定化处理期、静态污泥稳定化处 理期的稳定化流程,循环在各组装置前端的污泥稳定化处理容器空间进行序批 式污泥稳定化处理,各组高位储泥消纳装置共用末端的污水容器空间,在泥水 连续输入或者间隔输入情况下,以污水的平流式沉淀处理或双层沉淀池处理或 活性污泥法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或接触氧化法或生物膜法进行连续性污水处理 或者间隔式污水处理,这种序批式污泥稳定化处理及交互共用空间进行污水处 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并联至少两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将各组装置后端的污 水容器空间连通,使污水容器空间形成互通共用的污水处理空间,装置前端的 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的上部封闭,并设有引向外部的排气或集气系统。

  步骤2,向其中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输入泥水,在泥水推流和 沉淀作用下,渣泥水逐级分离,泥砂沉渣和污泥在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中的泥 渣容器空间和消化污泥容器空间依次沉积及污泥的消化降解,进行动态的污泥 稳定化处理,污水被推向后端并在共用的污水容器空间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 理产生的剩余污泥被回流到前端,进行污泥的稳定化处理。

  步骤3,随着该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中污泥的输入和累积,当污 泥稳定化处理空间的污泥负荷达到设计储泥消纳污泥量或出现影响污水水质 时,停止对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的泥水输入,启动另一组高位 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开始向第二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输入泥 水,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进入停止输入污泥,污泥处于储存和 自然消化降解的静态污泥稳定化处理期,在第二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 置中进行动态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污水进入在装置后端共用的污水容器空间, 并根据设计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步骤4,依次运行各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在其中一组高位储泥 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输入泥水时,该组装置中的污泥处于动态的污泥稳定化处 理期,其他各组装置的污泥处于静态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期。

  步骤5,在最后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运行时期,当装置中污泥 负荷接近设计储泥消纳污泥量时,开始启动对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 装置中稳定化污泥的清掏排泥程序,自前向后依次清掏或排出污泥稳定化处理 空间的沉渣和满足要求的稳定化污泥,如果存在部分不满足污泥稳定化要求的 污泥,就将这部分污泥转移到清掏后的前端容器空间。

  步骤6,当最后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污泥负荷达到设计污泥 量,停止对最后一组装置的泥水输入,重新启动对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 处理装置的泥水输入,进入新一轮的污泥稳定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并按照同样 的工作程序批次性循环进行污泥稳定化及污水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互的序批式泥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至少有三格串联的容器空间,自前向后依次是泥渣 容器空间、消化污泥容器空间、污水容器空间,泥渣容器空间和消化污泥容器 空间属于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各个容器空间在液面高度的部位设有连通管或 连通口,由连通管或连通口连通相邻空间,泥渣容器空间和消化污泥容器空间 中连通管或连通口之前安装导流溢流通道或堰板,消化污泥容器空间和污水容 器空间之间的连通管口前安装导流溢流通道或堰板,或者是从连通管口部位安 装折向液面以下的弯头及管道,污水容器空间的池体是平流式沉淀池或双层沉 淀池或三相分离池的池体构造,在泥渣容器空间和消化污泥容器空间的顶部封 闭,顶部有污泥清掏检查口及/或在容器底部设排泥管,顶部安装引向外部的排 气管或集气装置,在污水容器空间的池壁设排水管或排水口,或者安装排水用 的滗水器,排水管或排水口设在液面高度的池壁上或者设在容器池壁的中部, 设在容器池壁的中部时,排水管或排水口处设有启闭功能的装置或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互的序批式泥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续性污水处理是在向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连续输入泥水时,在推 流作用下污水持续进入后端的污水容器空间,在互通共用的污水处理空间,打 开远离污水进水一端的排水管或排水口,关闭其他各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 理装置位置的排水管或排水口,进水到出水的过程形成推流式的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处理采用沉淀净化处理或生物膜法处理,或者依次进行曝气+沉淀的处理方 式,剩余污泥或沉淀污泥从底部的排泥系统或用吸泥管吸泥,回流到前端的污 泥稳定化处理空间进行沉积和消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互的序批式泥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 隔式污水处理是在向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间隔输入泥水的情况 下,污水间隔性进入后端的污水容器空间,污水在互通共用的污水容器空间中, 批次进行新旧污水置换式的沉淀净化处理或生物膜法处理,或者采用批次进行 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水、排泥流程的序批式污水处理。

  说明书

  一种交互的序批式泥水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位储泥消纳池是一种污泥稳定化处理的工艺,在高位储泥消纳池中存在 渣、泥、水分离的情况,在泥水推流作用下,自前向后的容器空间中依次是沉 渣、污泥、污水。为了保障设施运行的安全可靠,一般会采用至少两组并联运 行的设施,多组设施轮流工作,污泥在池内进行消化降解,由于池内存在可降 解污泥,在不断的进泥过程中,污泥一边累积一边降解,并且按照进泥的时间 顺序依次累积。不同时间进入处理系统的污泥的稳定化程度不同,当停止污泥 的输入时,新进入污泥的降解程度不足,需要进一步延长污泥消化降解的时间, 延长污泥龄可以进一步使污泥充分降解和稳定化。当一组处理装置处于进出泥 水的工作状态时,其他组的装置只储存污泥并进行消化降解,污水空间则处于 闲置状态,造成了空间浪费。一般情况下污泥的含水率比较高,污泥经过稳定 化处理和浓缩,会析出一部分水分,此外,有的处理系统不但要求污泥稳定化, 也对出水水质有要求,进行污水处理需要保证足够的处理时间和污水容积空间, 单组的高位储泥消纳池需要设计较大的污水容积空间。为了兼顾污泥稳定化处 理和充分利用污水处理空间,考虑到高位储泥消纳池中的污泥与污水的容器空 间相对分离,污水处理在处理系统的末端,扰动污水处理空间并不会影响前端 的污泥处理,可以在保证多组并联设施中污泥稳定化工作的前提下,将各组装 置的污水容器空间连通合并,在共用的污水容器空间中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各 组高位储泥消纳池中的污泥在并联的污泥容器空间内批次轮流进行污泥稳定化 处理,污水在互通的污水容器空间中共用空间进行污水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提高污泥稳定化处理程度,以及与污水处理同步工作的 问题,设计一种具有序批式污泥稳定化处理及交互共用污水处理的方法。

  本发明是根据高位储泥消纳池具有渣、泥、水分离及污泥稳定化的特点, 使用多组并联的高位储泥消纳装置依次循环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并通过多种 装置末端互通共用的污水处理空间进行污水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是由至少两组并联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 构成的污泥稳定化及污水处理系统,将多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并联 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将高位储泥消纳装置后端的污水容器空间相互连通进行 污水处理,当泥水从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输入,污泥稳定化处理 空间中的污泥处于动态的稳定化处理阶段,其他没有输入泥水的各组高位储泥 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泥处于静态的污泥稳定化处理阶段,泥水处理系统 依次按照动态污泥稳定化处理期、静态污泥稳定化处理期的稳定化流程,循环 在各组装置前端的污泥稳定化处理容器空间进行序批式污泥稳定化处理,各组 高位储泥消纳装置共用末端的污水容器空间,在泥水连续输入或者间隔输入情 况下,以污水的平流式沉淀处理或双层沉淀池处理或活性污泥法或序批式活性 污泥法或接触氧化法或生物膜法进行连续性污水处理或者间隔式污水处理,这 种序批式污泥稳定化处理及共用空间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并联至少两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将各组装置后端的污 水容器空间连通,使污水容器空间形成互通共用的污水处理空间,装置前端的 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的上部封闭,并设有引向外部的排气或集气系统。

  步骤2,向其中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输入泥水,在泥水推流和 沉淀作用下,渣泥水逐级分离,泥砂沉渣和污泥在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中的泥 渣容器空间和消化污泥容器空间依次沉积及污泥的消化降解,进行动态的污泥 稳定化处理,污水被推向后端并在共用的污水容器空间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 理产生的剩余污泥被回流到前端,进行污泥的稳定化处理。

  步骤3,随着该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中污泥的输入和累积,当污 泥稳定化处理空间的污泥负荷达到设计储泥消纳污泥量或出现影响污水水质 时,停止对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的泥水输入,启动另一组高位 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开始向第二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输入泥 水,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进入停止输入污泥,污泥处于储存和 自然消化降解的静态污泥稳定化处理期,在第二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 置中进行动态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污水进入在装置后端共用的污水容器空间, 并根据设计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步骤4,依次运行各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在其中一组高位储泥 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输入泥水时,该组装置中的污泥处于动态的污泥稳定化处 理期,其他各组装置的污泥处于静态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期。

  步骤5,在最后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运行时期,当装置中污泥 负荷接近设计储泥消纳污泥量时,开始启动对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 装置中稳定化污泥的清掏排泥程序,自前向后依次清掏或排出污泥稳定化处理 空间的沉渣和满足要求的稳定化污泥,如果存在部分不满足污泥稳定化要求的 污泥,就将这部分污泥转移到清掏后的前端容器空间。

  步骤6,当最后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污泥负荷达到设计污泥 量,停止对最后一组装置的泥水输入,重新启动对第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 处理装置的泥水输入,进入新一轮的污泥稳定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并按照同样 的工作程序批次性循环进行污泥稳定化及污水处理。

  所述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至少有三格串联的容器空间,自前向 后依次是泥渣容器空间、消化污泥容器空间、污水容器空间,泥渣容器空间和 消化污泥容器空间属于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各个容器空间在液面高度由连通 管或连通口串联连通相邻空间,泥渣容器空间和消化污泥容器空间中连通管或 连通口之前安装导流溢流通道或堰板,消化污泥容器空间和污水容器空间之间 的连通管口前安装导流溢流通道或堰板,或者是从连通管口部位安装折向液面 以下的弯头及管道,污水容器空间的池体是平流式沉淀池或双层沉淀池或三相 分离池的池体构造,在泥渣容器空间和消化污泥容器空间的顶部封闭,顶部有 污泥清掏检查口及/或在容器底部设排泥管,顶部安装引向外部的排气管或集气 装置,在污水容器空间的池壁设排水管或排水口,或者设有排水用的滗水器, 排水管或排水口设在液面高度的池壁上或者设在容器池壁的中部,设在容器的 池壁中部时,排水管或排水口处设有启闭功能的装置或阀门。

  所述的连续性污水处理是在向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连续输入 泥水时,在推流作用下污水持续进入后端的污水容器空间,在互通共用的污水 处理空间,打开远离污水进水一端的排水管或排水口,关闭其他各组高位储泥 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位置的排水管或排水口,进水到出水的过程形成推流式的 污水处理流程,污水处理采用沉淀净化处理或生物膜法处理,或者依次进行曝 气+沉淀的处理方式,剩余污泥或沉淀污泥从底部的排泥系统或用吸泥管吸泥, 回流到前端的污泥稳定化处理空间。

  所述的间隔式污水处理是在向一组高位储泥消纳及污水处理装置间隔输入 泥水的情况下,污水间隔性进入后端的污水容器空间,污水在互通共用的污水 容器空间中,批次进行新旧污水置换式的沉淀净化处理或生物膜法处理,或者 批次进行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水排泥的序批式污水处理。

  所述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常温污泥厌氧消化降解及泥 质分离实现的污泥稳定化,或者附加提高污泥消化降解速率的措施,采取加热 升温消化降解,微波溶胞,臭氧溶胞、机械搅拌的措施来加快污泥消化。

  本发明在泥水处理过程中,兼顾了污泥稳定化处理和污水处理,采取污泥 的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相结合的序批式工艺方式,并将污水处理空间互联共用, 进行污水处理。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提高了泥水处理系统容器的有效利用率, 优化了污泥的稳定化处理程度和污水处理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