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1.26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一种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理装置,设备内部污水顺次进入调节室,管道混合室、固液沉降室。污水首先进入调节室,随后进入管道混合室,该部分分为一级直径管段和二级直径膨大管段,加药口位于一级直径管段的前端,通过向加药口连续添加凝聚剂,污水和凝聚剂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污水流经二级直径膨大管段,使得污水中的悬浮物能更好的凝聚成絮团,反应后的污水进入固液沉降室进行固液分离,部分沉渣流回初始反应阶段循环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 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调节室(2)、管道混合室(6)和固液沉降室(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调节室(2)底部设有污水提升泵(3),污水提升泵(3)与管道混合室内(6)的一级直径管段(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混合室(6)装有横向设置的一级直径管段(4)和二级直径膨大管段(5),加药口(11)连接一级直径管段(4),位于一级直径管段(4)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液沉降室(9)底部装有污泥泵(8),污泥泵(8)连接污泥回流管(10),接入到调节室(2)中。
说明书
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理装置,属于环境工程和LPC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水资源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迫切的需要掌握适合时代发展的污水资源净化技术,以缓解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有化学反应法、物理沉淀法等。在沉淀法中,常用的絮凝沉淀原理是在絮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方法。污水加絮凝剂后,经过混合作用,水中胶体杂质凝聚成较大的矾花颗粒,随后在沉淀池中去除。然而传统的絮凝沉淀工艺通常采用静态混合的方式,该方式下药剂未能与污水充分混合,使得形成的絮团松散,不易凝聚,不密实,不易沉降,无法达到理想的絮凝沉淀效果。
发明内容
絮凝法处理污水工艺虽然已经普及,但由于常用的絮凝沉淀工艺形成的絮团松散,不易凝聚,不密实,不易沉降,无法达到理想的絮凝沉淀效果,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研发一种新型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理装置,装置内部依次设置为调节室、管道混合室、固液沉降室。污水首先进入调节室,调节室底部设有污水提升泵,均匀水量水质后通过污水提升泵泵入管道混合室,管道混合室装有横向设置的一级直径管段和二级直径膨大管段,污水提升泵与管道混合室内的一级直径管段连接,加药口连接一级直径管段,位于一级直径管段的前端。通过向加药口连续添加凝聚剂,在污水提升泵的冲力作用下,污水和凝聚剂得到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污水流经横向设置的二级直径膨大管段,扩大的管径使得污水在流经此处时起一个缓冲作用,增加了污水与凝聚剂混合的时间,使得污水中的悬浮物能更好的凝聚成絮团。随后污水进入固液沉降室,
固液沉降室底部装有污泥泵,污泥泵连接污泥回流管,接入到调节室中,在固液沉降室内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掉水中悬浮物,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由于连续投加药剂,经固液沉降分离后的沉渣中还存在一些尚未充分与污水中污染物发生作用的凝聚剂,将占总体积10%~30%的沉渣通过污泥泵泵回调节室循环使用,其余的沉渣外运处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污水提升泵提供的动力,污水中的污染物颗粒与凝聚剂在流体动力作用下相互碰撞而充分混合,避免出现污水在静止状态下与药剂混合不均匀的状况;由于采用连续添加药剂的方式,使已形成的凝聚体颗粒在更多的凝聚剂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吸附架桥、卷扫等物理化学作用,使其形成密实的更易于沉降的絮凝体;一部分沉渣由污泥泵泵回污水处理起始阶段,其中未充分发挥作用的部分凝聚剂继续与污水反应,节约了凝聚剂的用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最终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