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1.20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IPC分类号C02F1/46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包括有内部填料和外部框架,内部填料和外部框架通过中心连杠连接为一体,外部框架的直径大于内部填料的直径,内部填料与外部框架共轴心,外部框架通过中心连杠将内部填料中二块相邻平行的填料连接形成球形整体。本实用新型大大增加了废水与填料的有效接触面积,有效地避免了填料的结块、板结等现象,使填料反应彻底,大大地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同时省去了繁琐的填料冲洗环节,只需定期补充新填料,实施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量,降低了填料的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包括有内部填料和外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填料和外部框架通过中心连杠连接为一体,所述外部框架的直径大于所述内部填料的直径,所述的内部填料与所述外部框架共轴心,所述外部框架通过所述的中心连杠将内部填料中二块相邻平行的填料连接形成球形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填料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凹槽,内部填料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凹槽与所述内部填料的轴心相平行,且若干凹槽分别为齿轮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凹槽的数量为4个、6个或者8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的直径为70-86mm,壁厚为2-3mm;所述内部填料的高度为10-12mm,直径为50-70mm。
说明书
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用填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很大,并且其中COD、BOD的浓度较高。针对这一情况,环保公司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利用铁碳微电解反应器来处理高COD废水。上述铁碳微电解反应器主要是利用微电解填料进行有机废水处理,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上述的微电解填料通常采用铁粉和碳粉制作而成,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过程中容易钝化、板结,同时,铁屑完全被腐蚀后变成铁泥,造成微电解反应器淤塞,需通过冲洗来缓解铁泥堵塞问题,但冲洗并不能解决废水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只能频繁地更换新的填料。不但工作量大,使用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以解决现有微电解填料易钝化、板结,需经常更换导致工作量大,使用成本高,且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和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包括有内部填料和外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填料和外部框架通过中心连杠连接为一体,所述外部框架的直径大于所述内部填料的直径,所述的内部填料与所述外部框架共轴心,所述外部框架通过所述的中心连杠将内部填料中二块相邻平行的填料连接形成球形整体。
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填料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凹槽,内部填料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通孔。
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凹槽与所述内部填料的轴心相平行,且若干凹槽分别为齿轮状。
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凹槽的数量为4个、6个或者8个。
所述的应用于高含盐废水的微电解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的直径为70-86mm,壁厚为2-3mm;所述内部填料的高度为10-12mm,直径为50-7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通孔及齿轮状凹槽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废水与铁碳填料之间充分接触,大大地增加了填料的有效接触面积,确保了填料始终保持高的活性和传质能力,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微电解填料的结块、板结等现象,使填料反应彻底,大大地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同时省去了繁琐的填料冲洗环节,只需定期补充新填料,实施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量,降低了填料的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2、由于铁和碳是同时消耗的,且铁和碳的比例在使用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该微电解填料的消耗只是量的改变,而不是质变,因此随着消耗只需增加新的微电解填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