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

发布时间:2018-4-30 21:01:1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12.02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IPC分类号C02F5/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包括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控制柜(21)和微机管理控制系统(22),所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管线依次连接集水池(5)、海水循环泵(6)、热交换器(10)和海水冷却塔(11),在集水池(5)入口设置有海水补水系统和加药系统,在海水循环泵(6)出口设置有循环水排污系统,各系统通过与控制柜中的流量、液位、电导率监测仪表和PLC连接,PLC连接微机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控制。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排污、加药的自动化管理控制,能有力保障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水平衡、浓缩倍数控制和水处理效果,保证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包括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控 制柜(21)和微机管理控制系统(22),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 的管线依次连接有集水池(5)、海水循环泵(6)、热交换器(10)和海水冷 却塔(11),在集水池(5)入口设置有海水补水系统和加药系统,在海水循 环泵(6)出口设置有循环水排污系统,所述海水补水系统、加药系统和循环 水排污系统均安装有与控制柜(21)的监测仪表连接的流量、液位或电导率测 量装置,并且均安装有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的输送泵或电 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所 述控制柜(21)的各个监测仪表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通过总线与微机管理控制系统(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 所述海水补水系统包括与海水相连的变频海水泵(1)、补水电动阀(2)、海 水补水流量计(3)和安装在集水池(5)中的第一液位传感器(4),所述变 频海水泵(1)和补水电动阀(2)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 所述海水补水流量计(3)和第一液位传感器(4)与控制柜(21)的流量和液 位监测仪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 在海水循环泵(6)出口设置有排污支管线和连接海水循环泵出口和集水池入 口的回水支路,所述循环水排污系统包括在回水支路安装的海水电导率传感器 (7)、排污支管线安装的排污电动阀(8)和排污流量计(9),所述排污电 动阀(8)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海水电导率传感器 (7)和排污流量计(9)与控制柜(21)的电导率和流量监测仪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 所述加药系统包括海水阻垢缓蚀剂加药系统和海水菌藻抑制剂加药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所 述海水阻垢缓蚀剂加药系统包括安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2)的第一储备罐 (13)、药剂输送泵(14)和安装有计量泵(16)和第三液位传感器(17)的 加药罐(15),所述药剂输送泵(14)和计量泵(16)与控制柜(21)的可编 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2)和第三液位传感器(17)与控 制柜(21)的液位监测仪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所 述药剂输送泵(14)的入口与第一储备罐(13)连接,出口包括第一支管线和 第二支管线,所述第一支管线与加药罐(15)连接,第二支管线与计量泵(16) 出口管线汇合并共同连接回水支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所 述药剂输送泵(14)出口第二支管线上与计量泵(16)出口管线汇合前设置有 在基础投加开始浓缩运行阶段开启、在正常运行阶段关闭的第一阀门(14a), 在计量泵(16)出口管线上与第二支管线汇合之前设置有在基础投加开始浓缩 运行阶段关闭、在正常运行阶段开启的第二阀门(16a)。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所 述海水菌藻抑制剂加药系统包括安装有第四液位传感器(18)的第二储备罐 (19)和加药泵(20),所述加药泵(20)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逻辑控制 器连接,所述第四液位传感器(18)与控制柜(21)的液位监测仪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其中,所 有流量测量装置、液位测量装置、电导率测量装置、输送泵和电动阀中与海水、 浓缩海水或药剂直接接触的部件的材质为耐海水腐蚀或耐酸碱材料,所述管线 的材质为耐蚀非金属工程材料。

  说明书

  一种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海水循环 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是一项环保型新技术,国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 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随着我国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和海水循环冷却 技术的日趋成熟,沿海企业逐渐加大海水利用力度,纷纷投建海水循环冷却 工程。其中,我国沿海电厂新建装机容量1000MW以上的机组已建成、在建、 待建的不下10台,单台海水循环冷却水量均在每小时十万吨以上。

  面对当前沿海企业对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迫切需求,我国海水循环冷却 技术经过十余年的连续科技攻关,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已完成百吨级、千 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示范工程。并形成系列化海水水处理药剂产品,基 本具备大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而相比之下,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 理管理技术研究还显得薄弱和滞后,无论是现场技术监测和参数调节控制都 还是人工手动,没有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管理。在精度控制上还存在很 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对于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存 在很大的隐患。

  为解决冷却水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 应用都十分活跃。主要包括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实现自动加药、自动排污、 水平衡控制等。从技术角度讲,国内外在淡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管理控制 方面的技术应用已基本成熟,而在海水冷却系统中的应用报道较少。包括当 前国际上最先进的Nalco公司开发的3D-TRASAR管理系统,在海水冷却体 系中也未应用先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海水含盐量高,具有腐蚀性和成垢 性离子远高于淡水,海水循环水浓缩倍数的控制和水处理药剂的使用与现有 技术有很大差别,一些检监测技术在海水体系中会受到很大的干扰或限制。 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集成现有技术,结合 海水的特点,优化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实现海水循环水处理运行管理,保障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十分迫切。

  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 实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排污、加药的自动化管理控制,有力保障海水 循环冷却系统的水平衡、浓缩倍数控制和水处理效果,保证海水循环冷却系 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具体来说,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包括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控制柜 21和微机调控系统22,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管线依次连接 集水池5、海水循环泵6、热交换器10和海水冷却塔11,在集水池5入口设 置有海水补水系统和加药系统,在海水循环泵6出口设置有循环水排污系统, 所述海水补水系统、加药系统和循环水排污系统都安装有与控制柜21的监测 仪表连接的流量、液位或电导率测量装置,并都安装有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 逻辑控制器连接的输送泵或电动阀。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述控制柜21的各 个监测仪表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总线与微机 管理控制系统22连接。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述海水补水系统包 括与海水相连的变频海水泵1、补水电动阀2、海水补水流量计3和安装在集 水池5中的第一液位传感器4,所述变频海水泵1和补水电动阀2与控制柜 21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海水补水流量计3和第一液位传感器4与 控制柜21的流量和液位监测仪表连接。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在海水循环泵6出口 设置有排污支管线和连接海水循环泵出口和集水池入口的回水支路,所述循环 水排污系统包括在回水支路安装的海水电导率传感器7、排污支管线安装的排 污电动阀8和排污流量计9,所述排污电动阀8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连接,所述海水电导率传感器7和排污流量计9与控制柜21的电导率和 流量监测仪表连接。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述加药系统包括海 水阻垢缓蚀剂加药系统和海水菌藻抑制剂加药系统。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述海水阻垢缓蚀剂 加药系统包括安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2的第一储备罐13、药剂输送泵14和 安装有计量泵16和第三液位传感器17的加药罐15,所述药剂输送泵14和计 量泵16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2和第 三液位传感器17与控制柜21的液位监测仪表连接。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述药剂输送泵14 的入口与第一储备罐13连接,出口包括第一支管线和第二支管线,所述第一 支管线与加药罐15连接,第二支管线与计量泵16出口管线汇合并共同连接回 水支路。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述药剂输送泵14 出口第二支管线上与计量泵16出口管线汇合前设置有在基础投加开始浓缩运 行阶段开启、在正常运行阶段关闭的第一阀门14a,在计量泵16出口管线上 与第二支管线汇合之前设置有在基础投加开始浓缩运行阶段关闭、在正常运行 阶段开启的第二阀门16a。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述海水菌藻抑制剂 加药系统包括安装有第四液位传感器18的第二储备罐19和加药泵20,所述 加药泵20与控制柜21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液位传感器18与 控制柜21的液位监测仪表连接。

  优选的,上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中,所有流量测量装置、 液位测量装置、电导率测量装置、输送泵和电动阀中与海水、浓缩海水或药剂 直接接触的部件均选用耐海水腐蚀和耐酸碱材料,所述管线选用耐蚀非金属工 程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根据海水本身的特性设计海水 循环冷却系统的补水、排污和加药过程,实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平衡、浓 缩倍数和加药排污自动化管理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和控制精 度,保障了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效果,使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节水、技术、 经济、海洋环境方面更具优势,使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为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