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发布时间:2018-5-1 15:57:5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5.30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IPC分类号E03F1/00; E03F5/06; E03F5/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路崖和沟渠,沟渠中设置有多个集水井,所述沟渠与道路雨水井通过溢流堰孔连通,所述沟渠和集水井上设置有沟渠盖板,路崖上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结合形成进水通道,在所述沟渠与所述路崖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本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在所述沟渠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并通过所述路崖的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之间形成的进水通道,使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进入所述沟渠,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污水净化系统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方式进行进水,因此,不存在沟渠盖板上的孔易堵塞,或者沟渠盖板上仍有部分泥水残留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进水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崖和沟渠,所述沟渠 设置于道路与所述路崖之间,所述沟渠中设置有多个集水井,所述沟渠与道路 雨水井通过溢流堰孔连通,所述沟渠和集水井上设置有沟渠盖板,所述路崖的 上表面高于所述沟渠盖板,且所述路崖上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沟 渠盖板结合形成进水通道,在所述沟渠与所述路崖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 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 部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上表面,所述凹陷部的下边缘低于所述沟渠盖 板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挡墙,所述挡墙设置于沟渠盖板和道路之间,且其上表面与所述沟渠盖板的 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其下表面低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 水井过滤网和/或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所述集水井过滤网竖直设置于集水井 与所述沟渠的连接处,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覆盖所述溢流堰孔,固定于 所述沟渠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崖 的凹陷部的上边缘距路崖的上表面的距离为60-120mm,且所述凹陷部向所述路 崖内延伸的距离为60-100mm,其高度为280-360mm;所述凹陷部在路崖的长度 方向上贯穿整个路崖,且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包括两个等半径的圆弧以及连接所 述圆弧的直线,所述圆弧的半径为60-100mm;且所述路崖的宽为160-220mm, 高600-800mm,长500-800mm,所述路崖高出道路的路面120-2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 盖板靠近路崖的一端的上角为圆角,在所述沟渠盖板上开设有条形盖板吊 孔,所述盖板吊孔的长为50-100mm,宽为10-30mm;所述沟渠盖板的厚度 为50-100mm,长度为800-1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 孔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进水孔的距离为120-200mm,所述进水孔的入口处 宽为60-100mm,高为60-100mm;所述进水孔的出口处的宽为60-100mm、 高为80-12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 井过滤网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的网孔小于等于1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 井过滤网为不锈钢集水井过滤网;

  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为不锈钢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 为混凝土挡墙。

  说明书

  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清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道路扬尘对城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比例达 到10%至30%,通过清扫随时清除路面上的尘土可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排放。目 前,采用机械式道路清扫已占绝对优势,使用量较大的旋刷式清扫车对树叶等 大块物效果较好,但其清扫尘土的效果较差且易造成清扫扬尘。近年来,很多 城市开始使用收集型水冲洗车,路面尘土清除效果有很大提高,消除了清扫过 程扬尘,但收集的泥水占据车辆较大空间,使清水装载量相应减少,工作效率 低,耗水量大,尾气和噪声污染较大,泥砂处置困难。

  工艺先进和经济实用的道边沟渠冲洗技术系统可以基本解决收集型冲洗 车存在的问题,该技术系统由冲洗车和道边沟渠两个系统组成(双系统技术), 可以实现冲洗水循环利用,能够收集大量雨水,工作效率提高近1倍;冲洗车 系统比原来简单且可作为多功能车使用,能耗和尾气排放降低50%,噪声明显 降低,购置和使用成本降低30%以上;道边沟渠系统用来收集冲洗水和雨水, 冲洗水在沟渠内完成沉淀净化,解决了冲洗泥水处理和泥砂处置等难题。

  但,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道边沟渠系统,其在收集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的过 程中,水需要通过沟渠盖板上的孔才能流入沟渠,因此,道边沟渠盖板上仍有 部分泥水残留,而且沟渠盖板过滤孔易堵塞,从而影响对水的收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的收集效率高的道 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包括路崖和沟渠,所述沟渠设置于道路与所述路崖之间,所述沟渠中设置有多 个集水井,所述沟渠与道路雨水井通过溢流堰孔连通,所述沟渠和集水井上设 置有沟渠盖板,所述路崖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渠盖板,且所述路崖上开设有凹 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结合形成进水通道,在所述沟渠与所述路崖 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凹陷部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上表面,所述凹陷部的 下边缘低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设置于沟渠盖 板和道路之间,且其上表面与所述沟渠盖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其下表面 低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集水井过滤网和/或雨水井溢流 堰孔过滤网,所述集水井过滤网竖直设置于集水井与所述沟渠的连接处,所述 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覆盖所述溢流堰孔,固定于所述沟渠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路崖的凹陷部的上边缘距路崖的上表面的距离为60-120mm, 且所述凹陷部向所述路崖内延伸的距离为60-100mm,其高度为280-360mm;所 述凹陷部在路崖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路崖,且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包括两个等 半径的圆弧以及连接所述圆弧的直线,所述圆弧的半径为60-100mm;且所述路 崖的宽为160-220mm,高600-800mm,长500-800mm,所述路崖高出道路的路面 120-260mm。

  可选的,所述沟渠盖板靠近路崖的一端的上角为圆角,在所述沟渠盖板上 开设有条形盖板吊孔,所述盖板吊孔的长为50-100mm,宽为10-30mm;所述沟 渠盖板的厚度为50-100mm,长度为800-1200mm。

  可选的,所述进水孔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进水孔的距离为120-200mm, 所述进水孔的入口处宽为60-100mm,高为60-100mm;所述进水孔的出口处的 宽为60-100mm、高为80-120mm。

  可选的,所述集水井过滤网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的网孔小于等 于1目。

  可选的,所述集水井过滤网为不锈钢集水井过滤网;

  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为不锈钢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

  可选的,所述挡墙为混凝土挡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在所 述沟渠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并通过所述路崖的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之间 形成的进水通道,使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进入所述沟渠,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道 路污水净化系统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沟渠盖板的上开设有进水孔的 方式进行进水,因此,也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沟渠盖板上的孔易堵塞,或者沟 渠盖板上仍有部分泥水残留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进水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