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8-7-7 19:41:1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07.05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IPC分类号C02F3/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料制备而成:主料为再生塑料颗粒80-85%;辅料为氧化锌6-10%、聚乙烯醇2-3%、甘油4-7%。在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内增加隔墙与导流板,将原有的大池划分为若干小型池体,在小池内加设拦截网,在拦截网内按容积25-35%的比率投配本发明生物载体,并在池内增设相应设备使得生物载体在池内污水中成流化态,使生物负载量达40g/L,与载体结合牢固,不易脱落,使用寿命达20年以上,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特别是氨氮的去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料制备而成:主料为再生塑料颗粒 80-85%;辅料为氧化锌6-10% 、聚乙烯醇2-3% 、甘油4-7%;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分选机分选出合格的再生塑料颗粒;

  (2)将主料和辅料按上述配比进行混合,经高速配料机、低速配料机进行搅拌5-8分钟;

  (3)热熔10-15分钟,控制温度为200-250℃,使混合料熔解充分;

  (4)根据用户需求的外形和尺寸要求,用挤出机挤出;

  (5)真空定型;

  (6)切粒机切料、包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外形为管状,管内、管外附着若干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内增加隔墙与导流板,将原有的大池划分为若干小型池体,在小池内加设拦截网,在拦截网内按容积25-35%的比率投配本发明生物载体,并在池内增设相应设备使得生物载体在池内污水中成流化态。

  说明书

  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生活污染是氨氮的主要排放源,城镇污水处理是氨氮削减的主要手段,将成为氨氮减排的最主要领域。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较重,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仍为主要污染指标。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氨氮减排的要求,部分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只考虑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没有硝化功能,氨氮控制技术一般包括在反应池中增设生物填料,提高反应池内的生物量或者在沉淀池之后增设曝气生物滤池,出水氨氮较高,如何对这些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使之去除氨氮,发挥氨氮减排效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及其应用,在不改变原有污水处理构筑物主体尺寸的前提下,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生物膜法,将大量的微生物固定的在载体上面,形成生物膜,增加微生物负载量,从而去除污水中各种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料制备而成:主料为再生塑料颗粒 80-85%;辅料为氧化锌6-10% 、聚乙烯醇2-3% 、甘油4-7%;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分选机分选出合格的再生塑料颗粒;

  (2)将主料和辅料按上述配比进行混合,经高速配料机、低速配料机进行搅拌5-8分钟;

  (3)热熔10-15分钟,控制温度为200-250℃,使混合料熔解充分;

  (4)根据用户需求的外形和尺寸要求,用挤出机挤出;

  (5)真空定型;

  (6)切粒机切料、包装。

  该载体外形为管状,管内、管外附着若干刺。

  处理污水用生物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内增加隔墙与导流板,将原有的大池划分为若干小型池体,在小池内加设拦截网,在拦截网内按容积25-35%的比率投配本发明生物载体,并在池内增设相应设备使得生物载体在池内污水中成流化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废旧塑料为原料成本低,改载体制造工艺模压法为挤出法,使微生物载体在空气中作用下自动形成管内、外爆刺,利于微生物附着,使生物负载量达40g/L,与载体结合牢固,不易脱落,使用寿命达20年以上,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特别是氨氮的去除。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