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全自动雨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7-8 18:03:0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11.21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IPC分类号E03F5/22; E03F5/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雨水处理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雨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设置于地面之下的沉淀水箱、设置于地面之上的净水箱,以及水位传感器、水泵、电磁排水阀和控制器;在地表面低洼位置设置有集水孔,集水孔连接设置于地面之下的集水管路,集水管路连接沉淀水箱顶部;沉淀水箱内上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下方设置的出水孔上安装有过滤网,出水孔通过管路连接净水箱,管路上安装有水泵;沉淀水箱底部安装有电磁排水阀;水位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电磁排水阀和水泵。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雨水净化处理装置成本高,不便于维修,自动化程度低,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全自动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面之下的 沉淀水箱(4)、设置于地面之上的净水箱(9),以及水位传感器(8)、 水泵(7)、电磁排水阀(5)和控制器(13);在地表面低洼位置设置有 集水孔(12),集水孔(12)连接设置于地面之下的集水管路(11),集 水管路(11)连接沉淀水箱(4)顶部;沉淀水箱(4)内上部设置有水位 传感器(8),水位传感器(8)下方设置的出水孔上安装有过滤网(6), 出水孔通过管路连接净水箱(9),管路上安装有水泵(7);沉淀水箱 (4)底部安装有电磁排水阀(5);水位传感器(8)连接控制器(13)输 入端,控制器(13)输出端连接电磁排水阀(5)和水泵(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沉 淀水箱(4)侧面设置有清污井(2),清污井(2)端口连接地面,清污井 (2)端口处安装有井盖(1),沉淀水箱(4)与清污井(2)连通位置设置 有清污盖(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沉 淀水箱(4)顶部连接有通气管(10),通气管(10)上端口设置于地面 上方。

  说明书

  全自动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雨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 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 雨水综合利用。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 利用。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 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 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用 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 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一般需与 其它水源一起互为备用。雨水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简单处理后下渗或 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一些地区,如果雨 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雨水 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具体条件,将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在技 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

  现有的雨水净化处理装置成本高,不便于维修,自动化程度低, 雨水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全自动雨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 雨水净化处理装置成本高,不便于维修,自动化程度低,雨水利用率 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全自动雨水处 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之下的沉淀水箱4、设置于地面之上的净 水箱9,以及水位传感器8、水泵7、电磁排水阀5和控制器13; 在地表面低洼位置设置有集水孔12,集水孔12连接设置于地面之 下的集水管路11,集水管路11连接沉淀水箱4顶部;沉淀水箱4 内上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8,水位传感器8下方设置的出水孔上安 装有过滤网6,出水孔通过管路连接净水箱9,管路上安装有水泵 7;沉淀水箱4底部安装有电磁排水阀5;水位传感器8连接控制 器13输入端,控制器13输出端连接电磁排水阀5和水泵7。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采用水位传感器、水泵和控制器,在沉 淀水箱中存积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自动抽取,雨水利用率高。(二) 通过沉淀水箱对雨水进行沉积,并通过过滤网过滤,达到清洁水的目 的。(三)通过电磁排水阀可以将沉淀水箱中沉积物中的水渗透到地 中,便于对沉淀水箱中沉积物进行清理。(四)通过控制器实现自动控 制,集水、滤水效果好。(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修,自动化 程度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