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5.20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IPC分类号E03F5/00; C02F1/00; E03F3/02; E03F5/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属于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旨在克服目前在淡水水产养殖领域,采用的地表漫流式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包括废水管、回水管和地面,在所述地面上设有底部敞开的蓄水圈,所述废水管接入所述蓄水圈内;在所述蓄水圈四周的所述地面以下设有贯通的回水渠,所述回水管由所述回水渠接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气候较温暖地带淡水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工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包括废水管、回水管和地面,其特征是, 在所述地面上设有底部敞开的蓄水圈,所述废水管接入所述蓄水圈内;在所述蓄水圈四周 的所述地面以下设有贯通的回水渠,所述回水管由所述回水渠接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回 水渠的两侧砌有透水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废水 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 蓄水圈和所述回水渠的底部设有过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 蓄水圈和所述回水渠的上面设有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 蓄水圈的外面与所述地面之间设有护坡。
说明书
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 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在我们生活的广袤的陆地上,还有许许多 多的江河湖泊,曾经,人们都有一种观念,认为渔业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但是,一方面 由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捕鱼技术的极大提高,使捕捞量猛增;另一方面由于各类水 域被大量排放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所污染,使鱼类失去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当前,无论 是海水还是淡水的渔业资源都变得日益稀缺。由于鱼肉蛋白质的成分结构又是与人体组织的 蛋白质十分近似,同时又比较全面地含有各种营养成份,是我们人类所最需要的优质食品来 源之一,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水产养殖业。如今,水产养殖已迅速成为世界食品 生产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还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养殖产量高于自然捕捞产量的国家。 由于在水产养殖,特别是淡水养殖过程中,要向养殖水域投入大量饵料和药物,使水域环境 污染日益严重,造成养殖产品质量下降,甚至还会引起大规模病害事故,所以,对于养殖废 水进行净化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水产养殖废水相对于其它污水而方,污染物种类较少、含 量变化小、生化过程耗氧量低。因此,近年来,异位处理回用技术得到不断深入的研究。其 中,在广大农村淡水养殖地区采用得比较多的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优势在于没有复杂的 机械设备,基建费用低廉,易于运动维护与管理;不过,目前的人工湿地多为表面漫流形式, 占地面积远比其它处理工艺高得多,这就制约了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深层扩散式土地处理系统,克服目前在淡 水水产养殖领域,采用的地表漫流式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废水管、回水管和地面,在所述地面上设有底部敞开的蓄水圈,所述废 水管接入所述蓄水圈内;在所述蓄水圈四周的所述地面以下设有贯通的回水渠,所述回水管 由所述回水渠接出。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水管和所述回水管均为现有技术所常用,前者 把养殖水体底部的废水排出来送至所述蓄水圈,后者再将经处理的恢复洁净的水送回养殖水 体,做到节约用水,二者均配备有泵。所述蓄水圈建于地面之上,使圈体有一定的高度,同 时应以不透水的材料砌成,这样当所述蓄水圈在即使贮满水时,也不会向四周渗漏,又有足 够的静压使废水向所述地面以下的土层渗透。废水在渗透过程中,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 原理,通过土壤中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逐级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废水得以 净化。经过处理后比较洁净的回水最终汇集于所述回水渠,由所述回水管送回养殖水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回水渠的两侧经常要受到水的浸泡,为了牢固又有良好的透水性, 应加砌透水墙,具体可选用透水的板材或透水砖砌成。为了使所述蓄水圈和所述回水渠的底 部有良好的过滤较大颗粒污染物和阻挡泥土涌出的能力,在所述蓄水圈和所述回水渠的底部 设有过滤层,作为过滤层的材料可采用砾石、沙或煤渣等。为了防止所述蓄水圈和回水渠内 在炎热季节滋生蚊蝇,同时也便于让整个系统和自然景观协调,在所述蓄水圈和所述回水渠 的上面设有盖板,在所述蓄水圈的外面与所述地面之间设有护坡。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大幅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还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