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11.15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氧自养生物除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微氧氧化,同时实现部分同步硝化反硝化和亚硝化;步骤二、通过严格实施调控溶氧,实现氨氮成比例转化为亚硝态氮,使最终出水中两者的比例接近1;步骤三、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保证最终出水的氨氮和总氮达标。本发明可高效处理现有的低碳氮比的城镇污水和高氨氮污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大规模工程应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氧自养生物除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待处理污水通过进入泵输送到1#MBBR生物反应池,通过控制DO在0.2—0.5mg/L, 实现生物池内的填料上的生物膜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同时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去 除部分氨氮,还能实现污水中的小部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
B、经1#MBBR生物反应池处理的污水进入到2#MBBR生物反应池,同样控制微氧曝气,实 现填料上的生物膜的优势菌种为亚硝化菌,亚硝化菌将部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通过在线 氨氮、亚硝态氮检测反馈自动调控DO,使DO范围控制在0.3—1.1mg/L,实现污水中的亚硝 态氮与氨氮的比例接近1;
C、经2#MBBR生物反应池处理的污水进入到3#MBBR生物反应池,3#MBBR生物反应池内 只需搅拌混合无需曝气,实现填料上的生物膜的优势菌种为厌氧氨氧化菌,进入到反应池的 污水中的亚硝态氮和氨氮被厌氧氨化菌分解成氮气和硝态氮,实现氨氮和总氮达标;经处理 的污水根据情况分为,直接排放或一部分直接排放,一部分回流到1#MBBR生物反应池。
说明书
一种微氧自养生物除氮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污水中的氨氮含量,实时调控DO的微氧自养高效生物除氮的污水处 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浓度氨氮的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尤其是大 量氨氮、总氮的流入水体,引起水体中的藻华现象频繁暴发,严重破坏了环境平衡,造成连 续不断的环境资源灾害,对经济社会也产生极大损失,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国内 外大多采用生化法处理氨氮废水,但传统生物脱氮机理,微生物必须处于好氧和缺氧的交替 环境中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才能顺利完成生物脱氮,其中硝化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反 硝化则需要大量的碳源,不但造成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还可能产生二 次污染。
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新型生物脱氮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此为基础的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不仅弥补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缺陷,而且提高了脱氮效率,降低废水脱氮 的成本。但是由于亚硝化菌对溶氧的工艺条件更加敏感,与硝化菌竞争处于劣势,而厌氧氨 氧化菌对亚硝酸盐与氨氮的量要求较高,且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培养和增殖都比较困难,所 以新型生物脱氮理论虽已得到认识,但新技术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采用实现微氧自养生物 脱氮的方法更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氧自养生物除氮的污水处理方法。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微氧自养生物除氮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待处理污水通过进入泵输送到1#MBBR生物反应池,通过控制DO(溶解氧)在0.2— 0.5mg/L,实现生物池内的填料上的生物膜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同时能实现同步硝化 反硝化去除部分氨氮,还能实现污水中的小部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
B、经1#MBBR生物反应池处理的污水进入到2#MBBR生物反应池,同样控制微氧曝气,DO(溶 解氧)约为0.3-1.1mg/L,实现填料上的生物膜的优势菌种为亚硝化菌,亚硝化菌将部分氨 氮转化为亚硝态氮,通过在线氨氮、亚硝态氮检测反馈自动调控DO,使DO范围控制在0.3 -1.1mg/L,实现污水中的亚硝态氮与氨氮的比例接近1;
C、经2#MBBR生物反应池处理的污水进入到3#MBBR生物反应池,3#MBBR生物反应池内 只需搅拌混合无需曝气,在厌氧条件下优化培养实现填料上的生物膜的优势菌种为厌氧氨氧 化菌,进入到反应池的污水中的亚硝态氮和氨氮被厌氧氨化菌分解成氮气和硝态氮,实现氨 氮和总氮达标;经处理的污水根据情况分为,直接排放或一部分直接排放,一部分回流到1# MBBR生物反应池。
上述步骤A中,1#MBBR生物反应池的池容可根据待处理污水的水质进行确定;生物池内 填料上的生物膜的优势菌种为异养菌。
上述步骤B中,污水中的亚硝态氮与氨氮的比例在1—1.4范围之内,即可认为二者的比 例接近1。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氧自养生物除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通过降低不同生物反应池中的 DO含量,并将DO含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实现不同生物池中所投加的填料上的生物 膜上生长有不同的优势菌种,进而通过不同的优势菌种实现污水中氨氮的分步去除,使不同 生物池达到不同的功能,最终实现高效生物脱氮的目的,而且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适于 大规模工程应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