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10.21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IPC分类号C02F11/12; C02F1/24; C02F11/14
摘要
一种气浮清除污泥的装置,包括气浮池、分别位于气浮池两侧的清水收集池和泥槽,清水收集池底部一侧的回流水吸入口连接回流水泵,回流水泵连接微气泡发生器;气浮池内设有气水混合接触室,气水混合接触室一侧依次连接S型管式混合器、旋流阻尼器、截止阀,截止阀再与微气泡发生器连接;中心驱动装置的中心驱动轴从上到下伸入气水混合接触室,气浮池底的污泥收集耙与中心驱动轴的下端连接,中心驱动轴位于气水混合接触室上方的部分连接浮动式浮渣刮板;清水收集管一端与气浮池的下半部连接另一端进入清水收集池。这种设备结构简单、效率较高适合处理高浓度污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浮清除污泥的装置,包括气浮池、分别位于气浮池两侧的清水收集池和泥槽,其特征在于:清水收集池底部一侧的回流水吸入口连接回流水泵,回流水泵连接微气泡发生器;气浮池内设有气水混合接触室,气水混合接触室一侧依次连接S型管式混合器、旋流阻尼器、截止阀,截止阀再与微气泡发生器连接;中心驱动装置的中心驱动轴从上到下伸入气水混合接触室,气浮池底的污泥收集耙与中心驱动轴的下端连接,中心驱动轴位于气水混合接触室上方的部分连接浮动式浮渣刮板;清水收集管一端与气浮池的下半部连接另一端进入清水收集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清除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混合接触室位于气浮池的中间。
说明书
一种气浮清除污泥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清除污泥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浮浓缩法是在污泥混合液中,通入大量密集的微气泡,使其与污泥颗粒相粘附,形成整体比重小于水的“气一泥”絮体混合体,依靠浮力上浮至水面,从而完成固液分离而使污泥浓缩。
国内常见的污泥浓缩气浮设备是采用常规气浮作为载体处理污泥。常规气浮包括池体、水泵、空气压缩机、压力溶气罐。水泵和空气压缩机连接压力溶气罐,溶气水管道一端与压力溶气罐连通的,另一端进入气浮池,气浮池底设有清水收集装置,气浮池上方设有刮板收集污泥。这种设备用于高浓度的污泥浓缩时设备会出现严重的“过载“现象。释放系统堵塞严重,气浮的核心产物气泡大量减少,污泥浓缩过程因为缺少气泡效率大减,严重的时候会使整个系统崩溃。气浮池底沉积大量污泥因为无法及时排除堵塞了清水收集管路,出水因为大量带出池底污泥恶化出水。污水和气泡的“混合体”由混合接触区流入分离区过程中污水冲刷污泥浓缩层,破坏了污泥浓缩的过程,冲散了污泥絮体,使浓缩污泥的含水率提高。所以这种简单的气浮设备只能用来处置低浓度的污水,其实不适合用于污泥浓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较高适合处理高浓度污泥的气浮清除污泥的装置。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浮清除污泥的装置,包括气浮池、分别位于气浮池两侧的清水收集 池和泥槽,清水收集池底部一侧的回流水吸入口连接回流水泵,回流水泵连接微气泡发生器;气浮池内设有气水混合接触室,气水混合接触室一侧依次连接S型管式混合器、旋流阻尼器、截止阀,截止阀再与微气泡发生器连接;中心驱动装置的中心驱动轴从上到下伸入气水混合接触室,气浮池底的污泥收集耙与中心驱动轴的下端连接,中心驱动轴位于气水混合接触室上方的部分连接浮动式浮渣刮板。清水收集管一端与气浮池的下半部连接另一端进入清水收集池。
所述的气水混合接触室位于气浮池的中间。
所述的中心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由电机控制的中心驱动轴。
上述方案的设备运营时,污水由气水混合接触室的底部进入,由气水混合接触室的上部流出进入泥水分离区。污水流出时首先进入泥水分离区,在泥水分离区完成污泥絮体和水的分离后,污泥继续上浮进入污泥浓缩区完成污泥浓缩过程。在泥水分离区中分离的含有细小絮体的清水在泥水分离区中就掉头流向池体中下部后在清水收集管处收集外排入清水收集区。由上面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污水根本没有流入污泥浓缩区中,所以对于污泥浓缩区中的污泥浓缩的过程没有影响。污泥浓缩在一个安定的流态下完成。而现在一般在用的污泥浓缩设备无法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