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0-7 7:46:5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4.22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池体由纵向交措设置的隔断墙将池体内部分割成多条狭长的流道,在每个流道尽头的折返处设置为弧形结构的缓冲弯道;在流道前端的厌氧区和后端的好氧区分别设有厌氧盘片和好氧盘片,厌氧盘片所在流道的深度深于好氧盘片所在流道的深度;沉淀池设置在池体内部的一侧,通过设置在流道出水端的过流口与流道连通;入水管设置在流道的前端池体侧壁上;在池体和沉淀池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梯;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能够高效处理各种浓度的有机废水,节约占地,抗冲击能力强,动力消耗少,不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结实耐用,维护简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由池体、隔断墙、厌 氧盘片、好氧盘片、沉淀池、潜水泵及保护罩组成;其特征在于:池 体由纵向交措设置的隔断墙将池体内部分割成多条狭长的流道,在每 个流道尽头的折返处设置为弧形结构的缓冲弯道;在流道前端的厌氧 区和后端的好氧区分别设有厌氧盘片和好氧盘片,厌氧盘片所在流道 的深度深于好氧盘片所在流道的深度;沉淀池设置在池体的一侧,通 过设置在流道出水端的过流口与流道连通;入水管设置在流道的前端 池体侧壁上;在池体和沉淀池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的中上部安装有斜管,斜管一端固定在斜管 支架上,斜管支架通过上端的斜管支架搭脚搭放在池体的墙体上,在 斜管支架搭脚上设置有吊装环;斜管的前端下侧紧靠在沉淀池下隔板 的上端,后端上侧紧靠在沉淀池上隔板的下端;下部设有用于储泥的 泥斗和用于排泥的排泥管;在沉淀池靠近流道一侧的墙体上方高出液 面20~50mm处设有事故溢流口,沉淀池末端上方设有长方形出水槽 及锯齿型溢流堰,出水槽内设有出水管,下方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 接的回流管分别通过两根支管伸入至厌氧区的前端和好氧区的前端, 两根支管上分别设有一个回流阀;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悬浮物 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盘片外径在1~3m之间,每两片的间距在 5~60mm之间,其边缘上环形阵列设有沿中心点散射的驱动片活口, 中心为厌氧盘片内环,两侧设置有深度为2~30mm的蜂窝状凹槽,厌 氧盘片通过厌氧盘片内环套在厌氧盘片气囊上,厌氧盘片气囊为圆柱 形结构,套在厌氧转盘中轴上,通过厌氧转盘中轴两端的一圈滚珠固 定在厌氧盘片上托架内,厌氧盘片上托架搭放在厌氧盘片下托架上, 厌氧盘片下托架由侧面设有得螺栓孔固定在池体的内壁及隔断墙上; 驱动片上的正反两面纵向设置有多组驱动片固定槽,与相应的驱动片 活口相互固定,将多片厌氧盘片连接成一个整体,每片驱动片的外侧 突出于厌氧盘片的外径,形成了驱动片外缘;厌氧盘片气囊两侧边缘 位置设有转盘吊装孔;在距离每组厌氧盘片前后较近位置均设有两侧 具备坡度的厌氧区阻流墙,厌氧区阻流墙的下端留有污泥通过的过泥 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盘片外径为2~4m,每两片的间距为 5~60mm,其边缘上环形阵列设有沿中心点散射的驱动片活口,中心 设置有为氧盘片内环,两侧设置有深度约为2~30mm的蜂窝状凹槽, 好氧盘片通过好氧盘片内环套在好氧盘片气囊上,驱动片上的驱动片 固定槽与相应的驱动片活口相互固定,将多片好氧盘片连接成一个整 体;好氧盘片气囊为圆柱形结构,体积大于厌氧盘片气囊,边缘设有 转盘吊装孔,套在好氧转盘中轴,好氧转盘中轴的两端搭在装有半圈 滚珠的好氧盘片上托架上,好氧盘片上托架搭放在钢混结构的好氧盘 片下托架上,好氧盘片上托架通过螺栓孔固定在池体的内壁及隔断墙 上,在好氧盘片下托架上端的两侧,设有保护罩限位槽,在每组好氧 盘片的下方设有缓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罩通过保护罩下支架伸入固定在池体或隔断 墙上的保护罩限位槽内固定,两侧的保护罩搭脚搭放在池体或隔断墙 的上沿,在保护罩两侧及前后的位置上设有横向百叶窗和纵向百叶 窗,在纵向一侧设有玻璃观察孔,在上方设有保护罩吊装环。

  说明书

  一种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具体是 涉及一种利用A/O工艺和生物转盘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各种浓度 有机废水的生化处理成套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有机废水主要采用生物降解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 生物膜法,均是通过厌氧或好氧微生物来降低有机物浓度。活性污泥 法虽然已衍生出各种工艺形式,如A/O工艺等,处理效果良好,得到 广泛应用,但存在能耗较高、抗冲击能力不强和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 等问题。生物膜法中的生物转盘工艺克服了以上缺点,利用与氧气和 废水交替接触的盘片作为生物载体,无需大量曝气,结构简单,运转 安全,如CN2076546U公布的具有新型生物转盘的污水处理装置,设 备集成度很高,功能齐全,但这种工艺依然存在需要电机连续驱动、 易产生恶臭气味、盘片及中轴容易变形、处理水量小、占地面积过大 和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一些技术人员希望提供处理效率更高、省电节能的新形生物转盘 工艺,如CN2570260Y公布的一种污水处理组合装置,利用射流喷射 器同时实现射流曝气和利用射流余能驱动生物转盘转动,能够起到节 约能耗、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但依然存在生物转盘中轴部位由于水流 剪切力小而导致生物膜增厚,产生恶臭的情况,曝气也会将一部分污 染物带入空气中,且未解决盘片及中轴易变形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供一种能够高效处理各种浓度的有机废水、 节约占地、抗冲击能力强、动力消耗少、不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结 实耐用、维护简便的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由池 体、隔断墙、厌氧盘片、好氧盘片、沉淀池、潜水泵及保护罩组成; 池体由纵向交措设置的隔断墙将池体内部分割成多条狭长的流道,在 每个流道尽头的折返处设置为弧形结构的缓冲弯道;在流道前端的厌 氧区和后端的好氧区分别设有厌氧盘片和好氧盘片,厌氧盘片所在流 道的深度深于好氧盘片所在流道的深度;沉淀池设置在池体的一侧, 通过设置在流道出水端的过流口与流道连通;入水管设置在流道的前 端池体侧壁上;在池体和沉淀池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梯。

  沉淀池的中上部安装有斜管,斜管一端固定在斜管支架上,斜管 支架通过上端的斜管支架搭脚搭放在池体的墙体上,在斜管支架搭脚 上设置有吊装环;斜管的前端下侧紧靠在沉淀池下隔板的上端,后端 上侧紧靠在沉淀池上隔板的下端;下部设有用于储泥的泥斗和用于排 泥的排泥管;在沉淀池靠近流道一侧的墙体上方高出液面20~50mm 处设有事故溢流口,沉淀池末端上方设有长方形出水槽及锯齿型溢流 堰,出水槽内设有出水管,下方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接的回流管分 别通过两根支管伸入至厌氧区的前端和好氧区的前端,两根支管上分 别设有一个回流阀;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悬浮物挡板。

  厌氧盘片外径在1~3m之间,每两片的间距在5~60mm之间,其 边缘上环形阵列设有沿中心点散射的驱动片活口,中心为厌氧盘片内 环,两侧设置有深度为2~30mm的蜂窝状凹槽,厌氧盘片通过厌氧盘 片内环套在厌氧盘片气囊上,厌氧盘片气囊为圆柱形结构,套在厌氧 转盘中轴上,通过厌氧转盘中轴两端的一圈滚珠固定在厌氧盘片上托 架内,厌氧盘片上托架搭放在厌氧盘片下托架上,厌氧盘片下托架由 侧面设有得螺栓孔固定在池体的内壁及隔断墙上;驱动片上的正反两 面纵向设置有多组驱动片固定槽,与相应的驱动片活口相互固定,将 多片厌氧盘片连接成一个整体,每片驱动片的外侧突出于厌氧盘片的 外径,形成了驱动片外缘;厌氧盘片气囊两侧边缘位置设有转盘吊装 孔;在距离每组厌氧盘片前后较近位置均设有两侧具备坡度的厌氧区 阻流墙,厌氧区阻流墙的下端留有污泥通过的过泥孔。

  好氧盘片外径为2~4m,每两片的间距为5~60mm,其边缘上环 形阵列设有沿中心点散射的驱动片活口,中心设置有为氧盘片内环, 两侧设置有深度约为2~30mm的蜂窝状凹槽,好氧盘片通过好氧盘片 内环套在好氧盘片气囊上,驱动片上的驱动片固定槽与相应的驱动片 活口相互固定,将多片好氧盘片连接成一个整体;好氧盘片气囊为圆 柱形结构,体积大于厌氧盘片气囊,边缘设有转盘吊装孔,套在好氧 转盘中轴,好氧转盘中轴的两端搭在装有半圈滚珠的好氧盘片上托架 上,好氧盘片上托架搭放在钢混结构的好氧盘片下托架上,好氧盘片 上托架通过螺栓孔固定在池体的内壁及隔断墙上,在好氧盘片下托架 上端的两侧,设有保护罩限位槽,在每组好氧盘片的下方设有缓坡。

  保护罩通过保护罩下支架伸入固定在池体或隔断墙上的保护罩 限位槽内固定,两侧的保护罩搭脚搭放在池体或隔断墙的上沿,在保 护罩两侧及前后的位置上设有横向百叶窗和纵向百叶窗,在纵向一侧 设有玻璃观察孔,在上方设有保护罩吊装环。

  运行过程中,厌氧区阻流墙使水流主要从厌氧盘片的上端流过, 厌氧盘片便可以在驱动片与水流的相互作用下缓慢转动。水流流动 时,也推动了好氧盘片浸没在水下部分的驱动片,使得好氧盘片可以 缓慢转动。经过驯化后,至运行期间,在厌氧盘片上的蜂窝状凹槽内, 将附着含有缺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生物膜,起到了对废水中有机 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及反消化脱氮作用,好氧盘片上的蜂窝状凹槽内, 将附着有好氧微生物、缺氧微生物及厌氧微生物三层生物膜,使得分 解有机物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水解作用等同时存在。出水 口下方的潜水泵将沉淀后的污水回流至厌氧区前端和好氧区前端,使 该系统在整体上达到A/O处理工艺效果的同时,兼具生物转盘处理 工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水动转盘式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 比所具有的优点体现在:

  1、能够高效处理各种浓度的有机废水。整套设施的各个部分高 度集成的同时,结合了A/O工艺和生物转盘工艺的特点,使得与传 统的单纯的A/O工艺或生物转盘工艺相比,在处理相近流量和有机 物浓度的废水时,设施占地更小,效果更明显,脱氮除磷作用被增强; 蜂窝状凹槽的设计提高了盘片的容积利用率,提高了挂膜性能;面对 不同有机物浓度的废水,盘片上的生物膜可以根据自身生长条件及需 求来自行增减生物量,改变生物膜的厚度,适应能力很强。

  2、抗冲击能力强。由于在盘片侧面设置有蜂窝状凹槽,在盘片 上方设有保护罩,均有力地保护了生物膜免受水流过度冲刷及外界环 境的影响;好氧生物转盘工艺本身对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就具有较强 的耐受性,结合了厌氧盘片的预处理,抗冲击能力更强。

  3、动力消耗少。盘片的转动完全是依靠水流为动力,无需额外 动力;采用好氧盘片作为好氧微生物载体,无需向废水中吹入大量空 气,这些都大大减少了动力消耗。

  4、不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不采取曝气措施为微生物充氧,这 就极大地减少了向空气排放的有害气体;由于好氧盘片的中心是好氧 盘片气囊,没有微生物生存,所以不存在传统生物转盘的中心区由于 水流域剪切力过小和溶解氧不足而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生物膜无法 及时更新的问题,不会产生恶臭。

  5、结实耐用。由于采用驱动片将各个单独的盘片连接成了整体, 起到了加固和定型的作用,不存在单张盘片翘曲变形的问题;由原来 的在一根较长中轴上设置多组盘片的形式,改为每组盘片配有自己的 中轴,这样就解决了中轴的变形情况。

  6、维护简便。各组厌氧盘片合好氧盘片均可通过吊装设备直接 从池体内取出,每组盘片都可配有单独的保护罩,组合方式灵活,拆 卸方便;沉淀池中的斜管可以通过斜管支架被整体提升出池体,检修 时无需停车,维护简便。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