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8 14:29:5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6.09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实用新型是对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的改进,其特征是在二级或以上串联运行、由悬浮型滤料构成的厌氧生物滤池和好氧生物滤池,第一级厌氧生物滤池悬浮滤料层下方有混合、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装置。使得处理污水,首先经加药混合、絮凝、沉淀物理处理,使得污水中SS和磷首先被分离,从而降低了进入生物滤池处理负荷,高SS、BOD、COD、NH3-N、P高浓度有机污水,可以直接被处理,从而拓宽了生物滤池直接应用范围,不需添加任何前级或后级处理设备,可以直接高效去除有机物和脱氮,而且可以直接除磷,不用在前或后增加任何设备,使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设备小型化。

  

 
      权利要求书

  1.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或以上串联运行、由悬浮型滤料构成的厌氧生物滤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好氧出水与厌氧生物滤池间有下伸至滤料下方的回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厌氧生物滤池悬浮滤料层下方有混合、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悬浮型滤料为PP发泡悬浮滤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装置由带缩口的敞开内筒,和外间隔设置顶部封闭的外套筒,再外圈的开口外套筒及下部分离的锥圈组成。

  说明书

  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高SS、BOD、COD、NH3-N、P)的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滤池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污水 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中得到重视。然而为减少对滤料堵塞及减少反洗频率,对处理进水SS要求较高,一般不能大于100mg/l,如果进水SS过高,需在前增加絮凝沉淀或者气浮等前处理装置,从而增加了处理设备,使得占地面积增大,不利于处理装置的小型化,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其次,生物除磷,除磷菌厌氧释磷基本上是在硝态氮反硝化完成后才开始进行,高含氮废水在反硝化脱氮时需消耗大量碳源,而厌氧释磷也需消耗一定量的碳源,导致碳源不足,因此难以同步实现脱氮除磷,生物除磷效果差。虽然可以通过添加碳源解决其不足,但碳源增加会抑制硝化菌生长,影响氨氮硝化,进而影响脱氮效果。要保证高的除磷效果,必须在前或后增加化学除磷装置,利用化学药剂实现除磷,同样使得工艺复杂,增加投资成本。生物滤池功能单一,对进水SS要求高,约束了生物滤池的应用,使之仅能用作一般污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水预处理,无法对高浓度有机污水直接一步处理。因此,现有生物滤池处理功能单一,应用范围狭窄,是其主要不足,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水(高SS、BOD、COD、NH3-N、P)处理,必须添加前处理和/或后处理设备,不仅增加了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而且增加了运行管理难度。

  中国专利CN1129196高浓度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顺次通过串联运行的浮游性过滤材的厌氧性生物滤池,和浮游过滤材料的好氧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氧化作用,实现碳氧化-反硝化/硝化,同时利用生物滤池微生物降解及过滤作用,虽然可以不附加前处理设备,直接处理高COD、BOD、SS、N污水,使得设备小型化。但在好氧段回流至厌氧段的硝态氮实现反硝化脱氮,同样不利于除磷菌的厌氧释磷,因此仍然存在生物除磷效果差,需另加后续除磷设备。

  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不需添加任何前处理或后处理设备,可以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串联运行的厌氧生物滤池悬浮滤料下方,增设集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通过物理絮凝分离去除SS及磷,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或以上串联运行、由悬浮型滤料构成的厌氧生物滤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好氧出水与厌氧生物滤池间有下伸至滤料下方的回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厌氧生物滤池悬浮滤料层下方有混合、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装置。

  实用新型装置处理过程:处理污水通过加入同时具有絮凝和除磷的絮凝剂,首先进入混合、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装置,通过混合、絮凝物理作用形成絮体沉淀分离,使污水中大部分SS、P和部分COD、BOD、氨氮得到去除;然后在厌氧生物滤池中进行厌氧反硝化脱氮,将硝酸盐还原为分子态氮,同时降解COD,过滤通过悬浮滤层;再以上向流方式进入第二级好氧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曝气好氧处理水中剩余COD,同时进行硝化作用除去NH3-N,滤池出水部分返回厌氧生物滤池滤层下方,使硝化液在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反硝化脱氮,氮气由上部排出,从而达到去除COD、BOD、SS、N效果。其中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中悬浮滤料,既起到过滤作用又作生物膜载体,同时完成生物处理及过滤处理两个过程。

  实用新型所说:

  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功能是通过加药后物理过程,完成药水混合、絮凝形成絮体,沉淀分离,达到去除大部分SS、P和部分COD、BOD、氨氮(主要药剂絮凝、除磷),以降低后续处理负荷,使之适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具有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更详细的多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可以参见实施例例举,但实施例列举并非穷举,只是通过列举介绍,明白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含义。

  二级或以上生物滤池串联运行,可以是单个滤池并联组合,通过管道连接串联运行;也可以是在一个装置中由若干纵向隔板分隔成并列多室结构。可以是工厂预制结构体,也可以采用构筑物形式,处理单元间以管道连接。

  化学除磷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例如Fe3+盐、Fe2+盐和Al3+盐,它们同时又是絮凝剂,因此加药化学絮凝可同时除去SS、部分COD、BOD、氨氮和P。

  厌氧生物滤池和好氧生物滤池,两者体积比,如果处理原水中SS、N,P高时,应增加前级厌氧滤池的停留时间,扩大前级池容。

  处理出水与厌氧生物滤池间回流管下伸至滤料层下方,其主要作用:是将经后部好氧处理的一部分硝化液回流到厌氧进行脱氮处理。出水回流可以在好氧生物滤池出水区,也可以在后续存水区。

  实用新型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第一级厌氧生物滤池悬浮滤料下方增加物理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使得进入生物滤池的污水,首先经混合、絮凝、沉淀物理处理,通过加药絮凝,使得污水中SS和磷结合在絮体中沉淀分离,使污水中大部分SS、P和部分COD、BOD、氨氮得以去除,从而降低了进入生物滤池处理负荷,这样高SS、BOD、COD、NH3-N、P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可以直接被处理,从而拓宽了生物滤池直接应用范围,不需添加任何前级或后级处理设备,可以直接高效去除有机物和脱氮,而且可以直接除磷,直接将高浓度污水处理至中水回用标准,解决了现有生物滤池装置不能直接处理高浓度污水(例如SS大于200ppm、COD、N、P均较高)的不足。实用新型装置,利用悬浮滤料下方空间设置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不增加面积,不仅简化设备和占地,减少了投资成本,使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设备小型化,而且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以下结合若干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