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11 21:40:0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4.08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一种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和跌水曝气单元均安装在一密闭的玻璃钢圆柱罐体;该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在该玻璃钢圆柱罐体内中下部的生物滤池,在该生物滤池的上端设有缩口,在该缩口的外沿设有所述的跌水曝气单元,在该生物滤池的上端口内设有隔网,在该隔网的下面设有厌氧悬浮填料;在该生物滤池的底部装有伞形布水器。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钢质外壳不容易腐蚀;厌氧悬浮填料的挂膜量大,提高了厌氧反应效率;进水、布水管的布水均匀度差;增加污泥吸出装置,维护方便;厌氧悬浮填料可预挂膜处理,装填后实现整个系统的即接即用;跌水曝气无动力消耗,容易形成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容易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包括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和跌水曝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和跌水曝气单元均安装在一密闭的玻璃钢圆柱罐体;该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在该玻璃钢圆柱罐体内中下部的生物滤池,在该生物滤池的上端设有缩口,在该缩口的外沿设有所述的跌水曝气单元,在该生物滤池的上端口内设有隔网,在该隔网的下面设有厌氧悬浮填料;在该生物滤池的底部装有布水器,在该布水器上纵向穿过进水管和吸泥管,该进水管和吸泥管的上端分布穿出所述的玻璃钢圆柱罐体的上部;在所述的进水管的上端连接有自动行洪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水曝气单元由平置堰板和接水板组成,平置堰板水平环绕连接在该生物滤池上端缩口的外沿,在该平置堰板外沿的下方设有对应的水平环形的接水板,在该接水板的下方的玻璃钢圆柱罐体上设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行洪闸包括闸室、活动闸板和格栅,在闸室的两端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该闸室的底部设有取水口,在该闸室内靠近所述的进水口处设置格栅,在格栅面向活动闸板的一侧闸板限位机构;该活动闸板的中上部与排水口底部处的闸室内壁铰连,在活动闸板的下端连接有浮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板限位机构为设在所述的格栅面对活动闸板一侧上部的限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活动闸板的浮体附近设有泄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玻璃钢圆柱罐体的顶部设有操作检修口,在该操作检修口的外面装有通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悬浮填料为柔性高分子厌氧悬浮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柔性高分子厌氧悬浮填料进行预挂膜处理,装填后实现了整个系统只需连接好进出水即可使用,实现了即接即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器为伞形结构,所述的进水管和吸泥管的下端从该布水器穿入,并与设在该布水器的下面的下挡水板连接,在下挡水板的周边设有孔隙;该布水器的边缘与玻璃钢圆柱罐体的底部之间留有布水间隙。

  说明书

  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具体是一种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主要用于水源保护、入河污水治理、新农村建设污水治理等方面。能高效率、低能耗、低运行费用的处理污水后作为中水回用,节约利用水资源。可在远离市政管网的机关单位、院校、住宅小区等场合推广使用,尤其适用于无人职守的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正在逐年增加,而有限的水资源又被不断污染,导致水资源日益短缺。为了解决这种状况,许多地方都建了大型的污水集中处理厂。但是截污管网和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耗资极大,运行费也极为高昂。我国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才只有10%,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得一、二十年的努力。而且排污点分布越稀疏,排污管网建设费用就越大,资金效率就越低。因此,绝大多数地区都无力承受,少数大城市的大规模治理也只能在长时间内逐步完成。

  通过对河道污染源和一些分散的排污点进行的调查,可以发现,由于目前的污水市政管网不很完善,许多污水不能汇入管网,进行集中处理。这些分散排污点具有以下特点:

  (1)水量、水质不稳定,水源不同,水质差距大;

  (2)规模较小,操作管理不便;

  (3)点源分散,分布随机;

  (4)雨污混流。

  分散排污点的这些特点使治理难度加大,工程建设率极低。

  在中水利用中,一般以小区,公司等为单位,工程建设相对分散,处理规模小,面临着与河道污染源和分散排污点同样的问题。给处理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增加了难度。目前大型的污水集中处理厂存在占用面积大,投资大,耗能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不能满足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专利号ZL200420112057.2)公开了一种“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和跌水曝气单元,均置于一个密闭的壳体内,在该壳体顶部设有操作检修口。

  所述的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包括生物滤池和布水管,布水管安装在生物滤池内的底部,与该布水管连接有进水管;在生物滤池内设有悬浮填料,生物滤池的上端为出水口。

  所述的跌水曝气单元包括至少一级曝气阶梯,每一级曝气阶梯的上端为上一级处理系统的出水口,每一级曝气阶梯的下端为曝气池,在末级的曝气池的远端设有出水口。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1、其壳体由钢板焊接的矩形结构,占地面积大,有效水深不够,影响了厌氧反应效率;钢质外壳容易腐蚀;

  2、厌氧悬浮填料的挂膜量较小,影响了厌氧反应效率;

  3、进水、布水管的布水均匀度差;无污泥吸出装置,维护不方便;

  4、厌氧悬浮填料无预挂膜处理,装填后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即接即用;

  5、跌水曝气单元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曝气机,动力消耗大,不容易形成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无动力式污水生物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占地面积大,有效水深不够,影响了厌氧反应效率;钢质外壳容易腐蚀;厌氧悬浮填料的挂膜量较小,影响了厌氧反应效率;进水、布水管的布水均匀度差;无污泥吸出装置,维护不方便;厌氧悬浮填料无预挂膜处理,装填后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即接即用;跌水曝气单元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曝气机,动力消耗大,不容易形成批量化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和跌水曝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和跌水曝气单元均安装在一密闭的玻璃钢圆柱罐体;该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在该玻璃钢圆柱罐体内中下部的生物滤池,在该生物滤池的上端设有缩口,在该缩口的外沿设有所述的跌水曝气单元,在该生物滤池的上端口内设有隔网,在该隔网的下面设有厌氧悬浮填料;在该生物滤池的底部装有布水器,在该布水器上纵向穿过进水管和吸泥管,该进水管和吸泥管的上端分布穿出所述的玻璃钢圆柱罐体的上部。

  所述的跌水曝气单元由平置堰板和接水板组成,平置堰板水平环绕连接在该生物滤池上端缩口的外沿,在该平置堰板外沿的下方设有对应的水平环形的接水板,在该接水板的下方的玻璃钢圆柱罐体上设有出水口。

  在所述的进水管的上端连接有自动行洪闸,该自动行洪闸包括闸室、活动闸板和格栅,在闸室的两端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该闸室的底部设有取水口,在该闸室内靠近所述的进水口处设置格栅,在格栅面向活动闸板的一侧闸板限位机构;该活动闸板的中上部与排水口底部处的闸室内壁铰连,在活动闸板的下端连接有浮体。

  所述的闸板限位机构为设在所述的格栅面对活动闸板一侧上部的限位板。

  在所述的活动闸板的浮体附近设有泄水孔。

  在所述的玻璃钢圆柱罐体的顶部设有操作检修口,在该操作检修口的外面装有通气管。

  所述的厌氧悬浮填料为柔性高分子厌氧悬浮填料。

  将所述的柔性高分子厌氧悬浮填料进行预挂膜处理,装填后实现了整个系统只需连接好进出水即可使用,实现了即接即用。

  所述的布水器为伞形结构,所述的进水管和吸泥管的下端从该布水器穿入,并与设在该布水器的下面的下挡水板连接,在下挡水板的周边设有孔隙;该布水器的边缘与玻璃钢圆柱罐体的底部之间留有布水间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将其壳体由钢板焊接的矩形结构改为立置的玻璃钢圆柱罐体,进一步减少了占地面积,根据处理水量增加了有效水深,强化了厌氧反应效率;同时解决了钢质外壳的腐蚀问题。壳体可以工厂化生产,容易实现标准化,利于行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安装、维护方便。

  2、将原来的厌氧悬浮填料换为柔性高分子厌氧悬浮填料,增加了填料的挂膜量,提高了厌氧反应效率。

  3、将原来的进水、布水管改为倒伞形布水器环形间隙布水,改善了布水均匀度。

  4、将柔性高分子厌氧悬浮填料进行了预挂膜处理,装填后实现了整个系统只需连接好进出水,即接即用。

  5、简化了跌水曝气单元的结构,省去了曝气动力装置,节省了动力,容易形成批量化生产。

  6、设备均为地下埋放,不占地,地面可以绿化。

  7、系统设备均为密封单元,对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味、难闻气体采用土地处理,无空气污染。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