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油田污水处理沉降罐

发布时间:2018-12-4 8:51:0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9.01.14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1/40

  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污水处理沉降罐属于分离装置,是由液位槽、出水口、集水器、排油口、排泥管组和污泥出口构成。扩散分配器设于罐体内壁的上部,进水口通过罐体进入扩散分配器内,集水器设于扩散分配器的相对位置罐体内壁的下部。中间隔板置于罐体的轴线上、上沿顶扩散分配器的水平线上、下沿抵集水器的水平中线上、面对扩散分配器、背对集水器,在顺着中间隔板的上沿向上延伸向后倾斜间隔排列着一组截面为<形上导流板,在顺着中间隔板的下沿向下延伸向前倾斜间隔排列着一组形下导流板。液位槽挂于罐体外壁,出水管连通于集水器至液位槽,液位槽底部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实现连续排油、固液分离效果好、并充分利用罐内空间。

 

  权利要求书

  1、油田污水处理沉降罐,是在罐体(1)设置了进水口(2)、扩散分配器 (3)、中间隔板(4)、收油槽(5)、液位槽(6)、出水口(7)、集水器(8)、 排油口(9)、排泥管组(10)和污泥出口(11)构成,其特征在于扩散分配器 (3)设于罐体(1)内壁的上部,进水口(2)通过罐体(1)进入扩散分配器 (3)内;集水器(8)设于扩散分配器(3)的相对位置罐体(1)内壁的下部; 中间隔板(4)置于罐体(1)的轴线上、上沿顶扩散分配器(3)的水平线上、 下沿抵集水器(8)的水平中线上、面对扩散分配器(3)背对集水器(8);在 顺着中间隔板(4)的上沿向上延伸向后倾斜间隔排列着一组截面为<形上导流 板(12),在顺着中间隔板(4)的下沿向下延伸向前倾斜间隔排列着一组形 下导流板(13);液位槽(6)挂于罐体(1)外壁,出水管(14)连通于集水器 (8)至液位槽(6),液位槽(6)底部设有出水口(7);收油槽(5)底部有出 油管(15)连至罐体(1)底的排油口(9);平设罐体(1)的底部的排泥管组 (10)连通至排泥口(11)。

  说明书

  油田污水处理沉降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油田污水处理沉降罐。

  背景技术

  沉降罐因其工艺简单、经济、有效而作为油田采出水处理的首选工艺,该 工艺为后续工艺如絮凝、气浮及过滤极大地减轻了负荷,是污水处理工艺中不 可或缺的龙头工序。但现有的沉降罐多采用竖流式,该类沉降罐有两大缺点: 一、收油不连续:竖流式沉降罐上部设计的集油槽多为圈环固定式,并在同一 水平面上。若连续除油,由于油层较浅,故收油槽收集的油含水量较大,使循 环处理的水量增加,相当于增加了沉降罐的负荷,降低了沉降罐的处理效率。 若定期收油,由于上层油停留在罐内时间较长,易形成老化油。甚至在上层表 面形成不可流动的一层硬盖,难以实现预想的收油效果,并且给后续处理造成 困难。二、固液分离不好:竖流式沉降罐多采用上部进水,下部出水,污水自 上而下流动。污水中的油与水逆向流动,由于油与水的密度差可以在沉降罐中 上升至液面,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则与污水一齐向下,至 集水口后,与水一齐流出。沉降罐虽然能除支一部分固体颗粒,但是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油田污水处理沉降罐, 它汲取平流式沉降池和竖流式沉降罐的优点,建立沉降罐新型流场,使沉降罐 既能连续收油,又能提高固液分离效果,让竖流式沉降罐发挥更大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污水处理沉降罐是由液位槽、出水口、集水器、排油口、 排泥管组和污泥出口等结构构成。扩散分配器设于罐体内壁的上部,进水口通 过罐体进入扩散分配器内,集水器设于扩散分配器的相对位置罐体内壁的下部。 中间隔板置于罐体的轴线上、上沿顶扩散分配器的水平线上、下沿抵集水器的 水平中线上、面对扩散分配器、背对集水器,在顺着中间隔板的上沿向上延伸 向后倾斜间隔排列着一组截面为<形上导流板,在顺着中间隔板的下沿向下延伸 向前倾斜间隔排列着一组形下导流板。液位槽挂于罐体外壁,出水管连 通于集水器至液位槽,液位槽底部设有出水口。收油槽底部有出油管连至罐体 底的排油口;平设罐体的底部的排泥管组连通至排泥口。

  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保留了其他沉降罐的优点,并在其基础上实现连续 排油、固液分离效果好、并充分利用空间。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