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2-21 20:27: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4.04.05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9/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天然河道或人工排水渠中进行污水处理的系统。河道或排水渠中设有上档水闸门(2)、下档水闸门(6)、污水泵(7)、污水管(8),污水泵(7)通过污水管(8)将河道或排水渠中的污水从上档水闸门(2)的上游抽到上档水闸门(2)与下档水闸门(6)所围成的污水处理区域。上述上档水闸门(2)与下档水闸门(6)之间还可设有若干闸门,彼此闸门之间围成若干污水处理功能段。本发明由于采用在天然河道或人工排水渠中就地进行污水处理,故不仅污水处理效果好,可改变水环境状况,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雨水管及污水管网,工程造价低,占地小,布置灵活,并且便于再生水的利用,是一种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较好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河道或排水渠中设有上档水闸 门(2)、下档水闸门(6)、污水泵(7)、污水管(8),污水泵(7)通过污水 管(8)将河道或排水渠中的污水从上档水闸门(2)的上游抽到上档水闸门(2) 与下档水闸门(6)所围成的污水处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档水 闸门(2)与下档水闸门(6)之间还可设有若干闸门,彼此闸门之间围成若干 污水处理功能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档水 闸门(2)与下档水闸门(6)之间还设有低位闸门(4)、分隔闸门(5),上档 水闸门(2)与低位闸门(4)围成污水处理的反应段A,低位闸门(4)与分 隔闸门(5)围成污水处理的沉淀段B,分隔闸门(5)与下档水闸门(6)围 成污水处理的曝气生化段C,污水泵(7)通过污水管(8)将河道或排水渠中 的污水从上档水闸门(2)外抽到反应段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段A、 沉淀段B,曝气生化段C之间的前后次序可以互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污水处 理反应段A内还可设有若干高位闸门(3)及低位闸门(4),若干高位闸门(3) 及低位闸门(4)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 征在于上述污水泵(7)及污水管(8)可固装在上档水闸门(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档水 闸门(2)的前方还设有拦污栅(1)。

  8、根据权利要求或7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河道 或排水渠的旁侧还设有侧排水渠(10),侧排水渠(10)的入水端与上档水闸 门(2)上游的河道或排水渠相通,侧排水渠(10)的出水端与下档水闸门(6) 下游的河道或排水渠相通,且侧排水渠(10)中设有节制闸(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河道或 排水渠的旁侧述设有抽水管渠(11)和抽水站(12),抽水站(12)设在上档 水闸门(2)的上游,抽水站(12)把上档水闸门(2)上游的水抽至抽水管渠 (11),抽水管渠(11)的出水端与节制闸(9)下游的侧排水渠(10)或下 档水闸门(6)下游的河道或排水渠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侧排水 渠(10)、抽水管渠(11)和抽水站12可以设在河道或排水渠中的一侧,也 可以在两侧同时设置;侧排水渠(10)、抽水管渠(11)可为暗渠,也可为明 渠;上述侧排水渠(10)也可以设在宽阔的河道或排水渠中。

  说明书

  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天然河道或人工排水渠中进行污水处理的系统,属于污水 处理的创新技术。

  2、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很大一部分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河道或人工排水渠中, 造成天然河道或人工排水渠污染严重。如按现有的雨污管网分家,则需要花费 大量的投资铺设雨水管及污水管网系统。同时兴建污水厂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使污水厂的选址受到制约,导致再生水的利用困难。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够在天然河道或人工排水渠 中就地进行污水处理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污水处理效果好,可改变 水环境状况,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雨水管及污水管网,工程造价低,占地小,布 置灵活,并且便于再生水的利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较好。

  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河道或排水渠中设有上档水闸门(2)、 下档水闸门(6)、污水泵(7)、污水管(8),污水泵(7)通过污水管(8)将 河道或排水渠中的污水从上档水闸门(2)的上游抽到上档水闸门(2)与下档 水闸门(6)所围成的污水处理区域。

  上述上档水闸门(2)与下档水闸门(6)之间还可设有若干闸门,彼此闸 门之间围成若干污水处理功能段。

  上述上档水闸门(2)与下档水闸门(6)之间还设有低位闸门(4)、分隔 闸门(5),上档水闸门(2)与低位闸门(4)围成污水处理的反应段A,低位闸 门(4)与分隔闸门(5)围成污水处理的沉淀段B,分隔闸门(5)与下档水闸 门(6)围成污水处理的曝气生化段C,污水泵(7)通过污水管(8)将河道或 排水渠中的污水从上档水闸门(2)外抽到反应段A。

  上述反应段A、沉淀段B,曝气生化段C之间的前后次序可以互换。

  上述污水处理反应段A内还可设有若干高位闸门(3)及低位闸门(4),若 干高位闸门(3)及低位闸门(4)交错设置。

  上述污水泵(7)及污水管(8)可固装在上档水闸门(2)上。

  上述上档水闸门(2)的前方还设有拦污栅(1)。

  上述河道或排水渠的旁侧还设有侧排水渠(10),侧排水渠(10)的入水 端与上档水闸门(2)上游的河道或排水渠相通,侧排水渠(10)的出水端与下 档水闸门(6)下游的河道或排水渠相通,且侧排水渠(10)中设有节制闸(9)。

  上述河道或排水渠的旁侧还设有抽水管渠(11)和抽水站(12),抽水站 (12)设在上档水闸门(2)的上游,抽水站(12)把上档水闸门(2)上游的 水抽至抽水管渠(11),抽水管渠(11)的出水端与节制闸(9)下游的侧排水 渠(10)或下档水闸门(6)下游的河道或排水渠相通。

  上述侧排水渠(10)、抽水管渠(11)和抽水站12可以设在河道或排水渠 中的一侧,也可以在两侧同时设置;侧排水渠(10)、抽水管渠(11)可为暗 渠,也可为明渠;上述侧排水渠(10)也可以设在宽阔的河道或排水渠中。

  本发明由于采用在天然河道或人工排水渠中就地进行污水处理,故不仅污 水处理效果好,可改变水环境状况,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雨水管及污水管网,工 程造价低,占地小,布置灵活,并且便于再生水的利用,是一种社会效益及经 济效益较好的河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