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土地处理的无动力通气复氧系统

发布时间:2018-12-21 20:19:4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4.04.08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IPC分类号C02F1/00

  摘要

  一种污水土地处理的无动力通气复氧系统,在污水土地处理装置布水管、集水管之间的土壤渗滤层中布置穿孔通气管,穿孔通气管外表包覆高分子疏水性透气膜,形成透气不透水的通气管,其两端连接的导气管分别与地表的抽气扇相连以及直接与大气相通。本发明利用风能抽气扇对处理系统自然通风,不消耗电能,并采用高分子疏水性透气膜包覆穿孔通气管,将“气—液—气—固”的传质方式改变为“气—固”传质方式,提高了空气到土壤的传质效率和复氧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土地处理的无动力通气复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土地处理 装置布水管(5)、集水管(7)之间的土壤渗滤层(6)中布置穿孔通气管(3), 其安装方向与布水管(5)平行,穿孔通气管(3)上开孔率为20-80%,穿孔 通气管(3)外表包覆高分子疏水性透气膜(4),形成透气不透水的通气管,穿 孔通气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导气管(2),一端的导气管(2)与安置在地表 的抽气扇(1)相连,另一端的导气管(2)直接与大气相通,在抽气扇(1)的 顶部及直接与大气相通的导气管(2)地面端设有防雨层。

  说明书

  污水土地处理的无动力通气复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土地处理的无动力通气复氧系统,利用自然风能对 处理系统通气管内的空气实现自动置换循环,并利用穿孔通气管外表面包覆的 高分子疏水性透气膜,提高空气到土壤的传质效率和复氧效果。属于环境工程 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太湖流域、三峡流域、环渤海湾流域等 大流域面源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形式日益严峻,已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 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九五”、“十五”国家“863”计划均投入 大量资金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面源污染防制技术。而土地处理技术(地下渗滤 工艺、快速渗滤工艺、慢速渗滤工艺、人工湿地等等)由于能有效去除BOD(生 化好氧量)、COD(化学好氧量),又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能力,达到污水深度处 理效果,而且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有广阔应用前景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土地处理技术面临的主要缺点是:随着处理系统的运行,数年后污 水处理效率逐渐降低,系统易发生堵塞及吸附饱和现象。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 原因是土壤渗滤层的供氧不足,导致去除有机物的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硝化 反应的硝化细菌活性降低,硝化率不高,NH4 +-N向NO3 --N转化率下降,导致生 物脱氮效率降低。

  传统污水土地处理的送气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电动气泵连续或间隙向处理 系统中的开孔气管通入空气;二是使处理系统中的开孔通气管通过排口与大气 相连,不安装动力送风装置。用气泵的强制送风方式增强了送风强度,但消耗 电能,提高投资与运行成本,不便管理,不利于处理分散性面源污水。

  以上送气方式都是直接将开孔的通气管埋在处理系统的渗滤层中,管的上 部直接覆盖土壤或其他渗滤材料,细小的土壤(渗滤材料)团粒很容易堵塞通 气管上的开孔;同时,由于水能通过管的穿孔流入管内,容易在通气管的开孔 处形成液膜(水膜),管内的空气必需穿透液膜,空气中的氧气要转化为游离态 的溶解氧,经过“气—液—气—固”的传质方式才能到达土壤颗粒表面,才能 供土壤颗粒表面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实现复氧目的。其结果是,只有与开孔处 的液膜直接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微生物能有效利用通气管的供氧,不直接接触 水膜的土壤颗粒只能吸收从水膜中扩散出来的氧气;而从水膜中扩散氧气的“液 —气—固”传质过程的传质效率远远低于空气直接到土壤颗粒的“气—固”过 程的传质效率。因此,污水处理系统的复氧效果低,影响了好氧微生物的生长 和硝化反应的发生,导致NH4 +-N脱除率低。

  针对土地处理复氧困难的问题,公开号为CN2286176Y的中国专利在与布水 管同一水平的两侧设置了开孔通气管,由通气装置输送空气,能在一定程度改 善土壤的复氧状态。但是由于通气管是放置在布水管同一水平的两侧,且布水 通气管相隔距离大于800mm。其缺陷应有二:一是该送气管在布水层,不能使布 水管下面的扩散滤层有效复氧;二是该开孔通气管是空气自流换气,置换空气 的效率相对较低。

  综合以上通气方式,有以下不足:

  1、需要电动气泵强制通风送气复氧方式的土地处理技术存在两个缺点,第 一是必需增加输电系统,增加污水处理的基建投资;第二是增加运行电力费用。 使土地处理技术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2、通气管的空气传递效率不高。因为水能从管上部的孔流入,从管下部的 孔流出,容易在管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水膜,管内的空气必需穿透液膜才能 与土壤接触,这种“气—液—气—固”的传质方式降低了气体的传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土地处理的无动力通 气复氧系统,解决污水土地处理过程土壤渗滤层的复氧困难的问题,同时利用 自然风能,无需动力输送空气。

  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在污水土地处理装置布水管、集水管之间的土 壤渗滤层中布置包覆有疏水性透气膜的穿孔通气管,穿孔通气管一端通过导气 管与安置在地表的风能抽气扇相连,另一端连接与大气相通的导气管。在抽气 扇的顶部以及直接与大气相通的导气管地面端设有防雨层,以防止地表水和雨 水进入通气管。

  本发明的穿孔通气管的开孔率为20-80%,其外表包覆高分子疏水性透气 膜,形成透气不透水的通气管,埋在需要复氧的土壤渗滤层中,安装方向与布 水管平行。

  当地表的空气有风流动时,不论风向如何,抽气扇的扇叶都能自转,与抽 气扇连接的导气管中的空气被置换抽出一部分,导致导气管产生一定负压,由 于与通气管另一端相连的导气管直接与大气连通,因此系统外的空气能自动被 抽吸进入导气管,到达埋在土壤渗滤层中的通气管,实现强化通气复氧。

  本发明的穿孔通气管外表面包覆有高分子疏水性透气膜,透气不透水,使通 气管外的水不能透过开孔进入管内,而穿孔通气管内的空气能穿过分子疏水性 透气膜,直接与土壤或其他渗滤材料的团粒接触而实现复氧目的。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有二:一是处理系统的气体被一个由风能带动的抽气扇自 动抽出,不消耗电能,无需动力泵给系统供气,能够强化系统自然通风,施工 方便,管理简单;二是在穿孔通气管的外表面包覆高分子疏水性透气膜,通气 管只透气不透水,使通气管内的空气能通过管的开孔传递到土壤渗滤层中,而 土壤渗滤层的污水不能流入通气管中,将“气—液—气—固”的传质方式改变 为“气—固”传质方式,提高了空气到土壤的传质效率和复氧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