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基于热泵技术污泥烘干系统

发布时间:2019-1-3 13:34:1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4.18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IPC分类号C02F11/12; F24H4/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包括烘干箱、污泥烘干传送装置、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用于将潮热风先冷凝除湿成干冷风后加热成干热风的热泵装置;烘干箱设有湿泥入口、干泥出口、排风口、循环风口和回风口;污泥烘干传送装置设于烘干箱内,并用于将从湿泥入口进入的污泥传送至干泥出口;热泵装置的进风口通过一进风管路与排风口连通,热泵装置的出风口与回风口连通;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进风管路连通,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循环风口连通;第二风机,用于使烘干箱内的循环空气从排风口送出并从回风口重新送入。本发明能够对污泥进行有效烘干,并能够对污泥进行快速烘干而可以提高对污泥的烘干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污泥烘干传送装置、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用于将潮热风先冷凝除湿成干冷风后加热成干热风的热泵装置;

  所述烘干箱设有湿泥入口、干泥出口、排风口、循环风口和回风口;

  所述污泥烘干传送装置设于所述烘干箱内,并用于将从所述湿泥入口进入的污泥传送至所述干泥出口;

  所述热泵装置的进风口通过一进风管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热泵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循环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使所述烘干箱内的循环空气从所述排风口送出并从所述回风口重新送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均设于所述烘干箱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一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进风管路与所述热泵装置之间的预冷装置,所述预冷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管路的出风末端连接,所述预冷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热泵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装置包括热交换器、蒸发器及冷凝器;所述热交换器内具有冷却通道及用于与所述冷却通道进行热交换的预热通道;所述预冷装置的出风口通过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却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通过所述预热通道与所述冷凝器的加热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装置包括换热器、循环泵及冷却塔;

  所述换热器具有的进风口通过所述进风管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具有的出风口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冷却塔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塔的入液口连通;所述循环泵用于使所述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器两者形成冷却液循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烘干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污泥烘干传送带,所述至少一条污泥烘干传送带用于将从所述湿泥入口进入的污泥传送至所述干泥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循环风口均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上部,所述回风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下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的数量为两条;

  所述湿泥入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上部,所述干泥出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下部;

  两条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上下间隔设置且两者的传送方向相反,上方的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用于将从所述湿泥入口落下的污泥传送至下方的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上,下方的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用于将污泥传送至所述干泥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口朝向所述上方的污泥烘干传送带的顶部,且设置高度不低于所述上方的污泥烘干传送带的顶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顶部的中间,所述回风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底部的中间。

  说明书

  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及无机颗粒等组成的污染物,其含水量很高(可高达90%以上),易腐化发臭,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

  目前,处理污泥一般可以通过烘干方法来处理,其中,烘干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各种烘干设备来对污泥进行烘干,使得污泥干化,以便于后续利用及处理。为了节省能源,现在出现了通过采用热泵机组来作为污泥的烘干热源,这样可以降低污泥烘干的能耗并节省能源。其中,热泵机组来作为污泥的烘干热源的具体做法是:热泵机组与干燥箱之间形成有空气循环风路,热泵机组将加热好的循环空气送入干燥箱内,以对干燥箱内的污泥进行烘干,然后通过风机将干燥箱内的湿热的循环空气送到热泵机组中进行冷却及加热。

  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热泵机组对干燥箱内送过来的潮湿的循环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后依然会有较大湿度,无法对潮湿的循环空气进行有效除湿,这样热泵机组就不能有效地将除湿后的循环空气加热成干热的循环空气,从而不利于对干燥箱内的污泥进行烘干,进而会影对污泥的烘干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能够对污泥进行有效烘干,并能够对污泥进行快速烘干而可以提高对污泥的烘干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其包括烘干箱、污泥烘干传送装置、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用于将潮热风先冷凝除湿成干冷风后加热成干热风的热泵装置;

  所述烘干箱设有湿泥入口、干泥出口、排风口、循环风口和回风口;

  所述污泥烘干传送装置设于所述烘干箱内,并用于将从所述湿泥入口进入的污泥传送至所述干泥出口;

  所述热泵装置的进风口通过一进风管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热泵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循环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使所述烘干箱内的循环空气从所述排风口送出并从所述回风口重新送入。

  较佳地,所述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均设于所述烘干箱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一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进风管路与所述热泵装置之间的预冷装置,所述预冷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管路的出风末端连接,所述预冷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热泵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较佳地,所述热泵装置包括热交换器、蒸发器及冷凝器;所述热交换器内具有冷却通道及用于与所述冷却通道进行热交换的预热通道;所述预冷装置的出风口通过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却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通过所述预热通道与所述冷凝器的加热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

  较佳地,所述预冷装置包括换热器、循环泵及冷却塔;

  所述换热器具有的进风口通过所述进风管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具有的出风口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冷却塔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塔的入液口连通;所述循环泵用于使所述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器两者形成冷却液循环。

  较佳地,所述污泥烘干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条污泥烘干传送带,所述至少一条污泥烘干传送带用于将从所述湿泥入口进入的污泥传送至所述干泥出口。

  较佳地,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循环风口均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上部,所述回风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下部。

  较佳地,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的数量为两条;

  所述湿泥入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上部,所述干泥出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下部;

  两条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上下间隔设置且两者的传送方向相反,上方的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用于将从所述湿泥入口落下的污泥传送至下方的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上,下方的所述污泥烘干传送带用于将污泥传送至所述干泥出口。

  较佳地,所述循环风口朝向所述上方的污泥烘干传送带的顶部,且设置高度不低于所述上方的污泥烘干传送带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顶部的中间,所述回风口设于所述烘干箱的底部的中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基于热泵技术的污泥烘干系统,通过将所述热泵装置的进风口通过所述进风管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将所述热泵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这样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作用下,所述烘干箱内出来的高温湿热的循环空气会被所述热泵装置先冷凝除湿,然后被所述热泵装置加热成高温干燥的循环空气,加热后的循环空气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烘干箱内,以对所述烘干箱内的污泥进行烘干。此外,所述第一风机可以将从所述排风口出来的一部分湿热空气重新送入所述烘干箱内,这样可以保证烘干箱内的空气的湿度能够达到冷凝要求,使得出来的潮热的循环空气能够被所述热泵装置有效冷凝而除湿,这样就可以使得除湿后的循环空气能够被所述热泵装置有效地加热成干热的循环空气,从而有利于回风能够带走烘干箱内污泥的更多水分,这样不仅可以对污泥进行有效烘干,还有助于污泥的快速烘干而提高对污泥的烘干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