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

发布时间:2019-1-10 9:05:5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3.14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与压干单元顶部的进口相连;筒体中部设有隔板,隔板上部为脱水单元,隔板下部为烘干单元;隔板的中部开设有污泥连通孔;脱水单元包括顶部开口的脱水筒,脱水筒内上部通过第一支架与搅拌轴相连,搅拌轴与设置筒体顶部的搅拌电机主轴相连,搅拌从动轴与筒体的底部相连;烘干单元包括套装在搅拌从动轴的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压干单元包括压干壳体,压干壳体的一侧设有压板,压干壳体另一侧设有泥饼出口;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节约能耗、污泥产出量多、受热均匀、干燥不充分和易于后期使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该压干机包括筒体(1),筒体(1)的底部通过污泥出口管道(56)与压干单元(2)顶部的进口相连;所述筒体(1)的中部设有隔板(11),隔板(11)的上部为脱水单元(4),隔板(11)的下部为烘干单元(5);所述的隔板(11)为中部高,四周低的圆台结构,隔板(11)的中部开设有污泥连通孔(12);所述隔板(11)一侧的筒体(1)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13);

  脱水单元(4)包括脱水筒(41),脱水筒(41)内上部通过第一支架(42)与搅拌轴(43)相连,搅拌轴(43)与设置筒体(1)顶部的搅拌电机(14)主轴相连,脱水筒(41)的下部通过第二支架(47)与搅拌从动轴(44)相连,搅拌从动轴(44)穿过污泥连通孔(12)与筒体(1)的底部相连;所述脱水筒(41)的侧壁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筛孔(45),脱水筒(41)的侧壁内部设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倾斜滑板(46),脱水筒(41)的底部通过污泥连通孔(12)与烘干单元(5)相连通;所述脱水筒(41)顶部相对应的筒体(1)上开设有污泥进口(15);

  烘干单元(5)包括套装在搅拌从动轴(44)的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第一搅拌单元为螺旋绞龙叶片(51),第二搅拌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内侧开口的长方形框体(52),第一搅拌单元套装在搅拌从动轴(44)的中部,长方形框体(52)的下边框设在第一搅拌单元的底部,长方形框体(52)的上边框设在第一搅拌单元的顶部,长方形框体(52)的外侧边框上设有若干个橡胶刮片(53),相邻的两个橡胶刮片(53)之间的外侧边框上开设有出气孔(54),所述长方形框体(52)为中空结构,搅拌从动轴(44)的下部为中空结构,废热气管道(3)通过进气阀(6)和搅拌从动轴(44)的下部与长方形框体(5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长方形框体(52)的下边框底部设有橡胶刮片(53),污泥出口管道(56)设置在筒体(1)下表面的一侧;

  压干单元(2)包括压干壳体(21),压干壳体(21)的顶部设有进口,压干壳体(21)的内下部设有上筛板(22),上筛板(22)的底部依次设有滤布(23)和下筛板(24),下筛板(24)底部的压干壳体(21)为污水槽(29),污水槽(29)上设有第二出水口(25);所述压干壳体(21)的一侧设有带液压油缸(26)的压板(27),压干壳体(21)的另一侧设有带门的泥饼出口(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 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单元(5)内的筒体(1)与搅拌从动轴(44)之间设有第三支架(55),搅拌轴(43)与筒体(1)之间、第三支架(55)和搅拌从动轴(44)之间以及搅拌从动轴(44)和筒体(1)的底部之间分别安装有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滑板(46)至少为两个,倾斜滑板(46)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绞龙叶片(51)由上至下密度越来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框体(52)的外侧边框上的橡胶刮片(53)与筒体(1)内壁的距离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框体(52)下边框的橡胶刮片(53)长度与长方形框体(52)下边框的长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框体(52)下边框的橡胶刮片(53)与筒体(1)底部的上表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出口管道(56)上设有污泥出口阀门(5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连通孔(12)的内径等于脱水筒(41)的内径。

  说明书

  一种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污泥的产量与日俱增,污泥的处置和开发利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污泥的干化处理,使污泥农用、作为燃料使用、焚烧乃至为减少填埋场地等处理方法成为可能,污泥含水量大,需要干燥后才能使用;而现有的污泥处理设备存在着设备多、占地面积大、购置成本高、能耗高、污泥产出量少、污泥受热不仅均匀和干燥不充分,无法满足后期的使用;严重时会出现投入成本大于企业生产效益的现象,致使许多企业不愿对污泥处理设备投入过多,造成该类设备无法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通过污泥出口管道与压干单元顶部的进口相连;所述筒体的中部设有隔板,隔板的上部为脱水单元,隔板的下部为烘干单元;所述的隔板为中部高,四周低的圆台结构,隔板的中部开设有污泥连通孔;所述隔板一侧的筒体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脱水单元包括脱水筒,脱水筒内上部通过第一支架与搅拌轴相连,搅拌轴与设置筒体顶部的搅拌电机主轴相连,脱水筒的下部通过第二支架与搅拌从动轴相连,搅拌从动轴穿过污泥连通孔与筒体的底部相连;所述脱水筒的侧壁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筛孔,脱水筒的侧壁内部设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倾斜滑板,脱水筒的底部通过污泥连通孔与烘干单元相连通;所述脱水筒顶部相对应的筒体上开设有污泥进口;烘干单元包括套装在搅拌从动轴的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第一搅拌单元为螺旋绞龙叶片,第二搅拌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内侧开口的长方形框体,第一搅拌单元套装在搅拌从动轴的中部,长方形框体的下边框设在第一搅拌单元的底部,长方形框体的上边框设在第一搅拌单元的顶部,长方形框体的外侧边框上设有若干个橡胶刮片,相邻的两个橡胶刮片之间的外侧边框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长方形框体为中空结构,搅拌从动轴的下部为中空结构,废热气管道通过进气阀和搅拌从动轴的下部与长方形框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长方形框体的下边框底部设有橡胶刮片,污泥出口管道设置在筒体下表面的一侧;压干单元包括压干壳体,压干壳体的顶部设有进口,压干壳体的内下部设有上筛板,上筛板的底部依次设有滤布和下筛板,下筛板底部的压干壳体为污水槽,污水槽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压干壳体的一侧设有带液压油缸的压板,压干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带门的泥饼出口。

  优选地,所述烘干单元内的筒体与搅拌从动轴之间设有第三支架,搅拌轴与筒体之间、第三支架和搅拌从动轴之间以及搅拌从动轴和筒体的底部之间分别安装有轴承。

  优选地,所述倾斜滑板至少为两个,倾斜滑板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

  优选地,所述螺旋绞龙叶片由上至下密度越来越大。

  优选地,所述长方形框体的外侧边框上的橡胶刮片与筒体内壁的距离为5~10mm。

  优选地,所述长方形框体下边框的橡胶刮片长度与长方形框体下边框的长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长方形框体下边框的橡胶刮片与筒体底部的上表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污泥出口管道上设有污泥出口阀门。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一种污泥浓缩压榨一体化压干机,通过设置电机能够同时为脱水单元和烘干单元提供动力;污泥由污泥进口进入脱水单元内,脱水单元采用垂直方向的设置方式有利的提高了脱水效率,通过设置倾斜滑板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污泥在脱水单元内的存留时间,还能够防止筛孔堵塞,脱水后的污泥进入烘干单元内,烘干单元采用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同时搅拌的方式,第一搅拌单元能够使污泥混合和受热更为均匀和充分,第二搅拌单元的框体本身及出气孔能够对污泥加热烘干,避免了筒体外部加热的方式造成热量损失严重和污泥加热不均匀且与筒体内壁粘连的缺陷;长方形框体的外侧边框上的橡胶刮片及出气孔能够及时的清理筒壁内粘连的污泥;长方形框体下边框的橡胶刮片能够保证下部污泥均匀受热的同时防止污泥出口管道上部堵塞;烘干后的污泥进入压干单元通过压板对污泥进行压干,多余的水分由上筛板、滤布和下筛板进入压干壳体内下部的污水槽内通过第二出水口排出,压干后的泥饼通过打开泥饼出口取出即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节约能耗、污泥产出量多、受热均匀、干燥不充分和易于后期使用的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