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

发布时间:2019-4-4 13:27:1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11.30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34; C02F101/16; C02F10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包括: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漂浮装置与底泥处理装置,以及放置湖底的净化层,所述净化层包括脱氨填料层、辅助除磷填料层、脱氮填料层,其中,底泥处理装置位于漂浮装置正下方,底泥处理装置通过不锈绳索与漂浮装置连接,底泥装置与湖底的泥土接触;漂浮装置漂浮于水面上,漂浮装置表面开有若个通孔,所述通孔中种植水生植物。根据本发明,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生物膜转化作用水体净化系统,可以实现氨氮、总氮与总磷的同步脱除,底泥处理装置有利于消解底泥并净化上覆水,减小底泥释放的污染物量,同时上层的空心球滤料也可以去除一部分因曝气扰动底泥的上浮悬浮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挺水植物区(2)、沉水植物区(3)、漂浮装置(1)、底泥处理装置(4),以及放置于湖底的净化层,所述净化层包括脱氨填料层(5)、辅助除磷填料层(6)、脱氮填料层(7),

  其中,底泥处理装置(4)位于漂浮装置(1)正下方,底泥处理装置(4)通过不锈绳索与漂浮装置(1)连接,底泥处理装置(4)与湖底的泥土接触;漂浮装置(1)漂浮于水面上,漂浮装置(1)表面开有若个通孔,所述通孔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挺水植物区(2)位于湖水低水区,沉水植物区位于湖水深水区(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底泥处理装置(4)分为上层(41)与下层(42),上层(41)的底部为多孔板(411),上层(41)内装有空心球滤料,所述多孔板将上层(41)与下层(42)隔开,下层(42)内分布有与鼓风机连接的曝气管(43),曝气管(43)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孔,空气通过曝气管(43)从所述气孔中排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层(41)中多孔板的四角设置金属杆(412),相互竖直或者水平设置的金属杆(412)之间覆盖并固定塑料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层的四周设置有螺纹杆(421),下层(42)与上层(41)通过螺纹杆(421)将连接在一起,下层(42)内装有弹性填料,所述弹性填料分布在下层底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脱氨填料层(5)由15cm厚、粒径为18mm的砂石组成,脱氨填料表面预喷洒接种1/100填料体积的含有类球红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s的微生物菌种混合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除磷填料层(6)为25cm厚、粒径为18mm的页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脱氮填料层(7)由25cm厚、粒径为8mm的砂石组成,脱氮填料表面预喷洒接种1/100填料体积的含有脱氮副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混合菌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其特征在于,挺水植区(2)种植的植物选取黄昌蒲、美人蕉、水葱、芦苇、风车草中的任一种;沉水植物区(3)种植的植物选取黑藻、穗花狐尾藻与苦草中的任一种。

  说明书

  一种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河湖作为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近年来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治理修复方法,例如截污纳管、人工复氧、构建生态系统等。黑臭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水厂尾水和初期雨水汇流是当前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这些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常常由COD、铵态氮、硝态氮、正磷酸盐及多聚磷酸盐组成。对这些污染物的生物生态处理常常由植物或微生物介导。首先,植物与微生物系统都可以将这些污染物作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

  但是现在的植物活性净化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植物浮岛技术往往只是对表层水体的外源污染进行净化,对于河湖中底泥内源污染的释放并无净化作用。其二,目前对于底泥内源污染的治理多数是采用疏浚底泥的方法,这种方法工程量大,并且只能暂时消除内源污染,无法长久有效。其三,单独的植物吸收或微生物转化都有其局限性。第一,植物对碳、氮、磷营养物质的吸收不是无限制的,受到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生物膜转化作用水体净化系统,可以实现氨氮、总氮与总磷的同步脱除,底泥处理装置有利于消解底泥并净化上覆水,减小底泥释放的污染物量,同时上层的空心球滤料也可以去除一部分因曝气扰动底泥的上浮悬浮物,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植物活性净化污水湖系统,包括:

  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漂浮装置、底泥处理装置,以及放置于湖底的净化层,所述净化层包括脱氨填料层、辅助除磷填料层、脱氮填料层,

  其中,底泥处理装置位于漂浮装置正下方,底泥处理装置通过不锈绳索与漂浮装置连接,底泥装置与湖底的泥土接触;漂浮装置漂浮于水面上,漂浮装置表面开有若个通孔,所述通孔中种植水生植物;挺水植物区位于湖水低水区,沉水植物区位于湖水深水区。

  优选的,底泥处理装置分为上层与下层,上层的底部为多孔板,上层内装有空心球滤料,所述多孔板将上层与下层隔开,下层内分布有与鼓风机连接的曝气管,曝气管上设置均匀分布的气孔,空气通过曝气管从气孔中排出。

  优选的,所述上层中多孔板的四角设置金属杆,相互竖直或者水平设置的金属杆之间覆盖并固定塑料网。

  优选的,下层的四周设置有螺纹杆,通过螺纹杆将下层与上层连接在一起,下层内装有弹性填料,弹性填料分布在下层底面。

  优选的,脱氨填料表面预喷洒接种1/100填料体积的含有类球红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s的微生物菌种混合液。

  优选的,除磷填料层为25cm厚、粒径为18mm的页岩。

  优选的,脱氮填料层由25cm厚、粒径为8mm的砂石组成,脱氮填料表面预喷洒接种1/100填料体积的含有脱氮副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混合菌液。

  优选的,挺水植物选取黄昌蒲、美人蕉、水葱、芦苇、风车草中的任一种;沉水植物选取黑藻、穗花狐尾藻与苦草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生物膜转化作用的陂塘生态廊道水体净化系统,可以实现氨氮、总氮与总磷的同步脱除,底泥处理装置有利于消解底泥并净化上覆水,减小底泥释放的污染物量,同时上层的空心球滤料也可以去除一部分因曝气扰动底泥的上浮悬浮物。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