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废水比调节系统

发布时间:2019-6-17 16:59:5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5.30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IPC分类号B01D61/12; C02F1/4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与净水器的净水回路连通,所述净水回路包括顺次连通增压泵和过滤膜,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包括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的信号端均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交替接通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可以保证进行废水排放前后过滤膜的压力稳定,使得过滤膜在排放废水后无需重新建立压力,从而提高了过滤膜的净水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与净水器的净水回路连通,所述净水回路包括顺次连通增压泵(1)和过滤膜(2),所述增压泵(1)的进水端与净水器的原水口(3)连通,所述过滤膜(2)的纯水端与净水器的纯水口(4)连通,所述过滤膜(2)的浓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包括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废水口(5)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的信号端均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6)和第一电磁阀(8),所述第一限流阀(6)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6)的出水端与第一电磁阀(8)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6)和第一电磁阀(8),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出水端与第一限流阀(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6)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7)和第二电磁阀(9),所述第二限流阀(7)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7)的出水端与第二电磁阀(9)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5)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7)和第二电磁阀(9),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出水端与第二限流阀(7)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7)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5)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一水质传感器(10),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10)的检测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10)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回路还包括前置预处理器(11),所述前置预处理器(11)的进水端与原水口(3)连通,所述前置预处理器(11)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二水质传感器(12),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12)的检测端与前置预处理器(1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12)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2)为RO滤膜或纳滤膜。

  说明书

  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净水器出厂即确定了该净水器适合某一特定水质,导致了生产上销售上的诸多不便,使某些净水器在不适合的水质状态下工作而故障频发,或者不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另外有部分净水器设置了浓水汇流,但是排放废水时使RO膜失去工作压力而停止产水,需要等废水排放结束后重新建立压力才能正常掺水,造成净水器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能保持废水排放前后过滤膜的压力稳定,提高净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与净水器的净水回路连通,所述净水回路包括顺次连通增压泵和过滤膜,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与净水器的原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膜的纯水端与净水器的纯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膜的浓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连通,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包括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的信号端均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限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的出水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一限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限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的出水端与第二电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二限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一水质传感器,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的检测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净水回路还包括前置预处理器,所述前置预处理器的进水端与原水口连通,所述前置预处理器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二水质传感器,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的检测端与前置预处理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膜为RO滤膜或纳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交替接通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可以保证进行废水排放前后过滤膜的压力稳定,使得过滤膜在排放废水后无需重新建立压力,从而提高了过滤膜的净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接通的时间比来调节净水器的废水比,满足不同水质的净水需求;

  (3)第一水质传感器和第二水质传感器用于检测相应位置的水质,然后将检测结果传输到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接通时间,从而实现根据水质自动调节废水比的功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