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工艺

发布时间:2019-6-18 8:35:0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9.02.25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30; C02F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反应器进行多级串联或多级并联安装后,再对污水进行处理;所述反应器内填充介质材料,下层填充空心砖,中层填充煤渣、火山岩、石英砂,上层不填充;将待处理污水转入反应器中,再投放异养生物菌,用原水激活生物菌种;污水采用连续进水方式,每个反应器均由增氧机对上层液进行给氧,当污水游离氨低于25mg/L时,采用间歇给氧;以上处理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2‑40℃。本发明能够有效处理高浓度富营养化的污水,而且处理速度快,能耗大大降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反应器进行多级串联或多级并联安装后,再对污水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所述反应器内填充介质材料,下层填充空心砖,中层填充煤渣、火山岩、石英砂中的一种或几种,上层不填充;

  S2、用原水激活异养生物菌:将待处理污水转入反应器中,再投放异养生物菌,搅拌均匀完成激活后,静置14-21天以繁殖异养生物菌;所述异养生物菌的投放量为每吨污水投放1-2g;所述异养生物菌每3-5年投放一次;

  S3、污水采用连续进水方式,当污水溶解氧低于0.8mg/L时,每个反应器均由增氧机对上层液进行给氧,每吨污水供气量为12m3/h以上,当污水游离氨低于25mg/L时,采用间歇给氧;

  S4、以上处理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2-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异养生物菌的菌群为轮虫、兼性菌、嗜氧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串联后,步骤S3中,污水采用连续进水方式,上一级反应器与下一级反应器通过输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连接上一级反应器的上端,输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下一级反应器的下端,输水管设置有水泵,水泵将上一级反应器的上层水通过输水管抽到下一级反应器的下层,形成推流式进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串联后,最后一级反应器通过回流管与第一级反应器连接,回流管上安装有回流阀门和回流水泵,最后一级反应器还设置有排水口,当最后一级反应器排出的水符合排水标准时,则直接由排水口排出;当最后一级反应器排出的水不符合排水标准时,打开回流阀门和回流水泵,将水通过回流管抽回第一级反应器进行重新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第一级反应器的供气量为12m3/h,后每加一级反应器,则供气量相应增加0.5m3/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含氨氮>10000mg/L;总磷>2000mg/L;COD>20000mg/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设置为密封式,在处理污水过程中投放厌氧菌和兼氧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反应器中层填充混合均匀后的煤渣、火山岩和石英砂,所述煤渣、火山岩和石英砂的质量比为1-2:0.5-1: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反应器的下层、中层、上层的体积比为1:3-4:1.5-2。

  说明书

  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生活污水的总量急剧上升。城镇生活污水营养物质高,属于一种富营养化废水。富营养化废水处理不当排放极易造成排放地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体接纳了过量的氨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得藻类和其他浮游动物迅速繁殖,水体变色、变臭、变浊,造成水体不断恶化,从而使水体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的现象。富营养化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水体会爆发“水华”,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溶解氧急剧降低,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且爆发的藻类中,微囊藻以及其他产毒的淡水藻会产生藻毒素,直接威胁到水生动物甚至人类的健康。同时由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制约了河湖泊资源的可利用性,而且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存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降解脱除污水中的氨氮磷等营养物质,脱氮是当今水污染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为了高效而经济地去除氮,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工艺和方法。根据传统的脱氮理论,同一工艺中不能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另外,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处理效率不高、能耗大、不能处理超高浓度的污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本发明能够处理高浓度富营养化的污水,而且处理速度快,能耗大大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工艺,是将反应器进行多级串联或多级并联安装后,再对污水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所述反应器内填充介质材料,下层填充空心砖,中层填充煤渣、火山岩、石英砂中的一种或几种,上层不填充;

  S2、用原水激活异养生物菌:将待处理污水转入反应器中,再投放异养生物菌,搅拌均匀完成激活后,静置14-21天以繁殖异养生物菌;所述异养生物菌的投放量为每吨污水投放1-2g;所述异养生物菌每3-5年投放一次;

  S3、污水采用连续进水方式,当污水溶解氧低于0.8mg/L时,每个反应器均由增氧机对上层液进行给氧,每吨污水供气量为12m3/h以上,当污水游离氨低于25mg/L时,采用间歇给氧;

  S4、以上处理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2-40℃。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异养生物菌的菌群为轮虫、兼性菌、嗜氧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异养生物菌的菌群优选为轮虫,钟虫,反硝化细菌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串联后,步骤S3中,污水采用连续进水方式,上一级反应器与下一级反应器通过输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连接上一级反应器的上端,输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下一级反应器的下端,输水管设置有水泵,水泵将上一级反应器的上层水通过输水管抽到下一级反应器的下层,形成推流式进水。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串联后,最后一级反应器通过回流管与第一级反应器连接,回流管上安装有回流阀门和回流水泵,最后一级反应器还设置有排水口,当最后一级反应器排出的水符合排水标准时,则直接由排水口排出;当最后一级反应器排出的水不符合排水标准时,打开回流阀门和回流水泵,将水通过回流管抽回第一级反应器进行重新处理。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第一级反应器的供气量为12m3/h,后每加一级反应器,则供气量相应增加0.5m3/h。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含氨氮>10000mg/L;总磷>2000mg/L;COD>20000mg/L。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设置为密封式,在处理污水过程中投放厌氧菌和兼氧菌。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反应器中层填充混合均匀后的煤渣、火山岩和石英砂,所述煤渣、火山岩和石英砂的质量比为1-2:0.5-1:1。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反应器的下层、中层、上层的体积比为1:3-4:1.5-2。

  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水温保持在18-25℃。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对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的处理率高,总处理率达95%;并且能够处理氨氮含量>10000mg/L、总磷>2000mg/L、COD>20000mg/L的超高浓度污水。

  2、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污水处理工艺可以连续进水,污水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整体工艺节省能耗比传统工艺节省达90%。另外,本工艺处理过程污水无需停留,可以设计在河道中使用。

  3、本发明使用一定量的介质材料填充于反应器中,其中,火山岩材料有很多孔,具有吸附游离氨氮的功能,并且火山岩颗粒在水体中可使用寿命50年以上;煤渣适应正负电荷,可吸附水体中的粉尘,具有脱色除尘作用;各介质材料相互配合作用,拦截异养生物菌外流,异养生物菌在介质中产生生物膜,拦截有机物并分解。

  本发明直接用污水原水激活异养生物菌,并静置14-21天进行最大化培育繁殖,微生物被激活后附着在介质的缝隙里,介质相互依附链接,生物膜附着在载体中,形成生物膜将载体连接起来,形成多层菌群,由于表面积大于水的表面积,起到过滤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本发明中,由于在反应器内各层设置各类介质材料配合初始的菌群激活繁殖,每吨污水仅添加异养生物菌1-2g,只需一次添加,可保持3年至5年才需要保养一次,大大降低成本;异养生物菌种的优势菌群以轮虫,兼性菌和嗜氧菌为主,配合推进式进水方式,异养生物菌在介质材料中,底部形成厌氧段,中上部形成兼氧段和好氧段,整体形成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氨氮被分解成气和水,磷被生物吸收固化;通过反应器的各部分反应,能够快速降解高浓度富营养化污水,达到高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4、水温能够影响处理工艺的硝化反硝化程度,现有研究认为硝化菌属在10~20℃时很活跃,无论游离氨浓度多大,氨氮的积累率都很低,此条件下温度对硝化菌活性的影响比游离氨浓度对其抑制作用大;当温度为20~25℃时硝化反应速率降低而亚硝化反应速率增大;当温度>25℃时游离氨浓度对硝化菌的抑制作用大于温度的作用,可能因游离氨浓度的抑制造成氨氮的积累,亚硝化菌在数量上可能形成优势的温度范围为30~34℃。而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本发明的工艺在12~40℃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不符合上述现有文献中的观点,即使温度在18~25℃变化时,本发明系统仍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并且系统内的氨氮的积累比较稳定,系统氨氮的去除比较稳定,说明本发明通过各步骤的工艺设定可实现常温硝化反硝化。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