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有机废水高级氧化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9-12-12 11:50:35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09.05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IPC分类号C02F1/72; C02F1/7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涉及有机废水技术领域,其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所述反应罐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电极板,所述反应罐的上表面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反应罐的左侧面与进水管的右端相连通,所述反应罐的底端设置有排放装置。该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通过设置臭氧发生器、空气压缩机、喷管、曝气头、反应罐、紫外线灯和电极板,使得臭氧通过导管并且进入喷管中,使得喷管中的臭氧从曝气头中喷出,使得废水在反应罐内晃动,反应罐底部不会出现大量沉淀现象,使得废水和双氧水充分混合,有效的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提高了对废水的反应效率,增强了该装置对废水处理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包括反应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2),所述反应罐(1)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电极板(3),所述反应罐(1)的上表面设置有排气口(4),所述反应罐(1)的左侧面与进水管(6)的右端相连通,所述反应罐(1)的底端设置有排放装置(7),所述排放装置(7)的底端与收集箱(8)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收集箱(8)的下表面与底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8)的背面设置有排水装置(11);

  所述反应罐(1)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曝气装置(15),所述曝气装置(15)的下表面通过导管(12)与空气压缩机(13)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导管(12)卡接在反应罐(1)的下表面,所述空气压缩机(13)的下表面与底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13)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14)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14)的下表面与底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8),所述水泵(18)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水管(19)与收集箱(8)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水泵(18)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20)与反应罐(1)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反应罐(1)的背面通过固定板(16)与支撑板(17)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7)的下表面与底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装置(7)包括排放管(71),所述排放管(71)的顶端与反应罐(1)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排放管(71)的底端与收集箱(8)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排放管(7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阀门(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11)包括排水管(111),所述排水管(111)正面的一端与收集箱(8)的背面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1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112),所述曝气装置(15)包括喷管(151),所述喷管(151)设置在反应罐(1)内壁的下表面,所述喷管(15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152),所述喷管(151)的下表面与导管(12)的左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的上表面与进料管(5)的底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5)卡接在支撑板(17)的上表面,所述收集箱(8)的上表面设置有检测管道(10),所述收集箱(8)内壁的下表面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紫外线灯(2)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明防水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7)的背面与电源(21)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源(21)的背面与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第三开关(24)、第四开关(25)和第五开关(26)的正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第三开关(24)、第四开关(25)和第五开关(2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第三开关(24)、第四开关(25)和第五开关(2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紫外线灯(2)、电极板(3)、水泵(18)、空气压缩机(13)和臭氧发生器(14)的输入端电连接。

  说明书

  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水就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有机废水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比较大,有机废水一般是指由造纸、皮革及食品等行业排出的在2000mg/L以上废水。

  有机废水生态环境危害极大,使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是一种重要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可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现有的一些方法是将双氧水按照一定比率和废水混合后,不断循环进出反应器,对有机废水催化氧化反应,但是废水中加入双氧水后循环进出反应器进行反应时,废水会出现沉淀现象,而且双氧水不能充分与废水混合,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氧化反应,降低了反应设备的反应效率,影响了对废水处理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方法是将双氧水按照一定比率和废水混合后,不断循环进出反应器,对有机废水催化氧化反应,但是废水中加入双氧水后循环进出反应器进行反应时,废水会出现沉淀现象,而且双氧水不能充分与废水混合,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氧化反应,降低了反应设备的反应效率,影响了对废水处理的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所述反应罐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电极板,所述反应罐的上表面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反应罐的左侧面与进水管的右端相连通,所述反应罐的底端设置有排放装置,所述排放装置的底端与收集箱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收集箱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的背面设置有排水装置。

  所述反应罐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下表面通过导管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导管卡接在反应罐的下表面,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收集箱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反应罐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反应罐的背面通过固定板与支撑板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顶端与反应罐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排放管的底端与收集箱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排放管的正面设置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正面的一端与收集箱的背面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喷管,所述喷管设置在反应罐内壁的下表面,所述喷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所述喷管的下表面与导管的左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反应罐的上表面与进料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卡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收集箱的上表面设置有检测管道,所述收集箱内壁的下表面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紫外线灯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明防水罩。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背面与电源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的背面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的正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紫外线灯、电极板、水泵、空气压缩机和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通过设置臭氧发生器、空气压缩机、导管、喷管、曝气头、反应罐、紫外线灯和电极板,当工作人员将反应罐内通入有机废水和双氧水后,控制臭氧发生器和空气压缩机工作,使得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使得空气压缩机可以对臭氧施压,使得臭氧通过导管并且进入喷管中,使得喷管中的臭氧从曝气头中喷出,使得废水在反应罐内晃动,反应罐底部不会出现大量沉淀现象,使得废水和双氧水充分混合,有效的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提高了对废水的反应效率,增强了该装置对废水处理的效果。

  2、该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通过设置电极板、紫外线灯、喷管、曝气头和反应罐,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葡萄糖所需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且臭氧进一步的直接与细菌和病毒作用,破坏它们的细胞器和DNA和RNA,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使得臭氧可以有效的净化有机废水,控制电极板和紫外线灯工作,使得电极板产生的电流和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使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通过羟基自由基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低毒的易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或将其直接矿化成无机物,进一步的起到的催化氧化的作用。

  3、该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通过设置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收集箱、检测管道、反应罐、排水管和第二阀门,当反应结束后,废水进入收集箱内,工作人员可以将检测器具插入检测管道,方便工作人员对废水进行检测是否达标,当需要循环对废水进行催化氧化时,控制水泵工作,使得水依次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并且进入反应罐内,方便工作人员对废水进行循环氧化处理,当需要收集氧化后的废水时,工作人员打开第二阀门,因收集箱底部设置为倾斜状,使得废水更加有效的通过排水管排出。(发明人徐强;赵高纯;牛学文;唐奡;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