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1-7 8:20:2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200304

公开(公告)日 20201222

IPC分类号 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限定出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过水口连通,壳体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水部以及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部;絮凝反应器,絮凝反应器设于第一腔室内;斜板反应器,斜板反应器设于第二腔室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絮凝反应器,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搅拌系统相比,节省了能耗,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维护成本;通过将絮凝反应器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将斜板反应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水量的使用需求。

13.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过水口连通,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水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部;

絮凝反应器,所述絮凝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斜板反应器,所述斜板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口和所述出水部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对布置,

所述斜板反应器包括多个沿所述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倾斜导流板,每个所述倾斜导流板沿从所述过水口到所述出水部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流板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形成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腔室内的上部设有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出水堰,所述出水堰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堰位于所述斜板反应器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设于所述第二腔室,以将所述第二腔室的污泥刮至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的污泥斗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器包括至少一层过流部,所述过流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水部的下方,所述进水部和所述过流部分别设有多个过孔,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和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包括多层,多层过流部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每层所述过流部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在多层所述过流部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位于下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或者波浪形,所述过流部的过孔设于所述过流部的低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流部和第二过流部,

其中,所述第一过流部位于所述进水部与所述第二过流部之间,所述第一过流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且大于所述进水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包括:

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侧挡板;

底板,所述底板设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且与所述侧挡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板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一排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具有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二排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

13.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

说明书

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浅池沉淀池,一种是采用波纹板粘接形成斜管空腔,人为减少排泥通道空间,但容易出现脱胶现象,且脱胶后更无序;另一种是采用乙丙共聚制造的斜板沉淀模块,由于板厚不足0.5mm,强度底,板间距小,因而需要采用垂直肋板进行加强结构,但实质上形成了方型孔的斜管沉淀;再一种是蜂窝状管式结构的斜管或斜板沉淀,其狭小的单体沉淀空间极容易导致污泥在板间堵塞而不能顺畅排放。因此,存在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废水处理效率高,有利于实现模块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固液分离装置的废水处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过水口连通,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水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部;絮凝反应器,所述絮凝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斜板反应器,所述斜板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絮凝反应器,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搅拌系统相比,节省了能耗,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维护成本;通过设置斜板反应器,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将絮凝反应器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将斜板反应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水量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水口和所述出水部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斜板反应器包括多个沿所述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倾斜导流板,每个所述倾斜导流板沿从所述过水口到所述出水部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导流板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部形成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腔室内的上部设有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出水堰,所述出水堰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堰位于所述斜板反应器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设于所述第二腔室,以将所述第二腔室的污泥刮至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的污泥斗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絮凝反应器包括至少一层过流部,所述过流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水部的下方,所述进水部和所述过流部分别设有多个过孔,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和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部包括多层,多层过流部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每层所述过流部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在多层所述过流部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位于下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或者波浪形,所述过流部的过孔设于所述过流部的低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部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流部和第二过流部,其中,所述第一过流部位于所述进水部与所述第二过流部之间,所述第一过流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且大于所述进水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侧挡板;底板,所述底板设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且与所述侧挡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板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一排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具有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二排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发明人 (李静)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