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1-1-15 7:37:2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20.04.24

公开(公告)日 2020.12.15

IPC分类号 B01D36/04; B01D21/01; C02F9/04; C02F101/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合池,絮凝池,一端与混合池底连接且另一端与絮凝池底连接的连通管,沉淀池,位于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的流通道,过滤池,设置于沉淀池与过滤池之间墙体顶部的流通口,分别与混合池底部、絮凝池底部、沉淀池底部管道连接的污泥排出机构,安装于混合池内的搅拌混合机构,安装于絮凝池内的絮凝沉淀机构,安装于沉淀池顶部的迷宫斜板,安装于沉淀池内的刮泥机,以及安装于过滤池内的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絮凝效果好、运行时药剂消耗小、水的澄清效果好的优点。

8.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污水搅拌混合的混合池(1),相邻设置于所述混合池(1)一侧的絮凝池(2),一端与所述混合池(1)底连接且另一端与絮凝池(2)底连接的连通管(3),相邻设置于所述絮凝池(2)一侧的沉淀池(4),位于所述絮凝池(2)与沉淀池(4)之间的流通道(5),相邻设置于所述沉淀池(4)一侧的过滤池(6),设置于所述沉淀池(4)与过滤池(6)之间墙体顶部的流通口(7),分别与所述混合池(1)底部、絮凝池(2)底部、沉淀池(4)底部管道连接的污泥排出机构,安装于所述混合池(1)内的搅拌混合机构,安装于所述絮凝池(2)内的絮凝沉淀机构,安装于所述沉淀池(4)顶部的迷宫斜板(9),安装于所述沉淀池(4)内且用于搅动污泥的刮泥机(10),以及安装于所述过滤池(6)内的过滤机构,其中,所述流通道(5)将位于絮凝池(2)底部的污水从沉淀池(4)顶部输入沉淀池(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排出机构包括与混合池(1)底部连接的第一管道(11),与所述沉淀池(4)底部连接的第三管道(13),与所述第一管道(11)和第三管道(13)依次连接的第二管道(14),安装于所述第二管道(14)上且位于第一管道(11)与第三管道(13)之间的污泥回流泵(15),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管道(14)上的污泥排放泵(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混合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混合池(1)内的混合搅拌机(19),以及用于向混合池(1)内添加混凝剂的混凝剂加药机构(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絮凝池(2)内的导流筒(21),设置于所述导流筒(21)内且用于对污水进行导流的导流板(22),位于所述导流板(22)下方且固定于导流筒(21)内的絮凝剂投加环(23),用于支撑所述导流筒(21)的多条支撑腿(24),以及位于导流板(22)与絮凝剂投加环(23)之间的絮凝搅拌机(25),其中,所述连通管(3)另一端伸入导流筒(21)内且位于絮凝剂投加环(23)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过滤池(6)底部的清水区(12),位于所述清水区(12)上方且固定于过滤池(6)内壁上的支撑板(18),等间距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8)上的多个滤水帽(26),位于所述支撑板(18)和滤水帽(26)上方的陶粒过滤区(27),以及位于陶粒过滤区(27)上方的污水待过滤区(28),其中,所述污水待过滤区(28)与外部废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沉淀池(4)内的污水通过流通口(7)进入污水待过滤区(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斜板(9)倾斜角度为66°且其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翼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口(7)处设置有淹没堰(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1)底部和絮凝池(2)底部分别连接有与外部排污系统连接的排污管(17)。

说明书

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而含高悬浮物的污水是在污水中的固体物质过多,使得水质很差,致使水体污染程度高。

随着人类现代社会发展,每天产生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量巨大。其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高悬浮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为此,废水净化处理回收技术,已成为工业生产必备技术之一。但现有技术中的缺乏针对含高悬浮物污水处理的设备,且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普遍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絮凝效果差,运行时药剂消耗大,水的澄清效果差,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絮凝效果好、运行时药剂消耗小、水的澄清效果好的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将污水搅拌混合的混合池,相邻设置于所述混合池一侧的絮凝池,一端与所述混合池底连接且另一端与絮凝池底连接的连通管,相邻设置于所述絮凝池一侧的沉淀池,位于所述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的流通道,相邻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一侧的过滤池,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与过滤池之间墙体顶部的流通口,分别与所述混合池底部、絮凝池底部、沉淀池底部管道连接的污泥排出机构,安装于所述混合池内的搅拌混合机构,安装于所述絮凝池内的絮凝沉淀机构,安装于所述沉淀池顶部的迷宫斜板,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且用于搅动污泥的刮泥机,以及安装于所述过滤池内的过滤机构,其中,所述流通道将位于絮凝池底部的污水从沉淀池顶部输入沉淀池。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排出机构包括与混合池底部连接的第一管道,与所述沉淀池底部连接的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二管道,安装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且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的污泥回流泵,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污泥排放泵。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混合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混合池内的混合搅拌机,以及用于向混合池内添加混凝剂的混凝剂加药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沉淀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絮凝池内的导流筒,设置于所述导流筒内且用于对污水进行导流的导流板,位于所述导流板下方且固定于导流筒内的絮凝剂投加环,用于支撑所述导流筒的多条支撑腿,以及位于导流板与絮凝剂投加环之间的絮凝搅拌机,其中,所述连通管另一端伸入导流筒内且位于絮凝剂投加环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过滤池底部的清水区,位于所述清水区上方且固定于过滤池内壁上的支撑板,等间距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滤水帽,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滤水帽上方的陶粒过滤区,以及位于陶粒过滤区上方的污水待过滤区,其中,所述污水待过滤区与外部废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水通过流通口进入污水待过滤区。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斜板倾斜角度为66°且其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翼片。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口处设置有淹没堰。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池底部和絮凝池底部分别连接有与外部排污系统连接的排污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相邻安置,而将用混合、絮凝、过滤的设备安装于各个池内,使得其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起到了节约空间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先在混合池内将污水混合,送入絮凝池絮凝,在絮凝池中,通过絮凝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使得污水同絮凝剂快速的混合,通过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脱稳”,形成小的絮体,并以介质为核心形成密度更大、更重的絮体,以利于在沉淀池中的快速沉淀,可以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在絮凝后再送入沉淀池沉淀,而在沉淀池内的沉淀又通过污泥回流泵将沉淀的污泥从第三管道流经第二管道后,送入第一管道内,最终输入混合池内,而从第三管道收集的污泥由于泥渣、混凝剂、聚合物以及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沉淀,因而具有极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增加混合池、絮凝池内的污泥浓度,使污泥与水的接触时间增长,让污泥中还未反应完全的药剂与泥渣再次混合絮凝,部分小絮体通过连通管进入絮凝池内,絮凝剂促使进入的小絮体通过吸附、电性中和以及相互间的架桥作用形成更大的絮体,在絮凝搅拌器的作用下既使药剂和絮体能够充分混合又不会破坏已形成的大絮体,达到提升絮凝效果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通过污泥排出机构将污泥输送回混合池、絮凝池内重复反应,将污泥中还未反应完全的药剂与泥渣再次混合絮凝,在混合搅拌机和絮凝搅拌机的作用下,使得絮凝物可以和更多的泥渣接触,可以提高药剂使用效率,减少药剂消耗量,而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可以节约10-20%的药剂使用量。

(4)本实用新型通过陶粒过滤区将从沉淀池输送到污水待过滤区,再从污水待过滤区经由陶粒过滤区过滤,再通过滤水帽流入清水区,最后通过管道输送出去被收集,且基于陶粒过滤区滤速可达16m/h,其工作周期24h以上,如此一来,就提升了水的澄清效果和效率;且陶粒过滤区采用的过滤材料是陶粒,而陶粒具有较为稳定的滤速,使得其可以稳定出水。

(5)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通过污泥排出机构将污泥输送回混合池、絮凝池内重复反应,与原水中的污泥浓度相比,循环污泥的浓度高很多,原水浓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此工况条件,因此也不会破坏原水中的矾花的形成,也就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正常运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强度。

(6)本实用新型基于迷宫斜板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翼片,当污水水平流入斜板时,污水全部通过翼片与斜板之间的间距,形成主流路,同时亦会在迷宫内形成环流,在一定流速下主流与环流现象十分明显,而在主流靠近翼片的边缘附近,颗粒的杂质在水力状态作用下被挟带进入迷宫内,随迷宫环流运动,这种水力状态是水流在翼片顶端脱离能产生强烈的涡流作用,形成涡流区;主流区水流与翼片顶端产生一系列涡流,挟带着颗粒旋转水平向下游输送,当涡流与下游翼片碰撞后,其中部分颗粒便被输送到迷宫环流区内,这种输送是强制性的,不论颗粒粒径大小都将被送入迷宫,涡流的这种强制输送、动态分离作用使得迷宫式斜板具有高效分离机能;且采用的刮泥机带有栅条,可以很好地将泥浆挂落,提高污泥浓缩效果。

(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迷宫斜板倾斜角度为66°,这个角度相较于普通斜板提高了角度,迷宫斜板倾斜角度调高后,更有利于污泥沉淀下去,可以提高其排泥速度。

发明人 (赵栋;苏宝康;常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