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

发布时间:2021-1-15 8:48:4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200229

公开(公告)日 20201215

IPC分类号 B01D21/02; B01D2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侧设有封堵块,所述池体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且所述池体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封堵块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一端均贯穿所述池体,并延伸至所述池体外侧,所述支撑架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杆;通过连接杆和螺杆配合,使连接杆固定在封堵块上,连接杆顺着池体上的贯通槽滑动,当使封堵块运动时,拧动位于池体外侧的螺杆,使螺杆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能够使连接杆移动,从而使池体内部的封堵块运动,这种设置结构简单,避免了污泥作用在螺纹上,影响封堵块运动的效果,提高装置排污的效果。

3.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侧设有封堵块(11),所述池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2),且所述池体(1)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块(1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2),两个所述连接杆(2)一端均贯穿所述池体(1),并延伸至所述池体(1)外侧,所述支撑架(12)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上设有螺杆(23),所述螺杆(23)与所述固定板(22)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22)上方设有移动板(21),所述移动板(21)与所述连接杆(2)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杆(23)与所述移动板(21)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2)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柱(24),两个所述定位柱(24)均与所述移动板(2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底部开设有贯通槽(101),所述贯通槽(101)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02),所述连接杆(2)位于所述贯通槽(1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3)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31),且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2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1)底部开设有转槽(212),所述限位板(231)转动在所述转槽(2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1)贯穿开设有两个定位槽(211),两个所述定位柱(24)分别滑动在两个所述定位槽(2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4)开设有安全孔(241),所述安全孔(241)内插接有插销(2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4)的长度大于所述螺杆(23)的长度。

说明书

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

背景技术

脱硫废水主要是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过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部分即氯浓度超过规定值和保证石膏质量,必须从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石膏脱水和清洗系统,初沉池是对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沉淀物进行初步分离,污水经过初沉池后,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会沉淀到初沉池的底部,固体颗粒物在初沉池底部的聚集形成浓缩的淤泥层。

公开号为(CN2090052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初沉池,该专利技术在积泥口的上部设有的抵接装置可将积泥口与池体隔开,从而当需要排泥时通过抵接块抵接于积泥口的上部,将未处理的污水与积泥口隔开,减少随着污泥排出的未处理的污水量,降低污水的流失,使处理效果更佳,连接杆与定位杆连接,定位杆上的连接螺纹与积泥口底部的穿透孔内侧壁上的配合螺纹相互配合,使定位杆在积泥口底部的位置可稳定调节,但是通过将定位杆伸入至内侧,会使污泥与定位杆接触,易使污泥覆盖至定位杆上的螺纹内,影响定位杆带动抵接块运动,从而影响污泥排出的效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废水超级初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侧设有封堵块,所述池体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且所述池体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封堵块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一端均贯穿所述池体,并延伸至所述池体外侧,所述支撑架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上方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杆与所述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均与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池体底部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贯通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板底部开设有转槽,所述限位板转动在所述转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板贯穿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柱分别滑动在两个所述定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柱开设有安全孔,所述安全孔内插接有插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柱的长度大于所述螺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连接杆和螺杆配合,使连接杆固定在封堵块上,连接杆能够顺着池体上的贯通槽滑动,当使封堵块运动时,拧动位于池体外侧的螺杆,使螺杆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能够使连接杆移动,从而使池体内部的封堵块运动,这种设置结构简单,避免了污泥作用在螺纹上,影响封堵块运动的效果,提高装置排污的效果,且移动板在移动时,移动板上的定位槽能够顺着定位柱滑动,使连接杆能够稳定的带动封堵块运动,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发明人 (李海英)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