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设备

发布时间:2021-1-20 7:54:4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20.06.04

公开(公告)日 2021.01.15

IPC分类号 C02F3/02; 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包括设有曝气装置的反应池,在所述反应池内设有隔板(2),在所述隔板(2)上螺接有阀门(21);该隔板(2)把反应池分隔为上水池(11)和下水池(12),在所述下水池(12)设有挡渣板(121)、第二出水管(24)、排气阀(25)、投料口(31)、第一搅拌轮(32)、第二搅拌轮(33)和进水口(23)。本实用新型由隔板把反应池分隔成上水池和下水池,上水池作为好氧生物反应池,下水池作为厌氧生物反应池,也可以打开隔板上的阀门,使上、下水池连通,共同成为一个好氧生物反应池,使用灵活,节约空间,适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曝气装置的反应池,在所述反应池内设有隔板(2),在所述隔板(2)上螺接有阀门(21),在所述阀门(21)上设有观察窗(211);该隔板(2)把反应池分隔为上水池(11)和下水池(12),上水池(11)中连通有进水管(111),在所述隔板(2)的上端面设有出水口,在所述反应池的池壁上对应隔板(2)的位置处设有连接通孔,在该连接通孔位置处设有第一出水管(22);在所述下水池(12)的上端设有挡渣板(121),在所述挡渣板(121)的上方的一侧设有穿设入下水池(12)的第二出水管(24),另一侧设有排气阀(25),在该挡渣板(121)的下方设有穿设入下水池(12)的投料口(31),在所述投料口(31)的下方设有第一搅拌轮(32),在所述下水池(12)池底的中部设有第二搅拌轮(33),该下水池(12)池壁一侧的下端设有进水口(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在上水池(11)中沿池壁绕设的第一曝气管(13),以及在下水池(12)中沿池壁绕设的第二曝气管(14),在所述反应池的外侧设有进气管(1);所述进气管(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151),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152),所述第一连接管(151)的一端穿设入反应池,并与第一曝气管(13)的对应位置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关阀(131);所述第二连接管(152)的一端穿设入反应池,并与第二曝气管(14)连通,并设有第二开关阀(141);两个所述连接管在反应池的穿设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搅拌轮均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在反应池的穿设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2)上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为120μm~150μm,形成一个生物膜隔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22)的出水端连接有上三通阀(221),所述上三通阀(221)的一端连接有回水池(4),该回水池(4)与上水池(11)连通,该上三通阀(221)的另一端与沉淀池(5)连通,所述回水池(4)设有出水开关;所述第二出水管(24)的出水端设有下三通阀(241),所述下三通阀(241)的一端与回水池(4)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池(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出水管(22)和第二出水管(24)上均设有开关。

说明书

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物膜净化反应池无法同时提供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的反应条件,多数反应池需要建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池分别为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提供反应条件,同时,一些装置无法将厌氧微生物反应条件随时改为好氧微生物反应条件,需要至少两处生产场地,建造和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管理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降低噪音又能防止水渗透的变速箱拉索背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油污泥处理残留废水的生物膜净化反应池装置,包括设有曝气装置的反应池,在所述反应池内设有隔板,在所述隔板上螺接有阀门,在所述阀门上设有观察窗;该隔板把反应池分隔为上水池和下水池,上水池中连通有进水管,在所述隔板的上端面设有出水口,在所述反应池的池壁上对应隔板的位置处设有连接通孔,在该连接通孔位置处设有第一出水管;在所述下水池的上端设有挡渣板,在所述挡渣板的上方的一侧设有穿设入下水池的第二出水管,另一侧设有排气阀,在该挡渣板的下方设有穿设入下水池的投料口,在所述投料口的下方设有第一搅拌轮,在所述下水池池底的中部设有第二搅拌轮,该下水池池壁一侧的下端设有进水口。

采用上述结构,在一个反应池内设置隔板,把反应池分隔成上水池和下水池,在隔板上投放生物料,结合曝气装置的使用使上水池成为好氧生物反应池,而下水池的空间未与外界空气接触,从投料口投放生物料,配合第一搅拌轮、第二搅拌轮和对应曝气装置的使用,生物料与污水充分混合,使下水池成为厌氧生物反应池,排气阀能及时排出所产生的沼气,提高使用安全性;如要加大好氧生物反应池的容量,打开隔板上螺接的阀门,使上水池和下水池连通即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

为了便于操作,并使上、下水池中的生物料各自充分混合在水中。作为优选,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在上水池中沿池壁绕设的第一曝气管,以及在下水池中沿池壁绕设的第二曝气管,在所述反应池的外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穿设入反应池,并与第一曝气管的对应位置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穿设入反应池,并与第二曝气管连通,并设有第二开关阀;两个所述连接管在反应池的穿设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

为了保证密封性,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搅拌轮均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在反应池的穿设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

为了提高净化效率,作为优选,在所述隔板上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为120μm~150μm,形成一个生物膜隔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上三通阀,所述上三通阀的一端连接有回水池,该回水池与上水池连通,该上三通阀的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所述回水池设有出水开关;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设有下三通阀,所述下三通阀的一端与回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

为了更好地控制出水量,并节约水源,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均设有开关。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隔板把反应池分隔成上水池和下水池,上水池作为好氧生物反应池,下水池作为厌氧生物反应池,也可以打开隔板上的阀门,使上、下水池连通,共同成为一个好氧生物反应池,使用灵活,节约空间,适用范围广。

发明人 (胡靖;杨子凡;李彦林;陈国榕;樊汶樵;)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