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1-2-24 9:59:4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200722

公开(公告)日 20201127

IPC分类号 C02F3/30; C02F103/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所述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桶、生化池,所述原水桶和生化池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生化池的个数不少于4个;生化池内通过生化填料进行挂膜生化,生化填料由尼龙网和化纤棉组成,所述尼龙网通过尼龙网夹固定化纤棉,所述化纤棉的用量为150~500g/m2;同一生化池内,相邻两尼龙网夹的间距为15~25mm,相邻两菌膜的间距为100~200mm;所述菌膜的安装方向与生化池内的进水方向平行,所述菌膜的顶部距离水面100~150mm,所述菌膜的底部距离生化池曝气头150~100mm;所述菌膜距离生化池四个侧面的距离分别为100~150mm。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应用。

6.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桶和生化池,所述原水桶和生化池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生化池的个数不少于4个;所述生化池内通过生化填料进行挂膜生化,所述生化填料由尼龙网和化纤棉组成,所述尼龙网通过尼龙网夹固定化纤棉,所述尼龙网和化纤棉共同形成菌膜,所述化纤棉的用量为150~500g/m2;同一生化池内,相邻两尼龙网夹的间距为15~25mm,相邻两菌膜的间距为100~200mm;

所述菌膜的安装方向与生化池内的进水方向平行,所述菌膜的顶部距离水面100~150mm,所述菌膜的底部距离生化池曝气头150~100mm;所述菌膜距离生化池四个侧面的距离分别为100~15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的个数为4~10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网为40目。

4.一种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镀废水通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化处理装置来进行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采用分级挂膜技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膜运行过程为:

在安装好菌膜的生化池内加入要生化处理的污水,先加入营养液,使COD达到600~800mg/L,加入厌氧、兼氧菌,用间歇通风培育,然后每天加入营养液,30小时后开始检测总氮和COD,每8小时采样检查一次,达标后便可正常进水,正常进水过程中流加营养液。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内的温度为25~35℃;所述生化池内,进水处水的PH值小于9.5,出水处水的PH值为6.5~7.5。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生化周期为30~34小时。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的排水处,总氮含量不高于300mg/L。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为碳源。

说明书

一种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电镀废水处理一般先用物化除去金属离子,然后用生化的方法除去COD和氨氮、总氮,再用物化沉淀去除氟和磷等污染物。使污水处理达标。现有方法在除去COD的效果是可以的,但在除去含氮化合物方面效率较低,一般生化周期需要五天(120小时)以上,并且除总氮效果不稳定达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效脱氮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所述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桶、生化池,所述原水桶和生化池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生化池的个数不少于4个;所述生化池内通过生化填料进行挂膜生化,所述生化填料由尼龙网和化纤棉组成,所述尼龙网通过尼龙网夹固定化纤棉,所述尼龙网和化纤棉共同形成菌膜,所述化纤棉的用量为150~500g/m2;同一生化池内,相邻两尼龙网夹的间距为15~25mm,相邻两菌膜的间距为100~200mm;

所述菌膜的安装方向与生化池内的进水方向平行,所述菌膜的顶部距离水面100~150mm,所述菌膜的底部距离生化池曝气头150~100mm;所述菌膜距离生化池四个侧面的距离分别为100~150mm。

优选地,所述生化池的个数为4~10个。

优选地,所述尼龙网为40目。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高效脱氮除氟的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所述工艺为:将所述电镀废水通过上述生化处理装置来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工艺采用分级挂膜技术。

优选地,所述挂膜运行过程为:

在安装好菌膜的生化池内加入要生化处理的污水,先加入营养液,使COD达到600~800mg/L,加入厌氧、兼氧菌,用间歇通风培育,然后每天加入营养液,30小时后开始检测总氮和COD,每8小时采样检查一次,达标后便可正常进水,正常进水过程中流加营养液。

优选地,所述生化池内的温度为25~35℃;所述生化池内,进水处水的PH值小于9.5,出水处水的PH值为6.5~7.5。

优选地,生化周期为30~34小时。

优选地,所述生化池的排水处,总氮含量不高于300mg/L。

优选地,所述营养液为碳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工艺简单,采用新型的生物膜工艺;本工艺与原来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的工艺相比,生化池少2-3倍,操作点少,不用回流,操作稳定,调试周期短4-5倍;

2、本工艺由于菌群浓度高(通过菌生物比值、生物比较),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从中试结果可以看出:出水总氮从原来的150mg/L-230mg/L,基本操作不用改变,一样可以降到达标,而原工艺就必须加大回流或减水进水处理量来调节;

3、运行成本低,不需要设置回流系统,搅拌系统,污泥量少;本工艺只要流加0.6%~0.8%碳源(成本在0.8~2元/m3)之间,运行周期为30~32小时,便可使总氮从250mg/L下降到15mg/L以下达标排放,比原来工艺加入白糖的成本有明显降低,而且不用回流、搅拌等动力消耗,菌落脱落少,减少了无氧、缺氧和活性污泥法的大量污泥;

4、该工艺采用新型填料挂膜,挂膜时间短,(一般5~7天)挂膜能效好;而传统填料挂膜需要30~40天,大大缩短了周期;

5、该工艺有不同菌群生长,具有好氧菌群、厌氧菌群、兼氧菌群;本工艺利用特定的生化池设置,替代传统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大大减少了生化池的投资,提高了池的处理效率;

6、该工艺具备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脱氧高效、稳定,氮去除率大于90%;因本工艺在一个系统中具有协调作用,使去氮效率明显提高,与传统方法相比,提高70%以上;

7、该工艺方案具有投资少,生化池投入可降低60~70%;因为除氮效率高,处理150~220mg/L总氮只需停留30小时,其他方法至少需要5~6天周期;

8、该工艺对COD去除约60%,总磷去除约50%;

9、该工艺运行停留时间28小时,处理150mg/L总氧,药剂成本约1.5元/吨,成本合理;

10、结合污水中含焦亚磷酸盐需芬顿后沉淀出去,因此本工艺剩下COD通过这样处理后也能达标。由于含有亚磷酸盐,沉淀去除比较困难,因此可以芬顿后转化为亚磷酸盐,再用钙盐沉淀去除,因此通过芬顿时,COD在150mg/L以下时可通过芬顿过程降到COD在50mg/L以下能达标。

发明人 (黎立奇;董英良;周灿辉;)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