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11.01
公开日期2021.12.17
IPC分类C02F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包括保温室、生物滴滤池、布水系统、曝气系统和升温系统,保温室内设置有生物滴滤池,生物滴滤池内设置有填充滤料,填充滤料的顶部设置有布水系统,曝气系统的曝气管等间距贯穿填充滤料的内部,曝气系统连接升温系统,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连接排污管。本发明通过设置曝气系统和升温系统,在生物滴滤池内形成了良好的充氧环境,为池体内好氧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代谢提供了良好的有氧和温度条件,有效解决了通气增温的问题,避免了池底曝气系统较大的电能消耗和设备故障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室、生物滴滤池、布水系统、曝气系统和升温系统,所述保温室内设置有所述生物滴滤池,所述生物滴滤池内设置有填充滤料,所述填充滤料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布水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的曝气管等间距贯穿所述填充滤料的内部,所述曝气系统连接所述升温系统,所述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连接排污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滤料设置于填料框内,所述生物滴滤池内呈矩阵排布有若干个填料框组,每个所述填料框组包括竖直堆叠的若干个所述填料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风机、输气管和曝气管,所述风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升温系统、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曝气管,每根所述曝气管对应一排所述填料框,所述曝气管依次穿过所述填料框侧壁的插孔,所述风机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上等间距平行设置有若干组曝气孔,每组曝气孔包括位于同一截面的两个曝气孔,两个所述曝气孔的圆心角为90°,且两个所述曝气孔关于竖直面对称朝下设置,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1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系统包括空气增温管,所述空气增温管的表面设置有黑色吸光涂料,所述空气增温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连通、另一端通过阀门分别与室外空气和所述保温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空气增温管呈蛇形排布且设置于阳光充裕的位置,所述空气增温管的壁厚为0.5-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于一不锈钢的气密箱内,所述气密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增温管的增温进气管和与所述保温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进气管,所述增温进气管和室内进气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包括污水泵、输送管和布水管,所述污水泵设置于污水池中且与所述输送管连通,所述输送管上连通有若干个所述布水管,每根所述布水管对应一排所述填料框,所述布水管位于堆叠后的所述填料框的顶部,所述布水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脉冲式多点布水器,所述污水泵和所述脉冲式多点布水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框为矩形框,所述填料框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均为网状面板,所述底面能够卡接于所述填料框的顶部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滤料包括多孔状脱磷滤料、火山岩和蛭石。
说明书
一种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滤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发展起来的生物处理技术。在未来的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将会大量采用生物滤池技术。传统的生物滤池技术通常采用滤池池底曝气或滤池顶部滴漏的方式进行运行,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曝气生物滤池通常采用钢砼池体或碳钢池体,池体内填充滤料,曝气系统通常固定在池底进行增氧,拆卸更换非常困难,运行过程中滤料容易堵塞,且容易发生故障;而且滴漏式生物滤池池内的空气流动性差,气体交换速率慢,滤池内氧环境相对较差,滤料表面微生物菌膜接触氧的机会大大减少,而且滤料间隙容易被菌膜和杂物堵塞,从而造成处理效果不佳。另外,在北方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活性降低,滤池去除污染物的效率大幅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池体内微生物菌群的生长条件改善,代谢加快,曝气系统不易堵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温氧型复合生物滤池,包括保温室、生物滴滤池、布水系统、曝气系统和升温系统,所述保温室内设置有所述生物滴滤池,所述生物滴滤池内设置有填充滤料,所述填充滤料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布水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的曝气管等间距贯穿所述填充滤料的内部,所述曝气系统连接所述升温系统,所述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连接排污管。
优选的,所述填充滤料设置于填料框内,所述生物滴滤池内呈矩阵排布有若干个填料框组,每个所述填料框组包括竖直堆叠的若干个所述填料框。
优选的,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风机、输气管和曝气管,所述风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升温系统、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曝气管,每根所述曝气管对应一排所述填料框,所述曝气管依次穿过所述填料框侧壁的插孔,所述风机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曝气管上等间距平行设置有若干组曝气孔,每组曝气孔包括位于同一截面的两个曝气孔,两个所述曝气孔的圆心角为90°,且两个所述曝气孔关于竖直面对称朝下设置,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10-15mm。
优选的,所述升温系统包括空气增温管,所述空气增温管的表面设置有黑色吸光涂料,所述空气增温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连通、另一端通过阀门分别与室外空气和所述保温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空气增温管呈蛇形排布且设置于阳光充裕的位置,所述空气增温管的壁厚为0.5-1.5mm。
优选的,所述风机设置于一不锈钢的气密箱内,所述气密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增温管的增温进气管和与所述保温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进气管,所述增温进气管和室内进气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布水系统包括污水泵、输送管和布水管,所述污水泵设置于污水池中且与所述输送管连通,所述输送管上连通有若干个所述布水管,每根所述布水管对应一排所述填料框,所述布水管位于堆叠后的所述填料框的顶部,所述布水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脉冲式多点布水器,所述污水泵和所述脉冲式多点布水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填料框为矩形框,所述填料框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均为网状面板,所述底面能够卡接于所述填料框的顶部开口内。
优选的,所述填充滤料包括多孔状脱磷滤料、火山岩和蛭石。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曝气系统和升温系统,在生物滴滤池内形成了良好的充氧环境,为池体内好氧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代谢提供了良好的有氧和温度条件,有效解决了通气增温的问题,避免了池底曝气系统较大的电能消耗和设备故障的问题。
(发明人:叶少林; 师旷玺; 叶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