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高效可控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

发布时间:2023-2-4 8:03:3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1.25

申请日:2020.07.22

分类号:C02F9/04(2006.01)I;C02F101/1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气体生物脱硫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包括:池体(1)和顶板(13);所述池体(1)被折流挡板(14)分割为高强度曝气区(15)、沉淀池(2)和低强度曝气区(16);富液进水管(3)通过进水口与高强度曝气区(15)连通;贫液出水管(4)通过出水口与低强度曝气区(16)连通;池体(1)的内壁上布设有控温(21);高强度曝气区(15)内设置曝气主管(7)和多个第一曝气支管(8);曝气主管(7)上级联多个第一曝气支管(8),且连接管(17)上级联多个第二曝气支管(18);第一曝气支管(8)和第二曝气支管(18)上均开设多个曝气孔(9),且二者均设置曝气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脱硫再生池包括:池体(1)和顶板(13);所述顶板(13)盖在池体(1)上;所述池体(1)被折流挡板(14)分割为高强度曝气区(15)、沉淀池(2)和低强度曝气区(16);高强度曝气区(15)和低强度曝气区(16)分别位于折流挡板(14)的两侧,沉淀池(2)靠近折流挡板(14)的一端;池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控温水进口(10)、控温水出口(11)和曝气口;富液进水管(3)通过进水口与高强度曝气区(15)连通;贫液出水管(4)通过出水口与低强度曝气区(16)连通;池体(1)的内壁上布设有控温(21),控温盘管的入口端位于控温水进口(10),控温盘管的出口端位于控温水出口(11);高强度曝气区(15)内设置曝气主管(7)和多个第一曝气支管(8);曝气主管(7)穿过曝气口插入高强度曝气区(15),曝气主管(7)上级联多个第一曝气支管(8),高强度曝气区(15)和低强度曝气区(16)之间通过连接管(17)连通,且连接管(17)上级联多个第二曝气支管(18);第一曝气支管(8)和第二曝气支管(18)上均开设多个曝气孔(9);高强度曝气区(15)通过设置在沉淀池(2)上的泵和去沉淀池管(5)与沉淀池(2)连通;低强度曝气区(16)通过设置在沉淀池(2)上的上清液溢流口(6)与沉淀池(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支管(8)之间的间距从靠近富液进水管(3)处向靠近沉淀池(2)的方向呈阶梯式增加;第二曝气支管(18)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沉淀池(2)向靠近池体(1)的出水口处方向呈阶梯式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支管(8)和第二曝气支管(18)均为管式曝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被多个折流挡板(14)分割为多个高强度曝气区(15)和低强度曝气区(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3)上开设多个观察孔;顶板(13)上还增设营养液添加口,该营养液添加口设置在曝气主管(7)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壁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内圆角。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可控的沼气生物脱硫再生池,所述生物脱硫再生池包括池体和顶板;顶板盖在池体上;

所述池体被折流挡板分割为高强度曝气区、沉淀池和低强度曝气区;

高强度曝气区和低强度曝气区分别位于折流挡板的两侧,沉淀池靠近折流挡板的一端;

池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控温水进口、控温水出口和曝气口,

富液进水管通过进水口与高强度曝气区连通;贫液出水管通过出水口与低强度曝气区连通;

池体的内壁上布设有控温盘管,控温盘管的入口端位于控温水进口,控温盘管的出口端位于控温水出口;

高强度曝气区内设置曝气主管和多个第一曝气支管;曝气主管穿过曝气口插入高强度曝气区,曝气主管上级联多个第一曝气支管,高强度曝气区和低强度曝气区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且连接管上级联多个第二曝气支管;第一曝气支管和第二曝气支管上均开设多个曝气孔;

高强度曝气区通过设置在沉淀池上的泵和去沉淀池管与沉淀池连通;低强度曝气区通过设置在沉淀池上的上清液溢流口与沉淀池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第一曝气支管之间的间距从靠近富液进水管处向靠近沉淀池的方向呈阶梯式增加;

第二曝气支管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沉淀池向靠近池体的出水口处方向呈阶梯式增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第一曝气支管和第二曝气支管均为管式曝气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池体被多个折流挡板分割为多个高强度曝气区和低强度曝气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顶板上开设多个观察孔;顶板上还增设营养液添加口,该营养液添加口设置在曝气主管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池体内壁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内圆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再生池可分别在高强度曝气区和低强度曝气区,控制不同强度的曝气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解决再生池曝气量控制难度大,硫离子氧化程度不可控的问题。

(发明人:丁江涛;卢艳娟;田世杰;李伟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