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焦化废水生化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7-24 14:45: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10.25

申请日:2022.09.21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1/32(2006.01)N;C02F101/38(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以及工艺,该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预曝气系统、水解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预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接触池和一沉池;水解池包括池体,池体内部分割为多个具有污泥层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顶面设置向下延伸的翻水板,位于两端的反应室上部分别设置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处理工艺为在预曝系统中将经过曝气的泥水与蒸氨废水混合降低毒性以及负荷,之后送入水解池水解后经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后沉淀排出。本发明通过预曝系统降低废水毒性以及负荷,成功启动水解池、系统抗冲击能力强,且配合水解池特殊结构、水流方向能够达到良好的生化处理效果。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预曝气系统、水解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预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接触池和一沉池;所述曝气池通过管路与接触池连通,所述接触池通过管路与所述一沉池连通,所述一沉池通过第一回流管路与所述曝气池连通,所述一沉池通过管路与所述水解池连通;所述好氧池设置与所述缺氧池连接的第二回流管路;所述水解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多个间隔板,多个所述间隔板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间隔板顶部与所述池体顶部具有间隙,多个所述间隔板将所述池体内部分割为多个反应室;每个所述反应室顶面设置向下延伸的翻水板,所述翻水板底部与所述反应室底面具有间隙;位于两端的所述反应室上部分别设置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每个所述反应室下部设置污泥层,所述污泥层上方设置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为内部设置有零价微电解铁炭填料的聚丙烯生化球,所述聚丙烯生化球与所述零价微电解铁炭填料的体积比为3-5:1,填料用量为水解池污水体积的10-15%;所述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接触池内将蒸氨废水与经过曝气池处理的泥水混合;S2将S1中的泥水混合液输送至一沉池内,一沉池下部泥水回流至曝气池,上部液体输送至水解池进行水解;水解处理过程包括两个相互交替的第一循环以及第二循环;所述第一循环中第一管路为进水管,第二管路为出水管;所述第二循环中第二管路为进水管,第一管路为出水管;当处于水流末端的反应室污泥含量高于水流首端反应室污泥含量50%时进行循环的切换;S3将经过水解的泥水混合液以及好氧池的回流泥水混合液输送至缺氧池内进行缺氧处理;S4将缺氧池处理后的泥水混合液输送至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S5好氧池内经过处理的泥水混合液除去回流部分输送至二沉池处理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沉池还与压滤机连接,所述压滤机出水进入所述缺氧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接触池11内污泥平均浓度3-4g/L,接触时间30-90min,单位体积搅拌机功率2-8w/m3,DO负荷0.1kg/kgMLSS•d、好氧池回流泥水量3-5Q;步骤S4中好氧池DO2-4mg/L、容积负荷控制在1-1.2kgCOD/(m3•d)、污泥浓度3-3.5g/L;步骤S5中二沉池表面负荷0.8-1m3/(m2•h)。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预曝气系统、水解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预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接触池和一沉池;所述曝气池通过管路与接触池连通,所述接触池通过管路与所述一沉池连通,所述一沉池通过第一回流管路与所述曝气池连通,所述一沉池通过管路与所述水解池连通;所述好氧池设置与所述缺氧池连接的第二回流管路;所述水解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多个间隔板,多个所述间隔板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间隔板顶部与所述池体顶部具有间隙,多个所述间隔板将所述池体内部分割为多个反应室;每个所述反应室顶面设置向下延伸的翻水板,所述翻水板底部与所述反应室底面具有间隙;位于两端的所述反应室上部分别设置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每个所述反应室下部设置污泥层,所述污泥层上方设置填料层;所述水解池内部水流能够反转。

其中,所述一沉池还与压滤机连接,所述压滤机出水进入所述缺氧池。

其中,所述填料层为内部设置有零价微电解铁炭填料的聚丙烯生化球。

其中,所述聚丙烯生化球与所述零价微电解铁炭填料的体积比为3-5:1。

其中,填料用量为水解池污水体积的10-15%。

本发明还提供利用上述系统的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接触池内将蒸氨废水与经过曝气池处理的泥水混合;

S2将S1中的混合液输送至一沉池内,一沉池下部泥水回流至曝气池,上部液体输送至水解池进行水解;

水解处理过程包括两个相互交替的第一循环以及第二循环;

所述第一循环中第一管路为进水管,第二管路为出水管;

所述第二循环中第二管路为进水管,第一管路为出水管;

当处于水流末端的反应室污泥含量高于水流首端反应室污泥含量50%时进行循环的切换;

S3将经过水解的泥水混合液以及好氧池的回流泥水混合液输送至缺氧池内进行缺氧处理;

S4将缺氧池处理后的泥水混合液输送至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

S5好氧池内经过处理的泥水混合液除去回流部分输送至二沉池处理后排出。

(发明人:剧盼盼;王崇璞;刘洪泉;陈卫江;刘斌;柏天桥;孔兴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