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立式斜管沉淀结构

发布时间:2024-5-17 10:12:0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03.10

申请日:2022.12.23

分类号:B01D21/00(2006.01)I;B01D21/24(2023.01)I;B01D36/04(2006.01)I;B01D35/16(2023.01)I;C02F9/00(2023.01)I;C02F3/28(2006.01)I;C02F3/12(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斜管沉淀结构,所述斜管支架上设置有竖直状态并且左右并列缓冲区与斜管件,所述缓冲区与斜管件构成的整体由缓冲区入口至斜管件出口呈斜向上状态。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可以提高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与传统斜管沉淀池相比有重大改进:一是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斜管为竖直布置;二是立式斜管沉淀结构沉淀水流由外向内水平流动;三是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可包含一个立面、两个立面或者多个立面;由于斜管是竖向布置,而且可以多方向布置,增大了斜管沉淀面积、减小了占地面积、提高了污泥的沉淀效率。本发明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具有沉淀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等特点,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斜管支架(1),所述斜管支架(1)上设置有竖直状态并且左右并列的缓冲区(2)与斜管件(3),所述缓冲区(2)与斜管件(3)构成的整体由缓冲区(2)入口至斜管件(3)出口呈斜向上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件包括斜管或斜板中的任一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面为所述立式斜管沉淀结构构成环绕状的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下端呈漏斗状的漏渣斗(4),所述漏渣斗(4)与排渣管(5)连通。

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立式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设置于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7)中间,所述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7)上还设置有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中央的集水器(8)、与集水器(8)相连通的第一排水管(9),沿所述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7)的上部周边设置有第一进水槽(10),并且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外侧,所述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7)下端为第一污泥斗(11),所述第一污泥斗(11)底端与第一排泥管(12)连通。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4的立式斜管沉淀池的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上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一进水道(13)、至少一个立式斜管沉淀池构成的立式斜管沉淀组(14)、环绕立式斜管沉淀组(14)外部的第一配水槽(15)、与第一配水槽(15)相连通的第一集水井(16)、与第一集水井(16)相连通的第一集水槽(17)、与第一集水槽(17)相连通的第一好氧池(18);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下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一进水道(13)、上端与立式斜管沉淀组(14)相连通及与第一进水道(13)相连通的第一厌氧池(19)、上端与第一好氧池(18)相连通及侧面与第一厌氧池(19)相连通的第一缺氧池(20),所述第一厌氧池(19)中间设置有第一配水搅拌机(22),所述第一配水搅拌机(22)位于第一进水道(13)下方;在所述第一厌氧池(19)上设置有与第四排泥管(66)相连通的第一集泥器(65),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内还设置有与第一排气管(68)相连通的第一集气区(67)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预沉式MBR膜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设置于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23)中央,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23)设置有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中间的MBR膜组(24),所述MBR膜组(24)上端与设置有抽吸泵(25)的第二排水管(26)相连通,下端设置有空气冲刷器(27),在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23)上设置有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内部的斜管清洗器(28),沿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23)的上部周边设置有第二进水槽(29),并且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外侧,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23)下端为第二污泥斗(30),所述第二污泥斗(30)底端与第二排泥管(3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31)另一端与第四厌氧池(32)及第四缺氧池(33)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31)上设置有污泥流量计(34)与污泥排放阀(35),所述排渣管(5)与第四好氧池(36)相连通,所述排渣管(5)上设置有浓缩液回流泵(37)与浓缩液流量计(38)

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6的预沉式MBR膜处理池的重叠式污水膜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上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二进水道(39)、至少一个预沉式MBR膜处理池构成的预沉式MBR膜处理组(40)、环绕预沉式MBR膜处理组(40)外部的第二配水槽(41)、与第二配水槽(41)相连通的第二集水井(42)、与第二集水井(42)相连通的第二集水槽(43)、与第二集水槽(43)相连通的第二好氧池(44);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下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二进水道(39)、上端与预沉式MBR膜处理组(40)相连通及与第二进水道(39)相连通的第二厌氧池(45)、上端与第二好氧池(44)相连通及侧面与第二厌氧池(45)相连通的第二缺氧池(46),所述第二厌氧池(45)中间设置有第二配水搅拌机(47),所述第二配水搅拌机(47)位于第二进水道(39)下方;在所述第二厌氧池(45)上设置有与第五排泥管(69)相连通的第二集泥器(70)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沉淀过滤一体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设置于沉淀过滤池主体(48)中央,所述沉淀过滤池主体(48)上设置有进水管(49),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外部为布水通道,所述布水通道下方为第三污泥斗(50),所述第三污泥斗(50)底端与第三排泥管(51)连通,所述沉淀过滤池主体(48)上还设置有过滤器(52),所述过滤器(52)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6)中央,所述过滤器(52)与驱动装置(53)连接,所述过滤器(52)上还设置有清洗装置(54),所述过滤器(52)与第三排水管(55)相连通。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8的沉淀过滤一体池的重叠式污水过滤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上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三进水道(56)、至少一个沉淀过滤一体池构成的沉淀过滤一体组(57)、环绕沉淀过滤一体组(57)外部的第三配水槽(58)、与第三配水槽(58)相连通的第三集水井(59)、与第三集水井(59)相连通的第三集水槽(60)、与第三集水槽(60)相连通的第三好氧池(61);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下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三进水道(56)、上端与沉淀过滤一体组(57)相连通及与第三进水道(56)相连通的第三厌氧池(62)、上端与第三好氧池(61)相连通及侧面与第三厌氧池(62)相连通的第三缺氧池(63),所述第三厌氧池(62)中间设置有第三配水搅拌机(64),所述第三配水搅拌机(64)位于第三进水道(56)下方;在所述第三厌氧池(62)上设置有与第六排泥管(71)相连通的第三集泥器(72),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内还设置有与第三排气管(73)相连通的第三集气区(74)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大、表面负荷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及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包括斜管支架,所述斜管支架上设置有竖直状态并且左右并列的缓冲区与斜管件,所述缓冲区与斜管件构成的整体由缓冲区入口至斜管件出口呈斜向上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所述斜管件包括斜管或斜板中的任一一种,斜管件只是对于本发明的沉淀形式的统称描述,具体可以采用斜管或者斜板都可行。

优选地,至少一面为所述立式斜管沉淀结构构成环绕状的多边立式斜管结构,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下端呈漏斗状的漏渣斗,所述漏渣斗与排渣管连通。

为了提高立式斜管沉淀池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立式斜管沉淀池,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设置于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中间,所述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上还设置有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中央的集水器、与集水器相连通的第一排水管,沿所述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的上部周边设置有第一进水槽,并且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外侧,所述立式斜管沉淀池主体下端为第一污泥斗,所述第一污泥斗底端与第一排泥管连通。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斜管沉淀池的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上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一进水道、至少一个立式斜管沉淀池构成的立式斜管沉淀组、环绕立式斜管沉淀组外部的第一配水槽、与第一配水槽相连通的第一集水井、与第一集水井相连通的第一集水槽、与第一集水槽相连通的第一好氧池;

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下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一进水道、上端与立式斜管沉淀组相连通及与第一进水道相连通的第一厌氧池、上端与第一好氧池相连通及侧面与第一厌氧池相连通的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一厌氧池中间设置有第一配水搅拌机,所述第一配水搅拌机位于第一进水道下方。

在所述第一厌氧池上设置有与第四排泥管相连通的第一集泥器,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内还设置有与第一排气管相连通的第一集气区。

为了提高MBR膜处理池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预沉式MBR膜处理池,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设置于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中央,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设置有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中间的MBR膜组,所述MBR膜组上端与设置有抽吸泵的第二排水管相连通,下端设置有空气冲刷器,在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上设置有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内部的斜管清洗器,沿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的上部周边设置有第二进水槽,并且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外侧,所述预沉式MBR膜处理池主体下端为第二污泥斗,所述第二污泥斗底端与第二排泥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另一端与第四厌氧池及第四缺氧池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上设置有污泥流量计与污泥排放阀,所述排渣管与第四好氧池相连通,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有浓缩液回流泵与浓缩液流量计。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预沉式MBR膜处理池的重叠式污水膜组处理系统,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上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二进水道、至少一个预沉式MBR膜处理池构成的预沉式MBR膜处理组、环绕预沉式MBR膜处理组外部的第二配水槽、与第二配水槽相连通的第二集水井、与第二集水井相连通的第二集水槽、与第二集水槽相连通的第二好氧池;

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下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二进水道、上端与预沉式MBR膜处理组相连通及与第二进水道相连通的第二厌氧池、上端与第二好氧池相连通及侧面与第二厌氧池相连通的第二缺氧池,所述第二厌氧池中间设置有第二配水搅拌机,所述第二配水搅拌机位于第二进水道下方;

在所述第二厌氧池上设置有与第五排泥管相连通的第二集泥器。

为了提高沉淀过滤一体池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沉淀过滤一体池,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设置于沉淀过滤池主体中央,所述沉淀过滤池主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多边立式斜管结构外部为布水通道,所述布水通道下方为第三污泥斗,所述第三污泥斗底端与第三排泥管连通,所述沉淀过滤池主体上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多边立式斜管结构中央,所述过滤器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过滤器上还设置有清洗装置,所述过滤器与第三排水管相连通。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沉淀过滤一体池的重叠式污水过滤处理系统,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上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三进水道、至少一个沉淀过滤一体池构成的沉淀过滤一体组、环绕沉淀过滤一体组外部的第三配水槽、与第三配水槽相连通的第三集水井、与第三集水井相连通的第三集水槽、与第三集水槽相连通的第三好氧池;

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下层由内到外依次环绕设置有第三进水道、上端与沉淀过滤一体组相连通及与第三进水道相连通的第三厌氧池、上端与第三好氧池相连通及侧面与第三厌氧池相连通的第三缺氧池,所述第三厌氧池中间设置有第三配水搅拌机,所述第三配水搅拌机位于第三进水道下方;

在所述第三厌氧池上设置有与第六排泥管相连通的第三集泥器,所述重叠式污水集水处理系统内还设置有与第三排气管相连通的第三集气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可以提高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与传统斜管沉淀池相比有重大改进:一是立式斜管沉淀结构的斜管为竖直布置;二是立式斜管沉淀结构沉淀水流由外向内水平流动;三是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可包含一个立面、两个立面或者多个立面;四是在预沉式MBR膜处理工艺中,成倍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增大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量,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投资成本;由于斜管是竖向布置,而且可以多方向布置,增大了斜管沉淀面积、减小了占地面积、提高了污泥的沉淀效率。本发明的立式斜管沉淀结构具有沉淀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等特点,与传统沉淀池结构相比,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