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2.05
申请日:2023.05.30
分类号:C02F3/1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曝气池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曝气池内的通气管;铰接在所述通气口处的盖板以及连接在盖板与通气管之间的弹簧组件;与所述曝气池相对固定设置的筒体以及转动设置在筒体内的第一螺旋叶。本申请通过盖板的配合,从而只有当通气管快速转动时,盖板才会解除对通气口的封盖,当通气管停止转动时,恢复对通气口的封盖,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只有当通气口处存在空气进入的趋势时,盖板才会被打开,在不通气时,盖板一直保持对通气口的遮挡状态,从而减少了通气口被污泥堵塞的现象,从而减少了设备在启动供气时受到的阻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1)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曝气池(1)内的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上设置有通气口(3);铰接在所述通气口(3)处的盖板(4)以及连接在盖板(4)与通气管(2)之间的弹簧组件(5),所述盖板(4)在弹簧组件(5)弹力作用下对通气口(3)保持封盖;与所述曝气池(1)相对固定设置的筒体(6)以及转动设置在筒体(6)内的第一螺旋叶(7),所述第一螺旋叶(7)与通气管(2)传动配合;与所述曝气池(1)相对固定设置的硬管(8),其与所述通气管(2)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通气管(2)连通,所述硬管(8)与筒体(6)保持连通;配置为向所述通气管(2)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部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2)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10),所述第一螺旋叶(7)上设置有第二同步轮(11),所述第一同步轮(10)与第二同步轮(11)之间绕设有同步带(12),其中,所述第一同步轮(10)直径大于第二同步轮(11)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8)上配置有阀门组件(13),其用于切断所述筒体(6)与硬管(8)之间的连通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螺旋叶(7)转速的测速部件(14),其与所述阀门组件(13)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硬管(8)固定连接并延展至通气管(2)内部的固定杆(15),其上设置有与所述通气管(2)内壁相接触的擦拭部件(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与通气管(2)之间磁吸配合,所述盖板(4)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通气管(2)相铰接,第二端呈弯折构造,并与所述通气管(2)外部之间形成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曝气池(1)内部的导流筒(17),其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螺旋叶(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柔性特征的环形带(19),所述第二螺旋叶(18)数量为多个,并在所述曝气池(1)内部均匀分布,所述环形带(19)绕设在任意两个第二螺旋叶(18)的安装轴之间,所述环形带(19)上固定连接沿自身带长均匀分布的推板(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0)呈弧形构造,当水体流向所述推板(20)时,在所述推板(20)作用下向下受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2)上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有转动架(21),其上构造有作用于污泥的翻板(22)。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
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曝气结构,包括:曝气池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曝气池内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置有通气口;铰接在所述通气口处的盖板以及连接在盖板与通气管之间的弹簧组件,所述盖板在弹簧组件弹力作用下对通气口保持封盖;与所述曝气池相对固定设置的筒体以及转动设置在筒体内的第一螺旋叶,所述第一螺旋叶与通气管传动配合;与所述曝气池相对固定设置的硬管,其与所述通气管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硬管与筒体保持连通;配置为向所述通气管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螺旋叶上设置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绕设有同步带,其中,所述第一同步轮直径大于第二同步轮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硬管上配置有阀门组件,其用于切断所述筒体与硬管之间的连通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螺旋叶转速的测速部件,其与所述阀门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硬管固定连接并延展至通气管内部的固定杆,其上设置有与所述通气管内壁相接触的擦拭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通气管之间磁吸配合,所述盖板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通气管相铰接,第二端呈弯折构造,并与所述通气管外部之间形成有间距。
进一步地,还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曝气池内部的导流筒,其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螺旋叶。
进一步地,还包括具有柔性特征的环形带,所述第二螺旋叶数量为多个,并在所述曝气池内部均匀分布,所述环形带绕设在任意两个第二螺旋叶的安装轴之间,所述环形带上固定连接沿自身带长均匀分布的推板。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呈弧形构造,当水体流向所述推板时,在所述推板作用下向下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上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有转动架,其上构造有作用于污泥的翻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通过通气管的转动设置,并在通气口与盖板的配合下,从而只有当通气管快速转动时,盖板在水阻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才会被甩开,从而解除对通气口的封盖,使空气进入到污水中,当通气管停止转动时,盖板在弹力作用下会复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恢复对通气口的封盖,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只有当通气口处存在空气进入的趋势时,盖板才会被打开,在不通气时,盖板一直保持对通气口的遮挡状态,从而减少了通气口被污泥堵塞的现象,从而减少了设备在启动供气时受到的阻力。
本申请通过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以及同步带的作用下,从而实现了通气管与第一螺旋叶之间的传动配合,通过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的直径差,实现了第一螺旋叶与通气管之间的转速差,从而达到了第一螺旋叶的高速转动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硬管上设置阀门组件,从而可以起到防止污水倒流至曝气池外部的现象,同时也起到了对第一螺旋叶的保护作用。
(发明人:孟学斌;程梁斌;唐垂义;曾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