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9.08
申请日:2023.07.31
分类号:B01D33/073(2006.01)I;C02F11/125(2019.01)I;B01D33/37(2006.01)I;B01D33/76(2006.01)I;E02B15/10(2006.01)I;E02B3/02(2006.01)I;F03B13/00(2006.01)I;
C02F103/0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板架,板架后侧设有两个驱动轮,两个驱动轮的支撑轴分别与连接轴的两端刚性连接,连接轴上设有从动齿轮,板架的前侧设有转向轮以及转向组件;板架后侧设有导流结构、过滤组件;板架后侧还设有导向杆,导向杆底端设有限位块,导向杆上滑动设有收集箱,收集箱底部设有排放口,导向杆上套设有针对收集箱的张力弹簧,板架上开设有针对收集箱的镂空结构,收集箱上设有驱动结构;板架上设有与收集箱联动设置的抽排组件,导杆底端设有换液组件,板架上还设有存储箱,存储箱与抽排组件管道连接。本发明能在节能前提下对河道水面污染物进行高效收集,并能对河道底部污泥进行高效修复处理,结构设计巧妙、实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架(1),所述板架(1)的后侧设有两根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3)上转动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驱动轮(4),两根所述支撑轴分别与连接轴(6)的两端刚性连接,所述连接轴(6)上设有从动齿轮(7),板架(1)的前侧转动设有两根转向杆(8),所述转向杆(8)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架(9),所述第二支架(9)上转动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转向轮(10),板架(1)的前侧还转动设有换向杆(11),所述换向杆(11)与转向杆(8)通过链轮传动结构(13)传动连接,换向杆(11)的顶部设有方向盘(12);板架(1)后侧设有联动设置的导流结构(14)、过滤组件(16);板架(1)后侧还设有多根导向杆(27),所述导向杆(27)的底端设有限位块(29),导向杆(27)上滑动设有与所述过滤组件(16)的排渣口(16-5)对应的收集箱(18),所述收集箱(18)底部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处设有电磁阀,导向杆(27)上套设有针对收集箱(18)的张力弹簧(28),板架(1)上开设有针对收集箱(18)的镂空结构(1-1),所述收集箱(18)上设有针对所述从动齿轮(7)的驱动结构(22);所述板架(1)上设有与所述收集箱(18)联动设置的抽排组件(31),导杆的底端设有与所述抽排组件(31)联动设置的换液组件(30),板架(1)上还设有用于存储修复液的存储箱(26),所述存储箱(26)与所述抽排组件(31)管道连接;所述板架(1)的下方设有液压缸(37),所述液压缸(37)的伸缩端设有安装架(38),所述安装架(38)上设有驱动电机(39),所述驱动电机(39)的动力输出端设有螺旋桨(40),安装架(38)上设有多根滑动贯穿所述板架(1)的第二导杆(41);所述电磁阀、液压缸(37)、驱动电机(39)均与设置在板架(1)上的控制器(4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14)包括导流板(14-1),所述导流板(14-1)上设有加强板(14-2),所述加强板(14-2)上设有多根滑动贯穿所述板架(1)的第一导杆(14-6),加强板(14-2)上转动设有丝杆(14-7),所述丝杆(14-7)与所述板架(1)螺接,丝杆(14-7)的顶端设有把手(14-8);导流板(14-1)的两端设有弯折板(14-3),所述弯折板(14-3)与导流板(14-1)的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处转动设有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贯穿所述弯折板(14-3)、导流板(14-1)且与二者转动连接的转杆(14-4),转杆(14-4)上设有多片叶片(14-5);所述过滤组件(16)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板架(1)上的圆柱状外壳(16-1),所述外壳(16-1)的侧面设有多个漏水孔(16-6),外壳(16-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水流通道顺接的进水口(16-4),外壳(16-1)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收集箱(18)对应的排渣口(16-5),外壳(16-1)的轴线位置贯穿且转动设有转动轴(16-2),所述转动轴(16-2)的一端通过齿轮传动结构(17)与所述转杆(14-4)传动连接,转动轴(16-2)上位于外壳(16-1)内的部分设有螺旋推送叶(16-3);所述转杆(14-4)的另一端与固设在导流板(14-1)上的发电机组(15)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组(15)为设置在板架(1)上的蓄电池(35)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组件(31)包括筒体(31-1),所述筒体(31-1)内滑动设有活塞(31-6),所述活塞(31-6)与推拉杆(31-7)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拉杆(31-7)的另一端与固设在收集箱(18)上的搭接板(32)固定连接,筒体(31-1)的顶端设有进液口(31-2)、出液口(31-3),所述进液口(31-2)、出液口(31-3)处均设有单向阀,进液口(31-2)与排放管(31-5)的一端连接,出液口(31-3)与三通管(31-4)的一端连接;所述换液组件(30)包括固设在所述限位块(29)底部的网筒(30-1),所述网筒(30-1)的一端固设有圆柱状壳体(30-2),所述壳体(30-2)的轴线位置贯穿且转动设有转管(30-3),所述转管(30-3)贯穿网筒(30-1),转管(30-3)上位于壳体(30-2)内的部分设有多片扇叶(30-4)、位于网筒(30-1)内的部分开设有多个进液孔,转管(30-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三通管(31-4)的一端转动连接,壳体(30-2)侧面设有多个延伸至网筒(30-1)内的出水口(30-5),壳体(30-2)外围设有环形管(30-7),所述环形管(30-7)上设有与所述排放管(31-5)另一端连接的入口,环形管(30-7)上还设有多个与壳体(30-2)连通的出口(30-8),所述出口(30-8)的朝向偏离壳体(30-2)的轴线;所述转管(30-3)上还设有螺旋扩散叶(30-6),所述螺旋扩散叶(30-6)的边沿位置设有用于对网筒(30-1)进行清理的刷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26)顶部设有加注口,存储箱(26)下部设有与所述三通管(31-4)的一端连接的释放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2)包括固设在收集箱(18)侧壁的一对支撑架(22-1),一对所述支撑架(22-1)之间设有多根连接杆(22-2),所述连接杆(22-2)上滑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22-2)上的两块支撑板(22-4),两块所述支撑板(22-4)之间固设有多根支撑杆(22-5),所述支撑杆(22-5)上转动设有套筒(22-6),所述套筒(22-6)上设有针对所述从动齿轮(7)的齿板(22-7),两块支撑板(22-4)之间还设有多块分别对多块所述齿板(22-7)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支撑杆(22-5)上设有迫使齿板(22-7)与限位板贴合的扭簧(22-8);所述驱动结构(22)还包括固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22-1)上的电推杆(22-3),所述电推杆(22-3)的伸缩端与其中一块所述支撑板(2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3)上设有针对所述驱动轮(4)的阻尼调节机构(5),所述阻尼调节机构(5)包括螺接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的蝴蝶螺栓,所述蝴蝶螺栓的端部设有针对所述驱动轮(4)的橡胶阻尼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8)的侧壁设有支杆(25),所述支杆(25)上设有针对所述连接轴(6)的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与所述控制器(42)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4-1)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42)电性连接水流传感器(14-9);其中一根所述第一导向杆(27)上设有刻度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1)的底部设有一对脱钩,所述脱钩与拉绳(34)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绳(34)的另一端与漂浮在河道(43)水面上的收集船(3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1)上还设有为所述蓄电池(35)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板架,所述板架的后侧设有两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转动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驱动轮,两根所述支撑轴分别与连接轴的两端刚性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从动齿轮,板架的前侧转动设有两根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转动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转向轮,板架的前侧还转动设有换向杆,所述换向杆与转向杆通过链轮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换向杆的顶部设有方向盘;板架后侧设有联动设置的导流结构、过滤组件;板架后侧还设有多根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端设有限位块,导向杆上滑动设有与所述过滤组件的排渣口对应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底部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处设有电磁阀,导向杆上套设有针对收集箱的张力弹簧,板架上开设有针对收集箱的镂空结构,所述收集箱上设有针对所述从动齿轮的驱动结构;所述板架上设有与所述收集箱联动设置的抽排组件,导杆的底端设有与所述抽排组件联动设置的换液组件,板架上还设有用于存储修复液的存储箱,所述存储箱与所述抽排组件管道连接;所述板架的下方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螺旋桨,安装架上设有多根滑动贯穿所述板架的第二导杆;所述电磁阀、液压缸、驱动电机均与设置在板架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多根滑动贯穿所述板架的第一导杆,加强板上转动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板架螺接,丝杆的顶端设有把手;导流板的两端设有弯折板,所述弯折板与导流板的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处转动设有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贯穿所述弯折板、导流板且与二者转动连接的转杆,转杆上设有多片叶片;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板架上的圆柱状外壳,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多个漏水孔,外壳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水流通道顺接的进水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收集箱对应的排渣口,外壳的轴线位置贯穿且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与所述转杆传动连接,转动轴上位于外壳内的部分设有螺旋推送叶;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固设在导流板上的发电机组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组为设置在板架上的蓄电池供电。
基于上述,所述抽排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推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拉杆的另一端与固设在收集箱上的搭接板固定连接,筒体的顶端设有进液口、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处均设有单向阀,进液口与排放管的一端连接,出液口与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换液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限位块底部的网筒,所述网筒的一端固设有圆柱状壳体,所述壳体的轴线位置贯穿且转动设有转管,所述转管贯穿网筒,转管上位于壳体内的部分设有多片扇叶、位于网筒内的部分开设有多个进液孔,转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三通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壳体侧面设有多个延伸至网筒内的出水口,壳体外围设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上设有与所述排放管另一端连接的入口,环形管上还设有多个与壳体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的朝向偏离壳体的轴线;所述转管上还设有螺旋扩散叶,所述螺旋扩散叶的边沿位置设有用于对网筒进行清理的刷毛。
基于上述,所述存储箱顶部设有加注口,存储箱下部设有与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连接的释放口。
基于上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设在收集箱侧壁的一对支撑架,一对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滑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两块支撑板,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固设有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转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针对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板,两块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多块分别对多块所述齿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支撑杆上设有迫使齿板与限位板贴合的扭簧;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固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的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与其中一块所述支撑板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针对所述驱动轮的阻尼调节机构,所述阻尼调节机构包括螺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蝴蝶螺栓,所述蝴蝶螺栓的端部设有针对所述驱动轮的橡胶阻尼头。
基于上述,所述收集箱的侧壁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设有针对所述连接轴的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导流板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水流传感器;其中一根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有刻度线。
基于上述,所述板架的底部设有一对脱钩,所述脱钩与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漂浮在河道水面上的收集船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板架上还设有为所述蓄电池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中导流结构、过滤组件联动设置,导流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得河道水面上的水流从水流通道流过,水流推动叶轮转动后进入过滤组件的外壳内,叶轮转动带动过滤组件运转对水进行过滤除杂,进而使得水流中的杂质排出最终从排渣口落入收集箱内,实现了对河道水面高效清理的效果;另外,叶轮转动带动发电机组运转,也体现了本发明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中,收集箱借助自身和收集的污染物的重力以及张力弹簧的弹力沿着导向杆上下移动,当其依靠重力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驱动结构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整个设备向前移动,当接触开关与连接轴接触后,电磁阀打开设定的一段时间,使得污染物从排放口排出落入收集船,而后在张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收集箱向上移动,而上移过程中从动齿轮不转动,以此实现整个设备的移动,且整个移动过程的动力来源间接依靠河道水流的动力,体现了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实用且节能环保的技术优势。
3、本发明中,由于换液组件、抽排组件联动设置,且收集箱下移过程中,带动推拉杆下移,使得河道下部污水以及存储箱内的修复液被吸入筒体内混合,而收集箱上移过程中,推拉杆上移,筒体内的污泥从出液口排出经排放管排出进入环形管,而后从多个出口排出进入壳体内冲击在扇叶上使得转管转动,而后污泥从出水口排出进入网筒,在螺旋扩散叶的作用下,掺有修复液的污泥在河道底部扩散开进行修复,而且转管转动时,螺旋扩散叶边沿位置的刷毛能够对网筒进行清理。
(发明人:韩云波;韩红宾;杨满;马东超;刘春堂;李会杰;陈俊杰;刘虹;井瑞放;张利宾;崔传亮;王岩涛;毛艳萍;范平;魏焕雷;李永涛;王俊珺;闫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