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12.31
申请日:2024.10.17
分类号:C02F1/52(2023.01)I;B01F27/84(2022.01)I;B01F27/90(2022.01)I
摘要
本发明属于废水治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包括沉淀仓,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设置在沉淀仓的内部;抵触组件,所述抵触组件环形等角度安装在驱动模组上;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活动卡接在抵触组件内;所述驱动模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行星齿轮模组,所述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转板和下转板。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等结构的配合,有效防止絮凝剂原料与废水混合反应效率降低,伺服电机驱动转轴旋转,转轴通过行星齿轮模组使得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在沉淀仓的内部进行相互反方向的旋转,进而对废水内腔上下两部分区域废水进行搅动,以此来提升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反应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包括沉淀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模组(2),所述驱动模组(2)设置在沉淀仓(1)的内部;抵触组件(3),所述抵触组件(3)环形等角度安装在驱动模组(2)上;活动组件(4),所述活动组件(4)活动卡接在抵触组件(3)内;所述驱动模组(2)包括转轴(22),所述转轴(22)的中部套设有行星齿轮模组(23),所述转轴(2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转板(24)和下转板(25);所述上转板(24)包括第一搅拌杆(241)以及安装在第一搅拌杆(241)底面的第一抵块(242),所述下转板(25)包括第二搅拌杆(251)以及安装在第二搅拌杆(251)顶面的第二抵块(2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组件(3)包括矩形壳体(31),所述矩形壳体(31)的两侧均安装有与活动组件(4)连通的出料口(33);所述活动组件(4)包括活动块(41),所述活动块(41)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矩形壳体(31)内腔的上下两侧,上端所述活动块(41)的两侧安装有置料仓(45);所述驱动模组(2)包括伺服电机(21),所述伺服电机(21)固定连接在沉淀仓(1)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21)的输出端与转轴(22)的顶部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模组(23)包括齿圈、太阳轮、行星轮,所述齿圈与矩形壳体(31)固接,所述太阳轮套设在转轴(22)的外壁上,所述行星轮与下转板(25)活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板(25)包括与行星轮活动卡接的连杆(253),所述第一抵块(242)的底端与位于上侧的活动块(41)抵触连接,所述第二抵块(252)的顶部与位于下侧的活动块(41)抵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壳体(31)远离行星齿轮模组(23)一端侧壁的中端固接有安装块(32),所述安装块(32)远离矩形壳体(31)的一端与沉淀仓(1)的内壁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33)远离矩形壳体(31)端部的外侧安装有单向阀,两个所述出料口(33)中间形成置料腔(44),所述置料腔(44)内腔的上下两侧均与活动块(41)套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壳体(31)内腔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置料仓(45),所述置料仓(45)的顶部与矩形壳体(31)内壁固接,所述置料仓(45)的顶部活动套接有皮塞(43),所述皮塞(43)的底端贯穿矩形壳体(31)并延伸至置料仓(45)的内部,所述活动块(41)通过柔性弹簧(42)与活动块(41)弹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41)远离矩形壳体(31)一侧端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斜角,上端所述活动块(41)的外侧与第一抵块(242)抵触连接,下端所述活动块(41)的外侧与第二抵块(252)抵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仓(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废水进口(5),所述沉淀仓(1)内腔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模组(23)的齿圈与矩形壳体(31)固接,所述行星齿轮模组(23)底部与连杆(253)的接触区域开设用圆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絮凝剂一般是人工直接洒到废水水面,慢慢混合反应,由于沉淀池内部废水含量一般较多,当絮凝剂从废水水面慢慢混合反应至废水内腔底部时,混合反应时间较长,并且沉淀池内腔中废水的上下两部分区域与絮凝剂的混合反应程度不一,进而将会大幅度降低废水治理的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等结构的配合,有效防止絮凝剂原料与废水混合反应效率降低;通过设置矩形壳体和活动块等结构的配合,避免直接从废水水面倒入絮凝剂原料进而降低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效果;通过将矩形壳体和活动块放置在废水的中间区域,并通过从废水中间区域向外释放絮凝剂原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治理用沉淀装置,包括沉淀仓,还包括:
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设置在沉淀仓的内部;
抵触组件,所述抵触组件环形等角度安装在驱动模组上;
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活动卡接在抵触组件内;
所述驱动模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行星齿轮模组,所述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转板和下转板;所述上转板包括第一搅拌杆以及安装在第一搅拌杆底面的第一抵块,所述下转板包括第二搅拌杆以及安装在第二搅拌杆顶面的第二抵块。
优选地,所述抵触组件包括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的两侧均安装有与活动组件连通的出料口;
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矩形壳体内腔的上下两侧,上端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安装有置料仓;
所述驱动模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沉淀仓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顶部固接。
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模组包括齿圈、太阳轮、行星轮,所述齿圈与矩形壳体固接,所述太阳轮套设在转轴的外壁上,所述行星轮与下转板活动卡接。
优选地,所述下转板包括与行星轮活动卡接的连杆,所述第一抵块的底端与位于上侧的活动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二抵块的顶部与位于下侧的活动块抵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矩形壳体远离行星齿轮模组一端侧壁的中端固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远离矩形壳体的一端与沉淀仓的内壁固接。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远离矩形壳体端部的外侧安装有单向阀,两个所述出料口中间形成置料腔,所述置料腔内腔的上下两侧均与活动块套接。
优选地,所述矩形壳体内腔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置料仓,所述置料仓的顶部与矩形壳体内壁固接,所述置料仓的顶部活动套接有皮塞,所述皮塞的底端贯穿矩形壳体并延伸至置料仓的内部,所述活动块通过柔性弹簧与活动块弹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块远离矩形壳体一侧端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斜角,上端所述活动块的外侧与第一抵块抵触连接,下端所述活动块的外侧与第二抵块抵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沉淀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废水进口,所述沉淀仓内腔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模组的齿圈与矩形壳体固接,所述行星齿轮模组底部与连杆的接触区域开设用圆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等结构的配合,有效防止絮凝剂原料与废水混合反应效率降低,伺服电机驱动转轴旋转,转轴通过行星齿轮模组使得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在沉淀仓的内部进行相互反方向的旋转,且转速不同,进而对废水内腔上下两部分区域废水进行搅动,以此来提升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反应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矩形壳体和活动块等结构的配合,避免直接从废水水面倒入絮凝剂原料进而降低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效果,当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分别带动第一抵块和第二抵块旋转,使得第一抵块和第二抵块同时挤压活动块时,两个活动块相向的一端会同时向置料腔的中心区域移动,使得絮凝剂原料通过出料口向外喷出,由于行星齿轮模组的设计,将会导致第一抵块和第二抵块在不同区域才会相互对应,同理将会在不同位置才会对活动块挤压,防止通过单个出料口的内部向外喷出。
本发明通过将矩形壳体和活动块放置在废水的中间区域,并通过从废水中间区域向外释放絮凝剂原料,以此来加速絮凝剂原料与废水的混合反应速率,并且通过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相反方向的旋转且转速不同的转动,大幅度提升絮凝剂原料与废水的混合效果。
(发明人:骆鹏飞;徐彬;陈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