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依据及采用的规范
1、《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
2、《马鞍山市博望副城区防洪除涝规划》(初稿)
3、《安徽省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4、《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5、《马鞍山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2005-2020)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0、《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1、《防洪标准》(GB 50201-94)
1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BG3082-1999)
二、规划原则
排水工程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规划区雨污水收集、排放过程为对象,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努力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1)雨水工程规划原则
1、根据博望新区区域的特点,合理选择雨水排水标准和有关参数;
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合理划分雨水分区,就近排入水体,减小雨水管管径和埋深;
3、规划、保护规划区河道,沟通新区水系,增加河道调蓄能力,尽量减小雨水泵站的规模;
4、优化雨水系统布局,使雨水管道设计经济合理;
5、考虑新区建设动态发展时序,宜沿主干管、先实施的地区布置下游主干管等,增强规划实施的系统性。
(2)污水工程规划原则
1、以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为目标,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方案和污水出路,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2、结合博望新区实际情况,与总体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污水量指标,科学预测污水量;
3、合理选择污水排放口和污水处理厂位置;
4、结合地形条件,尽量减少管道埋深,少建中途提升泵站;
5、污水管道布置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以近期建设为重点,与新区用地发展相协调,尽量将干管布置在易于实施的道路下。
三、规划范围
本排水规划规划范围与《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一致。雨水工程只铺设规划范围内的雨水管道和规划保留水系,但汇水范围按照地形地势划分,考虑规划范围外区域。污水工程,污水厂的规模是按照规划范围内的用地预测,污水处理厂考虑预留用地,满足远期城市发展的需求。
四、规划年限
本排水规划近、远期年限与《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一致。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五、排水体制
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本规划新区用地多为待开发的农田(除博望片区东部为建成区外),整个新区排水工程设施处于待建状态,根据《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六、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受纳水体
马鞍山市博望新区地势北高南低,区内沟渠纵横,水系较为丰富。地面高程一般在6.5m~30m之间(黄海高程),但南部农场范围内地势较低,地面高程基本在4.0m~6.5m之间。其南面为石臼湖、姑溪河,西面有丹阳新河。汛期该区域常受石臼湖洪水的威胁,因此长江沿岸建有百年一遇标准的江堤,姑溪河、丹阳新河、石臼湖亦建有能抵御54年洪水的河堤。正是这三条需要设防洪水的外河,也是规划博望新区雨水外排的受纳水体。
作为博望新区内部雨水排放的受纳水体有山河、野风港支流、高潮河、博望河、小溪港等内河及纵横交错的沟渠。它们可接纳区域内的雨水,并将其转送到排涝泵站或涵闸,最终注入外河。
枯水期,外河水位较低时,新区内的少量雨水可通过已建涵闸,自流排入外河;汛期,外河水位较高时,为防江水倒灌,则关闭涵闸,启动排涝水泵,将积水排入外河。
(2)雨水分区
根据《马鞍山市博望副城区防洪除涝规划》及博望新区内现有河流、河堤的自然划分,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四个排水分区,即丹阳汇水分区、山河汇水分区、野风港汇水分区、博望副城汇水分区。
(3)内河水系控制规划
规划博望新区内河自然水系是区域内雨水管道和雨水排涝泵站的重要纽带,对承担该区域排涝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新区雨水工程的重要部分。随着城市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区建设日臻完善,如果自然内河水系缺少可操作性强的控制规划,新区建设过程中水系被侵占和填埋过多,暴雨时将导致雨水排除不畅,因河道阻水造成的内涝问题将相当突出。因此,进行水系控制规划对提高新区的排涝能力,降低排涝泵站的规模而节省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同时对减少过多的水系改造整治费,提高新区用地的合理性,及保持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系控制规划原则
(1)根据马鞍山市博望副城区防洪除涝规划的要求,对新区水系进行统一规划,有目的地保留主要水系。
(2)各排水分区内的主要水系应沟通完善,保留的水系应清淤,按规划宽度拓宽后护坡整治,避免任意填埋侵占。
(3)在新区建设用地内,保留的水系应结合公园,绿地规划协调统一建设,体现生态园林城区的特色。
(4)对跨越排水河道的桥、涵等影响排水畅通的阻水构筑物,应结合水系整治规划实行清障,改建或重建,规划桥涵应与水系排水标准相统一。
(5)各水系的常水位和排涝水位应按规划进行控制,以保证其调蓄容量,确保实际排涝能力达到规划排涝标准。
(6)各雨水分区内规划控制水系的建设应与新区雨水管网以及排涝泵站的建设相协调,做到“先泵站,次水系,再管网”的建设秩序,以保证雨水工程及时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
2、规划水系控制表
水系名称 |
河段 |
河道断面 |
水力要素 |
|||||
B |
b |
m |
h(m) |
n |
i(%) |
|||
董塘水系 |
上游 |
10 |
4 |
0.5 |
1.5 |
0.025 |
0.05 |
|
下游 |
13 |
5 |
0.5 |
2.0 |
0.025 |
0.05 |
||
百亩塘水系 |
下游 |
16 |
8 |
0.5 |
2.0 |
0.025 |
0.06 |
|
西河 |
|
22 |
14 |
0.5 |
2.0 |
0.025 |
0.05 |
|
东河 |
|
28 |
20 |
0.5 |
2.0 |
0.025 |
0.05 |
|
西河-东河 |
|
18 |
10 |
0.5 |
2.0 |
0.025 |
0.05 |
|
山河分区水系一 |
|
10 |
4 |
0.5 |
1.5 |
0.025 |
0.08 |
|
山河分区水系二 |
|
11 |
5 |
0.5 |
1.5 |
0.025 |
0.08 |
|
山河分区水系三 |
|
11 |
5 |
0.5 |
1.5 |
0.025 |
0.08 |
|
博望副城分区水系 |
一 |
12 |
6 |
0.5 |
1.5 |
0.025 |
0.08 |
|
二 |
12 |
6 |
0.5 |
1.5 |
0.025 |
0.08 |
||
三 |
11 |
5 |
0.5 |
1.5 |
0.025 |
0.08 |
七、污水工程规划
(1)服务范围:
博望新区按其污水分区不同建设三个污水处理厂,分别为丹阳污水处理厂,博望新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和博望新区西区污水处理厂。
丹阳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为:西至经一路,南至博望快速路,东至宁丹路,北至纬一路,服务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博望新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为:西至经六路,北至博望快速路,东至经九路,南至石臼湖,服务面积约为28.5平方公里。
博望新区东区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为:西至经九路,北至博望快速路,东至经二路,南至314省道,服务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
(2)污水处理厂规模及厂址
由污水量预测可知,丹阳污水处理总量为1.520万m3/d;丹阳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1.5万m3/d。丹阳污水处理厂总用地面积约为3.0公顷。博望新区西区污水处理总量为8.531万m3/d;博望新区西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8.5万m3/d。西区污水处理厂总用地面积约为8.3公顷。博望新区南区污水处理总量为2.050万m3/d;博望新区东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2.0万m3/d。博望新区东区污水处理厂总用地面积约为3.5公顷。
考虑现状地形、污水分区及污水出路,本规划考虑污水厂选址如下:
丹阳污水厂位于丹新河和纬四路交叉口东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5 万吨/日,占地面积为3.0 ha;博望片区以博望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污水分区,西区污水收水面积约为28.5平方公里,东区污水收水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博望西区污水厂位于经六路西、野风港北侧,占地面积为8.3 ha,污水处理厂规模为8.5 万t/d。博望东区污水厂位于博望河东、314省道南,占地面积为3.5 ha,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 万t/d。
(3)污水提升泵站
由于博望新区整体地势呈北高南低,本规划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均在收水分区的南侧,污水基本采用自流形式进入污水处理厂。但由于最南面地块原属圩区,地势较低,污水自流至泵站会导致下游污水管道埋设过深等问题,故需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才能将污水收集至污水处理厂。本方案将经七路污水提升泵站置于经七路和纬九路交叉口东南侧,服务面积约为480 ha,规模为0.187m3 /s,占地0.12 ha。
另外,高潮河和博望河所夹的狭长地带约650 ha的区域,现状地势较低。为了降低下游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本规划考虑新建高潮河污水泵站,将污水提升至下游314省道(新)污水管道中。本方案将高潮河污水提升泵站布置在高潮河和纬九路交叉口东北侧,服务面积约为650 ha,规模为0.250m3 /s,占地0.14 ha。
此外,由于最终进入丹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干管在丹新河前已经埋设较深,同时也为了避免倒虹管对污水排放的影响,本方案在丹新河与纬四路交叉口西北侧建设丹新河污水提升泵站,泵站出水管采用DN500压力管道,将污水直接提升至丹阳污水处理厂前池。服务面积约为500 ha,规模为0.270 m3 /s,占地0.15 ha。
八、排水工程环境影响与效益评价
8.1、规划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新区排水工程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控制城市水污染、改善新区生态环境的环境工程。但是排水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也将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次生影响。
(1)规划方案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规划方案根据规范标准和新区的发展实际,提高了排水工程设计暴雨强度重现期。排水系统的建设将大大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并相应减少由于内涝而导致的污水四溢、垃圾漂浮、蚊蝇孳生和疾病传播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2、污水工程的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经过处理,将大大减轻对新区内外水系的污染。
3、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护坡、绿化等治理,将大大改善新区水面和绿化量,可以改善水体环境、调节新区气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区景观。
(2)规划方案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排水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土方、淤泥、材料的运输和堆放以及施工噪声将会对空气质量、园林交通和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排水工程建成运行过程中,泵站及污水厂鼓风机将会对周围产生噪声影响,污水系统产生的氨氮、固体废弃物将会对空气环境、堆放地周围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新区河道拓宽、挖深以及蓄水、放空,将会改变浅层地下水的排泄、补给条件,影响地下水环境。
(3)解决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
1、严格按法定建设程序办事,项目决策实施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工程实施中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处理好周边关系。
3、搞好厂区绿化,减少噪声污染。
4、研究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5、研究新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科学的内河水位调度方案,保证生态景观用水。
(4)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规划方案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巨大而且深远的,而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则是较小的,且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加以缓解和消除。因此,规划方案可以促进水体环境乃至新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总体是好的,有利于环境保护。
8.2、排水工程效益
新区排水工程是一项控制新区污染、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促进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工程。排水工程的建设运行不仅带来环境效益,还将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并创造新区特色景观、提高新区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新区可持续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马鞍山市博望新区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