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16 15:34:5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5.27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IPC分类号C02F1/52; B01F7/18; B01D29/1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包括过滤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框内部的絮凝剂混合机构,所述过滤框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设置于所述絮凝池上部的旋转电机连接。本申请所述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能够使絮凝剂与造纸污水混合更均匀,絮凝效果更好,在絮凝的同时还能够快速进行过滤分离,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其结构简单,易清理,节省能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包括过滤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框内部的絮凝剂混合机构,所述过滤框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设置于所述絮凝池上部的旋转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絮凝剂通道,所述第一絮凝剂通道与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絮凝剂通道上设置有所述多个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剂通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絮凝剂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絮凝剂通道连通的多个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絮凝剂通道与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多个小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絮凝剂通道和/或所述多个第二搅拌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内部设置有过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为圆筒形、球形、箱形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底部连接有浆料排出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尺寸为100~200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与絮凝剂添加装置连接,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以及阀门。

  说明书

  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业居我国五大高耗水行业之首,其国内纸厂吨纸水耗高达100立方米以上,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我国造纸行业造成的水源污染、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目前,我国造纸行业部分厂家通过兴建污水治理工程,有效的达到污水治理的效果,但是,这些污水治理工程成本十分高昂,一般厂家无法建立污水治理工程或者维持污水治理工程的继续,因此,很多厂家仍然选择污水直接排放的方式,造纸污水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理,水污染和环境污染严重。

  造纸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主要是短纤、微纤、淤泥和杂质等,造纸污水的直接排放会造成纤维资源的浪费,现有部分厂家采用在经过除砂、除淤泥之后的污水中加入絮凝剂的方式,将污水中的纤维絮凝沉淀之后回收,能够达到一定的回收纤维资源,节约成本的效果。但是现有絮凝设备结构缺陷,絮凝剂与污水混合不均匀,导致絮凝效率较低,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现有絮凝设备基本采用重力沉淀的方式,沉淀效果不佳,需要在絮凝设备之后加装进一步的过滤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安装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能够使絮凝剂与造纸污水混合更均匀,絮凝效果更好,在絮凝的同时还能够快速进行过滤分离,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其结构简单,易清理,节省能源。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包括过滤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框内部的絮凝剂混合机构,所述过滤框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设置于所述絮凝池上部的旋转电机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絮凝池中设置过滤框以及絮凝剂混合机构,絮凝剂混合机构与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并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其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絮凝剂加入管道中的絮凝剂进入絮凝剂混合机构,通过絮凝剂混合机构中的小孔流出,通过旋转,絮凝剂能够均匀分散与污水中,在过滤框内部的空腔中进行絮凝,絮凝过程中,经过絮凝后得到的固体絮凝物质被过滤框截留在其内部,而经过絮凝之后的净水通过过滤框进入絮凝池,并通过絮凝池的出口排出。本申请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同时能够达到非常好絮凝效果,此外,进行絮凝之后能够快速过滤分离,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以及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絮凝剂通道,所述第一絮凝剂通道与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絮凝剂通道上设置有所述多个小孔。絮凝剂混合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絮凝剂通道,在通道上设置小孔,在旋转带动其旋转的过程中,絮凝剂能够与造纸污水充分混合,提高絮凝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絮凝剂通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叶。其目的在于通过多个第一搅拌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混合絮凝剂与污水的混合效果,以及缩短混合絮凝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絮凝剂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絮凝剂通道连通的多个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絮凝剂通道与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多个小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絮凝剂通道和/或所述多个第二搅拌叶上。絮凝混合机构也可以包括第二絮凝剂通道和第二搅拌叶,小孔设置在二者至少一个上,这样能够在提高保证絮凝剂流出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混合的效率,进而缩短絮凝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内部设置有过滤层。经过絮凝、过滤后的净水通过出水管道排出,此外,通过在出水管道设置过滤层,能够进一步对净水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为圆筒形、球形、箱形中的任意一种。过滤框可以为多种形状,能够完全包围絮凝剂混合机构,且具有一定的多余水流混合空间即可。

  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为球形。过滤框采用球形设置时,一方面能够提供较大的水流混合空间,另一方面其过滤后残留絮凝固体更易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底部连接有浆料排出管。其目的在于,当过滤框上截留的絮凝固体较多,影响过滤效果时,能够及时排出该絮凝固体,便于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尺寸为100~200目。过滤框设置为支撑架以及过滤网组合的方式,能够固定过滤框结构,保持其稳定性,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与絮凝剂添加装置连接,所述絮凝剂加入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以及阀门。絮凝剂加入管道与絮凝剂添加装置之间设置的流量计以及阀门,便于根据污水具体指标以及处理需要,灵活调节絮凝剂的添加量。

  基于上述阐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絮凝剂与造纸污水混合更均匀,絮凝效果更好;(2)在絮凝的同时能够快速进行过滤分离,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3)结构简单,易清理,利用水流搅拌混合,节省能源。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