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25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炉、排放阀、导流管、罩壳、氧气分解器、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反应炉内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反应炉内腔上下分割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在下腔室中,污水与活性炭接触,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实现第一次净化。抽吸泵开启后,污水经过导流管上升并在导流管中与臭氧混合,如此,通过臭氧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相当于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且,抽吸泵工作时,污水在下腔室内下降与活性炭摩擦,并增加污水与活性炭接触面积,从而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效果加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炉(1)、排放阀(2)、导流管(3)、罩壳(4)、氧气分解器(5)、第一导气管(6)和第二导气管(7);
反应炉(1)内设置有隔离板(8),隔离板(8)将反应炉(1)内腔上下分割为上腔室(1A)和下腔室(1B),隔离板(8)上设置有可连通上腔室(1A)和下腔室(1B)的流通阀(9);排放阀(2)安装在反应炉(1)上并与上腔室(1A)底部连通;
下腔室(1B)内填装有活性炭(14),导流管(3)一端插入活性炭(14),另一端穿过隔离板(8)插入上腔室(1A)并与设置在上腔室(1A)内的抽吸泵(10)输入端连接;
罩壳(4)安装在反应炉(1)外,并配合反应炉(1)外壁形成分解腔(4A);氧气分解器(5)设置在分解腔(4A)内并与分解腔(4A)底部之间有间隙;
第一导气管(6)一端插入反应炉(1)与上腔室(1A)顶部连通,另一端插入罩壳(4)与分解腔(4A)顶部连通;
第二导气管(7)与导流管(3)一一对应,导流管(3)底端通过对应的第二导气管(7)与分解腔(4A)连通,且第二导气管(7)远离导流管(3)的一端插入分解腔(4A)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管(3)底部靠近反应炉(1)底部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炉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罩壳(4)包裹反应炉(1)下端形成分解腔(4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氧气分解器(5)环绕在反应炉(1)外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氧气分解器(5)采用紫外线杀菌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气管(7)上设有出口朝向导流管(3)的单向阀(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质检测器(12)和控制器(13),水质检测器(12)安装在上腔室(1A)底部;控制器(13)分别连接水质检测器(12)、流通阀(9)和排放阀(2),并根据水质检测器(12)检测结果控制流通阀(9)和排放阀(2)工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3)内预设有净化阈值,并预设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下,流通阀(9)关闭,排放阀(2)打开;第二工作状态下,流通阀(9)打开,排放阀(2)关闭;控制器(13)将水质检测器(12)检测到的水质数据与净化阈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工作状态工作或者第二工作状态工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3)内预设有时间阈值,控制器(13)控制水质检测器(12)根据时间阈值周期性工作。
说明书
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
地表水污染显而易见,地下水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
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炉、排放阀、导流管、罩壳、氧气分解器、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
反应炉内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反应炉内腔上下分割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隔离板上设置有可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流通阀;排放阀安装在反应炉上并与上腔室底部连通;
下腔室内填装有活性炭,导流管一端插入活性炭,另一端穿过隔离板插入上腔室并与设置在上腔室内的抽吸泵输入端连接;
罩壳安装在反应炉外,并配合反应炉外壁形成分解腔;氧气分解器设置在分解腔内并与分解腔底部之间有间隙;
第一导气管一端插入反应炉与上腔室顶部连通,另一端插入罩壳与分解腔顶部连通;
第二导气管与导流管一一对应,导流管底端通过对应的第二导气管与分解腔连通,且第二导气管远离导流管的一端插入分解腔底部。
优选地,导流管底部靠近反应炉底部设置。
优选地,反应炉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
优选地,罩壳包裹反应炉下端形成分解腔。
优选地,氧气分解器环绕在反应炉外壁上。
优选地,氧气分解器采用紫外线杀菌灯。
优选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出口朝向导流管的单向阀。
优选地,还包括水质检测器和控制器,水质检测器安装在上腔室底部;控制器分别连接水质检测器、流通阀和排放阀,并根据水质检测器检测结果控制流通阀和排放阀工作。
优选地,控制器内预设有净化阈值,并预设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下,流通阀关闭,排放阀打开;第二工作状态下,流通阀打开,排放阀关闭;控制器将水质检测器检测到的水质数据与净化阈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工作状态工作或者第二工作状态工作。
优选地,控制器内预设有时间阈值,控制器控制水质检测器根据时间阈值周期性工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下式水处理装置,在下腔室中,污水与活性炭接触,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实现第一次净化。抽吸泵开启后,污水经过导流管上升并在导流管中与臭氧混合,如此,通过臭氧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相当于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且,抽吸泵工作时,污水在下腔室内下降与活性炭摩擦,并增加污水与活性炭接触面积,从而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效果加强。
本发明中,臭氧在导流管中对污水中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并产生氧气,导流管中水气混合物进入上腔室后分离,水溶液沉在底部,溢出气体漂浮在顶部。上腔室顶部的溢出气体中包含了氧气和未反应完的臭氧,溢出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回到分解腔,臭氧下沉;氧气经过氧气分解器分解后转换成臭氧再下沉。下沉的臭氧对分解腔底部的臭氧进行补充,以便对臭氧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污水净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