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可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2 15:40:1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27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水池(20)连通的厌氧池(21)、与所述厌氧池(21)连通的缺氧池、与所述缺氧池连通的好氧池、与所述好氧池连通的沉淀池(26),以及与所述沉淀池(26)连通的膜池(27),所述膜池(27)的剩余污泥、所述沉淀池(26)的剩余污泥均排入污泥池(28),所述膜池(27)与所述沉淀池(26)的出水经混合后直接排入所述排水池(30)。该污水处理系统,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最终达到满足提标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可以直接排入Ⅱ类Ⅲ类地表水体,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投资、占地及运行成本等,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及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污水池(20)连通的厌氧池(21)、与所述厌氧池(21)连通的缺氧池、与所述缺氧池连通的好氧池、与所述好氧池连通的沉淀池(26),以及与所述沉淀池(26)连通的膜池(27),所述膜池(27)的剩余污泥、所述沉淀池(26)的剩余污泥均排入污泥池(28),所述膜池(27)与所述沉淀池(26)的出水经混合后直接排入所述排水池(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20)通过连接管道(17)分别与所述厌氧池(21)和所述缺氧池连接,并且每个所述连接管道(17)出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包括一级缺氧区(24)和二级缺氧区(22),所述好氧池包括前置好氧区(25)和后置好氧区(23),所述一级缺氧区(24)、所述前置好氧区(25)、所述二级缺氧区(22)、所述后置好氧区(23)依次连接;

  所述膜池(27)的污泥和所述沉淀池(26)的污泥通过污泥管(16)与所述厌氧池(21)和所述一级缺氧区(24)连通,每个所述污泥管(16)出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所述膜池(27)与所述污泥池(28)之间、所述沉淀池(26)与所述污泥池(28)之间的排泥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池(27)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管道(18)与所述厌氧池(21)和所述一级缺氧区(24)连通,每个所述硝化液管道(18)出口处均设有控制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缺氧区(22)、所述前置好氧区(25)、所述后置好氧区(23)分别设有供风管(19)与鼓风机(29)连接,每个所述供风管(19)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池(27)内设置有污泥浓度计,所述沉淀池(26)通过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膜池(27)连接,所述沉淀池(26)还通过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排水池(30)直接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1)、所述一级缺氧区(24)内部具有多个格段,并在局部所述格段内敷设有曝气设备,安装有水下搅拌器;所述二级缺氧区(22)内也敷设有曝气设备,安装有水下搅拌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6)为高负荷泥水分离装置,内部设置有倾斜放置的斜板或者斜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负荷泥水分离装置设置不低于2组,并且每组所述高负荷泥水分离装置并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20)通过通水管路与多组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并列连接,每个所述通水管路出口处均设有有控制阀门。

  说明书

  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更为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的陆续出台实施,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术显然无法满足不断趋严的污水排放标准提升节奏。因此,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面临着必须引入出水水质更为优越及运行效果更为稳定的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MBR污水处理是现代污水处理的一种有效处理工艺,其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技术是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它可以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直接使用的稳定中水。传统活性污泥法与MBR相结合的组合工艺是目前被公认为最可能也是最可靠的能够实现排入Ⅱ类Ⅲ类地表水体出水水质要求的最有效组合水处理工艺,请参考图1。传统活性污泥法-MBR工艺虽然因其在出水水质保障方面极具绝对技术竞争优势,在许多可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出水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中也已经被逐步引入,但鉴于MBR膜组件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及膜易污染等突出问题,使其当前还很难大面积推广并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中。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MBR工艺很难大面积推广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该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MBR工艺很难大面积推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水池连通的厌氧池、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缺氧池、与所述缺氧池连通的好氧池、与所述好氧池连通的沉淀池,以及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膜池,所述膜池的剩余污泥、所述沉淀池的剩余污泥均排入污泥池,所述膜池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经混合后直接排入所述排水池。

  优选地,所述污水池通过连接管道分别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连接,并且每个所述连接管道出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地,所述缺氧池包括一级缺氧区和二级缺氧区,所述好氧池包括前置好氧区和后置好氧区,所述一级缺氧区、所述前置好氧区、所述二级缺氧区、所述后置好氧区依次连接;

  所述膜池的污泥和所述沉淀池的污泥通过污泥管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一级缺氧区连通,每个所述污泥管出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所述膜池与所述污泥池之间、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污泥池之间的排泥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地,所述膜池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管道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一级缺氧区连通,每个所述硝化液管道出口处均设有控制阀门。

  优选地,所述二级缺氧区、所述前置好氧区、所述后置好氧区分别设有供风管与鼓风机连接,每个所述供风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优选地,所述膜池内设置有污泥浓度计,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膜池连接,所述沉淀池还通过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排水池直接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优选地,所述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区内部具有多个格段,并在局部所述格段内敷设有曝气设备,安装有水下搅拌器;所述二级缺氧区内也敷设有曝气设备,安装有水下搅拌器。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为高负荷泥水分离装置,内部设置有倾斜放置的斜板或者斜管。

  优选地,所述高负荷泥水分离装置设置不低于2组,并且每组所述高负荷泥水分离装置并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污水通过通水管路与多组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并列连接,每个所述通水管路出口处均设有有控制阀门。

  本发明所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以及膜池,厌氧池与污水连通,缺氧池与厌氧池连通,好氧池与缺氧池连通,沉淀池与好氧池连通,膜池与沉淀池连通,所述膜池的剩余污泥、所述沉淀池的剩余污泥均排入污泥池,所述膜池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经混合后直接排入所述排水池,直接达标排放。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在膜池前增加高负荷的沉淀池,保证维持膜池前端生化单元的高污泥浓度,按需控制进入膜池的污泥浓度,保证膜池污泥浓度MLSS通常情况下不超过1g/l。通过生化代谢及膜截流,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满足直接排入Ⅱ类Ⅲ类地表水体出水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中,最终达到满足提标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可以直接排入Ⅱ类Ⅲ类地表水体,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投资、占地及运行成本等,使其极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