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06693505A
IPC分类号B01D36/02;C02F1/00;F03B13/00
摘要翻译一种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包括储水装置(1)、第一管道装置(2)、第一壳体装置(3)、第二管道装置(4)、第二壳体装置(5)、移动装置(6)、第三管道装置(7)、第三壳体装置(8)及旋转装置(9),储水装置(1)包括进水斗(11)、第一框体(12)、第一过滤网(13)、第一竖杆(14)、第二过滤网(15)、第一弹簧(16),第一管道装置(2)包括第一管道(21)、第一支架(22)、第一支撑杆(23)、第二支架(24)及第一弯曲杆(25),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斜板、第三过滤网、第一滚轮和第一凸块,本发明能利用污水资源进行发电,发电效率高,能很好的满足现实的需求。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包括储水装置(1)、位于所述储水装置(1)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下方的第一壳体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3)右侧的第二管道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4)下方的第二壳体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5)上的移动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5)下方的第三管道装置(7)、位于所述第三管道装置(7)下方的第三壳体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1)包括进水斗(11)、位于所述进水斗(11)下方的第一框体(12)、收容于所述进水斗(11)内的第一过滤网(13)、位于所述进水斗(11)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14)、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12)内的第二过滤网(15)、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15)下方的第一弹簧(16)、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3)上方左右两侧的滚球(17)及设置于所述滚球(17)上的刷毛(18);所述第一壳体装置(3)包括第一壳体(31)、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31)内的第一斜板(32)、位于所述第一斜板(32)下方的第三过滤网(33)、位于所述第一斜板(32)右侧的第一滚轮(34)、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34)上的若干第一凸块(35);所述第二壳体装置(5)包括第二壳体(51)、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51)上的密封块(52)、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51)内的第二斜板(53)、位于所述第二斜板(53)左侧的第二弹簧(54);所述第三壳体装置(8)包括第三壳体(81)、位于所述第三壳体(81)下方的排出管(82)、收容于所述第三壳体(81)内的第二滚轮(84)、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84)上的若干第二凸块(85)及收容于所述第三壳体(81)内的第四过滤网(88),所述第一框体(1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壳体(3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3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312),所述第二壳体(5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511)、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513)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514);所述进水斗(1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水斗(1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2)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过滤网(1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13)的侧面与所述进水斗(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杆(14)的上端与所述进水斗(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15)呈水平状,所述第二过滤网(15)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6)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15)固定连接,所述滚球(17)设有两个,所述滚球(17)呈球状,所述滚球(17)与所述进水斗(11)枢轴连接,所述刷毛(18)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滚球(17)上,所述刷毛(18)的一端与所述滚球(17)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4)包括第二管道(4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42)上方的第三支架(4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41)上的第一固定杆(43)、位于所述第二管道(42)上方的第二固定杆(44)、位于所述第三支架(41)右侧的第一斜杆(46)、位于所述第二管道(42)左侧的第二支撑杆(47)、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7)左侧的第一连接杆(48)、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8)左侧的第四支架(49)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9)左侧的第二斜杆(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包括第一管道(21)、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1)左侧的第一支架(2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1)右侧的第一支撑杆(2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3)右侧的第二支架(24)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4)右侧的第一弯曲杆(25);所述第二管道(4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12)且与所述第一壳体(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1)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固定杆(4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43)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4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管道(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固定杆(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管道(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6)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4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4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8)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49)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9)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9)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斜杆(40)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4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40)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4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管道(4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511)且与所述第二壳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9)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多,其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水力推动水轮机机械转动,将水能转变成机械能,如果在水轮机上接上另一个机械随着水轮机转动便可发出电来,这时机械能转变成电能。水力发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水的位能转变成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的过程。因水力发电厂所发出的电力电压较低,要输送给距离较远的用户,就必须将电压经过变压器增高,再由空架输电线路输送到用户集中区的变电所,最后降低为适合家庭用户、工厂用电设备的电压,并由配电箱输送到各个工厂及家庭。目前,水力发电装置发电的效率较低,不能充分利用水的势能,能量转换率较低,且不方便在小河沟中建造发电。
中国专利CN205207041U揭示了一种直冲式水力发电装置,其包括发电机、变速箱、直轴箱和水轮机,所述水轮机的旋转轴水平安装,所述水轮机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通过水流直接冲击水轮机的叶片带动旋转轴转动,所述直轴箱位于第一墙体内,所述直轴箱与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通过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直轴箱连接,所述第一墙体靠水流一侧安装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外侧再设置钢板,其有益效果为:无需很大的水流,对大坝的高度落差要求低,不会造成大量的土地淹没,节省了材料,投资小。然而其无法利用污水进行发电并且无法对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当水中含有体积较大的杂质时会对水轮机造成损坏,缩短其使用的寿命;同时其只能通过水流进行一侧发电作业,发电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实的需求;并且其仅能通过水流的冲击带动水轮机旋转,进而使得发电机进行发电,其发电的方式单一,使用起来较为受限。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包括储水装置、第一管道装置、第一壳体装置、第二管道装置、第二壳体装置、移动装置、第三管道装置、第三壳体装置及旋转装置,储水装置包括进水斗、第一框体、第一过滤网、第一竖杆、第二过滤网、第一弹簧,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一支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架及第一弯曲杆,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斜板、第三过滤网、第一滚轮、第一凸块,本发明能够进行充分的发电,发电效率高,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实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包括储水装置、位于所述储水装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一壳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右侧的第二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壳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上的移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下方的第三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三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三壳体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三壳体装置右侧的旋转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包括进水斗、位于所述进水斗下方的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进水斗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水斗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左右两侧的滚球及设置于所述滚球上的刷毛,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左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右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的第一弯曲杆,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斜板右侧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若干第一凸块,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二固定杆、于所述第三支架右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左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左侧的第四支架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侧的第二斜杆,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斜板、位于所述第二斜板左侧的第二弹簧,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右侧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上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杆下方的支撑块、位于所述移动杆上方的第二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左侧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三管道装置包括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左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上方的第三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下方的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三壳体装置包括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三壳体下方的排出管、收容于所述第三壳体内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若干第二凸块及收容于所述第三壳体内的第四过滤网,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六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端的第四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滚轮上的第四凸块、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六支架下方的第七支架,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
所述进水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水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进水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进水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滚球设有两个,所述滚球呈球状,所述滚球与所述进水斗枢轴连接,所述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滚球上,所述刷毛的一端与所述滚球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壳体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凸块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呈圆柱体,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六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板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板呈倾斜状,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呈水平状,所述移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贯穿所述密封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杆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八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十通孔,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十通孔且与所述第三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三壳体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八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凸块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凸块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十通孔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污水净化及发电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进行微型水流发电,发电效率高,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实的需求。首先可以对进行发电的水流进行过滤,过滤掉其中的固体杂质,防止对本发明造成损坏,同时水流较大时还具有缓冲的作用;并且可以对通过水流进行多次微型发电,发电效率较高且快速,在利用污水进行发电的同时,还能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经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