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1.15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02; C02F103/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本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上部开口的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处理池和隔板,上述隔板水平设置且隔板将预处理池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上部还具有与其垂直设置的挡板,上述挡板将上腔体分隔为左右相邻的两个独立腔体:沉淀腔和过渡腔,上述挡板高度低于上腔体深度且过渡腔与下腔体相通,上述终处理池位于下腔体侧部且两者相通。本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结构紧凑。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上部开口的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处理池和隔板,上述隔板水平设置且隔板将预处理池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上部还具有与其垂直设置的挡板,上述挡板将上腔体分隔为左右相邻的两个独立腔体:沉淀腔和过渡腔,上述挡板高度低于上腔体深度且过渡腔与下腔体相通,上述终处理池位于下腔体侧部且两者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和终处理池为一体式结构且为塑料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上固连有呈圆筒状的连接筒,上述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连接筒相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侧部具有贯穿的通孔,上述下腔体与终处理池通过通孔相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进气管,上述进气管的外端伸出下腔体,进气管的内端位于下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内端处具有若干与其相通的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外侧具有贯穿的微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呈直管状的过渡管,上述进气管的内端固连在过渡管中部处,上述曝气管与过渡管垂直设置且曝气管的一端固连在过渡管侧部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曝气管的数量为3—15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处理池内按照20—50尾/亩的密度放养鲢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鲢鱼与鳙鱼的尾数比例为1—3:10。
说明书
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皮革污水是制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通常动物皮用盐腌或用水浸泡,使其膨润,加石灰、去肉、脱碱,然后用丹宁或铬,鞣制加脂软化,最后染色加工制成皮革。
为了保护环境,皮革污水在排放时都需要经过处理,最终向外界排放过滤处理后较纯净的水。
但是,现有的处理设备过于庞大,不仅导致其占用空间,结构繁琐,而且还使其成本比较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779212U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支架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污水处理罐,所述污水处理罐包括经水管依次相连的第一污水处理罐、第二污水处理罐及第三污水处理罐,所述第一污水处理罐上设有污水进口,所述第三污水处理罐上设有净水出口;所述第一污水处理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二、第三污水处理罐底部设有排污阀,污水经所述污水进口进入所述第一污水处理罐,并通过水管依次流经所述第二、第三污水处理罐,经所述净水出口流出所述污水处理罐。
可以看出,上述专利的处理设备虽然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及污水处理效果。但是,其设备结构过于复杂,结构不紧凑,而且设备价格还比较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处理效果好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上部开口的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处理池和隔板,上述隔板水平设置且隔板将预处理池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上部还具有与其垂直设置的挡板,上述挡板将上腔体分隔为左右相邻的两个独立腔体:沉淀腔和过渡腔,上述挡板高度低于上腔体深度且过渡腔与下腔体相通,上述终处理池位于下腔体侧部且两者相通。
本处理系统创造性的将其设置为主要的两个处理池:预处理池和终处理池,整个系统结构紧凑。由于两个处理池是相邻设置的因此其占用空间还比较少。
皮革污水进入沉淀腔后,大部分杂质经较长时间积聚在沉淀池底部,沉淀池上部较纯净的水越过挡板进入过渡腔。
然后,过渡腔内的水再进入下腔体内,最后进入终处理池最终处理。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所述预处理池和终处理池为一体式结构且为塑料材料。
这样简化了其结构,而且成本也比较低。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所述的隔板上固连有呈圆筒状的连接筒,上述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连接筒相联通。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所述下腔体侧部具有贯穿的通孔,上述下腔体与终处理池通过通孔相联通。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还包括一进气管,上述进气管的外端伸出下腔体,进气管的内端位于下腔体内。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所述进气管的内端处具有若干与其相通的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外侧具有贯穿的微小气孔。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还包括一呈直管状的过渡管,上述进气管的内端固连在过渡管中部处,上述曝气管与过渡管垂直设置且曝气管的一端固连在过渡管侧部处。
进气管内进入的气体再过渡管的分配作用下,气体能经每个曝气管排出。由于曝气管上的微小气孔非常小,它能有效阻挡水进入,但是,高压气体能经上述的微小气孔排出。
也就是说,曝气管为现有的通用曝气头结构。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上述曝气管的数量为3—15根。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所述下腔体底部平铺有一层石英砂,所述石英砂铺设的厚度为下腔体高度的1/3-1/2。
通过铺设的石英砂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终处理池内按照20—50尾/亩的密度放养鲢鳙。
在上述的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所述鲢鱼与鳙鱼的尾数比例为1—3:10。
鲢鳙鱼能对终处理池内的微生物吃掉,保证终处理池的水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皮革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由于预处理池和终处理池是连为一体的,因此,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比较少。
同时,鲢鳙鱼是滤食性鱼类,上述的皮革污水经终处理池最终处理后,能有效的提高水质,最终向外界排放纯净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