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

发布时间:2017-12-27 13:21:2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6.12.13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IPC分类号E03F3/02; E03F3/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包括综合管廊、第一雨污水管及第二雨污水管,综合管廊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段、纵坡段及下游段,上游段的埋深小于下游段的埋深,上游段靠近纵坡段一端的底部设有接管部,综合管廊包括第一雨污水舱及第二雨污水舱,第一雨污水管的埋深大于第二雨污水管的埋深,第一雨污水舱的接管部设有跌水井,第二雨污水舱的接管部设有接管舱,第一雨污水管穿过接管舱通过跌水井接入第一雨污水舱;第二雨污水管从第二雨污水舱的顶部接入第二雨污水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能满足不同埋深的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管廊、第一雨污水管及第二雨污水管,

  所述综合管廊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段、纵坡段及下游段,所述上游段的埋深小于下游段的埋深,所述上游段靠近纵坡段一端的底部设有接管部,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第一雨污水舱及第二雨污水舱,所述第一雨污水舱对应所述第一雨污水管设置,所述第二雨污水舱对应所述第二雨污水管设置,

  所述第一雨污水管的埋深大于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埋深,所述第一雨污水管及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间距大于所述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

  所述第一雨污水舱的接管部设有跌水井,所述第二雨污水舱的接管部设有接管舱,所述第一雨污水管穿过接管舱通过所述跌水井接入所述第一雨污水舱;所述第二雨污水管从第二雨污水舱的顶部接入第二雨污水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污水管与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埋深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污水管与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埋深差值小于所述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则所述第二雨污水管从所述第二雨污水舱下游段的顶部接入第二雨污水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污水舱的顶部接入有第三雨污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污水舱及所述第二雨污水舱并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舱内设有空心舱室,所述接管舱的侧壁垂直于所述综合管廊上游段的底板,所述接管舱的底板与所述综合管廊下游段的底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井底部朝水流下游方向设有跌水口,所述跌水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雨污水管的口径。

  说明书

  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目前我国的城市排水管网通常分为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管线内的介质(雨水和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雨水口、明渠及接户管流入支管,自支管流入干管并最终汇入排水总管,从而排出城市地下空间。若将排水管网纳入综合管廊建设,则需要将雨水口、明渠及接户管等管道接入综合管廊,经综合管廊汇集排出。而综合管廊通常还设有燃气舱、电力通信舱等其他舱室,如何在不影响其他舱室的情况下,将流向及埋深不同的雨、污水管分别接入综合管廊的雨水舱及污水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使埋深不同的雨污水管有效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节点结构,包括综合管廊、第一雨污水管及第二雨污水管,

  所述综合管廊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段、纵坡段及下游段,所述上游段的埋深小于下游段的埋深,所述上游段靠近纵坡段一端的底部设有接管部,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第一雨污水舱及第二雨污水舱,所述第一雨污水舱对应所述第一雨污水管设置,所述第二雨污水舱对应所述第二雨污水管设置,

  所述第一雨污水管的埋深大于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埋深,所述第一雨污水管及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间距大于所述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

  所述第一雨污水舱的接管部设有跌水井,所述第二雨污水舱的接管部设有接管舱,所述第一雨污水管穿过接管舱通过所述跌水井接入所述第一雨污水舱;所述第二雨污水管从第二雨污水舱的顶部接入第二雨污水舱。

  优选的,所述第一雨污水管与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埋深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雨污水管与所述第二雨污水管的埋深差值小于所述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则所述第二雨污水管从所述第二雨污水舱下游段的顶部接入第二雨污水舱。

  优选的,所述第一雨污水舱的顶部接入有第三雨污水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雨污水舱及所述第二雨污水舱并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接管舱内设有空心舱室,所述接管舱的侧壁垂直于所述综合管廊上游段的底板,所述接管舱的底板与所述综合管廊下游段的底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跌水井底部朝水流下游方向设有跌水口,所述跌水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雨污水管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综合管廊在雨污水管同时接入处设置纵坡,在埋深较大的雨污水管接入处提前下降综合管廊的底板,并在对应的雨污水舱底板下降处设置跌水井,其他舱室的提前下降处则设置成空腔,使埋深较大的雨污水管可穿过其他舱室底部空腔接入跌水井内。埋深较小的雨污水管则可从对应雨污水舱的顶部接入综合管廊,巧妙地解决了不同埋深的雨污水管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问题。

  当两组雨污水管的埋深差值小于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时,埋深较大的雨污水管接入综合管廊后,由于下游段的埋深大于上游段的埋深,使埋深较小的雨污水管可从综合管廊的顶部直接接入对应的雨污水舱内,能满足雨污水管埋深差值较小情况下同时接入综合管廊的需求,设计巧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能有效节省造价。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