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17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1)、电缸装置(2)、第一过滤装置(3)、支架装置(4)、第二过滤装置(5)、第三过滤装置(6)及排出装置(7),沉淀装置(1)包括沉淀框(11)、第一斜板(12)、第一过滤网(13)、第二过滤网(14)、第一滚轮(15),电缸装置(2)包括电缸(21)、第一推动杆(22)、第二推动杆(23)、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第一支撑杆(26)、第三支架(27),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一阀门、第一框体、第二斜板、第四刷毛、第一弹簧和第二固定杆,本发明可以保证排出的净化后的污水中杂质含量极少。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1)、位于所述沉淀装置(1)右侧的电缸装置(2)、位于所述沉淀装置(1)下方的第一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沉淀装置(1)左侧的支架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右侧的第三过滤装置(6)及位于所述第三过滤装置(6)下方的排出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1)包括沉淀框(11)、收容于所述沉淀框(11)内的第一斜板(12)、位于所述第一斜板(12)右侧的第一过滤网(13)、位于所述第一斜板(12)下方的第二过滤网(14)、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14)右侧的第一滚轮(15)、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15)上的第一刷毛(16)及位于所述沉淀框(11)左侧的第一固定杆(17),所述沉淀框(11)的下端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管道(3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31)上的第一阀门(3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31)下方的第一框体(33)、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33)内的若干第二斜板(34)、设置于所述第二斜板(34)上的第四刷毛(35)、位于所述第二斜板(34)之间的第一弹簧(37)、设置于所述第二斜板(34)下方的第二固定杆(36)、位于所述第二斜板(34)下方的第三过滤网(38)、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38)下方的第二弹簧(39),所述第一框体(33)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33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332);所述排出装置(7)包括排出管(71)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71)上的第四阀门(72);所述支架装置(4)包括第一横杆(41)、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1)上方的第四支架(42)、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2)右侧的第一斜杆(4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2)上方的第一竖杆(44)、位于所述第一竖杆(44)右侧的第五弹簧(45)、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46)、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6)右侧的第五支架(47);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包括第二管道(5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51)内的第二刷毛(5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33)左侧的第六支架(53)、位于所述第六支架(53)下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三固定杆(54)、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54)左侧的第二框体(55)、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55)内部的第一海绵块(56)、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56)左侧的第三弹簧(57)、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56)下方的第一横板(58),所述第二框体(55)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框体(55)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551)及第五通孔(5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4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41)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2)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2)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421),所述第一固定杆(17)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421)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架(42)轴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4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44)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45)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4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杆(4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45)的右端与所述沉淀框(11)的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6)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4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47)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4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4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5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3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刷毛(52)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52)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管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3)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47)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5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5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51)贯穿所述第三固定杆(5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5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55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5)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58)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板(58)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58)的左端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581),所述第一海绵块(56)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海绵块(5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人以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人类每天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淡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必须依赖洁净的水,城市中的污水主要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居多,致病细菌多并且还携带有少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果皮、塑料等。如果不经过净化就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现有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大多比较简单,无法有效的净化生活污水,排放后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生活污水中的固体废弃物还会给处理过程带来影响。
中国专利CN105668861A揭示了一种高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搅拌箱、过滤箱和净化箱,所述搅拌箱位于过滤箱的上端,且搅拌箱和过滤箱通过输水管连接,所述搅拌箱的上端设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和污水入口管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贯穿箱盖并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位于搅拌箱内的搅拌轴上等间距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箱内的地步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箱的内侧壁上设有超声波振荡器,所述过滤箱内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上端设有超声波探头,所述过滤箱内的底部设有吸水泵,其可以大大降低污水处理的难度,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保证净化后的水质达标。然而其对污水首先进行搅拌,使得杂质与污水充分混合在一起,从而无法对污水进行沉淀作用,无法有效的清除污水中的杂质;并且过滤方式单一,过滤的效果有限,无法有效的提高过滤的效果;同时当杂质堵塞过滤网时,无法有效的清除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而影响过滤网对污水的过滤,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无法使用活性炭对污水进行过滤,并且再将污水排出时,容易将污水中的杂质一起排出,进而使其排出的水中含有杂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电缸装置、第一过滤装置、支架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三过滤装置及排出装置,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框、第一斜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滚轮,电缸装置包括电缸、第一推动杆、第二推动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架,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一阀门、第一框体、第二斜板、第四刷毛、第一弹簧、第二固定杆,本发明可以保证排出的净化后的污水中杂质含量极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位于所述沉淀装置右侧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沉淀装置下方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沉淀装置左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右侧的第三过滤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三过滤装置下方的排出装置,所述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框、收容于所述沉淀框内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右侧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右侧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第一刷毛及位于所述沉淀框左侧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若干第二斜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斜板上的第四刷毛、位于所述第二斜板之间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斜板下方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板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五支架,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六支架下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左侧的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左侧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下方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左侧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三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左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右侧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第三刷毛、位于所述第二滚轮上方的第三斜板、位于所述第三斜板右侧的挡块、位于所述挡块上方的第五过滤网及位于所述挡块右侧的第六过滤网,所述排出装置包括排出管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四阀门,所述沉淀框的下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八通孔、位于其上方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右侧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上方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第八支架,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
所述沉淀框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一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斜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端顶靠在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沉淀框内且与所述沉淀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沉淀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推动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支架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沉淀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四刷毛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刷毛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斜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斜板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右端与所述沉淀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贯穿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板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的左端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海绵块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右侧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三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三框体轴转连接,所述第三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挡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八通孔的上方,所述第六过滤网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六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提出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首先过滤掉,且由于其位于上端,方便将过滤掉的固体杂质取出,以便使其继续对污水进行过滤。然后可以对其进行沉淀作用,并且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杂质自动的收集起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且方便后续对沉淀出来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可以使用刷毛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污水中的杂质,同时可以对污水进行活性炭过滤,过滤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对其进行二次沉淀,从而可以彻底的清除污水中的杂质,且最终排出的净化后的污水中杂质含量较少,其可以将杂质留在本发明内,从而可以保证排出的净化后的污水中杂质含量极少,符合国家排放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