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1.16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IPC分类号E03F5/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包括污水泵站,污水泵站一端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污水泵站的另一端水平设置有污水出水管,污水泵站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区,格栅区连接有配水间,配水间的后面设置有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配水间与第一集水间之间设置有第一闸门,配水间与第二集水间之间设置有第二闸门,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之间设置有第三闸门,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分别设置有若干套污水提升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使用方便,在不影响污水提升泵站不间断工作的同时,实现了设备运检、调试和更换工作的同时进行,大大降低污水泵站后期设备管养上的难度,解决了设备管养期间污水泵站不能正常工作的难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泵站(1),所述污水泵站(1)一端连接有污水进水管(10),所述污水泵站(1)的另一端水平设置有污水出水管(11),所述污水泵站(1)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区(2),所述格栅区(2)连接有配水间(3),所述配水间(3)的后面设置有第一集水间(4)和第二集水间(5),所述配水间(3)与第一集水间(4)之间设置有第一闸门(6),所述配水间(3)与第二集水间(5)之间设置有第二闸门(7),所述第一集水间(4)和第二集水间(5)之间设置有第三闸门(8),所述第一集水间(4)和第二集水间(5)分别设置有若干套污水提升装置(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间(4)和第二集水间(5)采用隔墙(12)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间(4)和第二集水间(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构成出水闸门间的隔断(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提升装置(9)包括潜污泵(9-1)、止回阀(9-2)和闸阀(9-3)。
说明书
一种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属于城市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提升泵站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的运行和工作影响着泵站服务片区乃至整个城镇的正常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目前常见的污水提升泵站采用的共流道共用集水间的主体结构型式,该种类型结构的污水提升泵站由于是共用一个进水流道和集水空间,导致泵站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如果水泵出现故障或者需要更换水泵时,必须全面停止泵站工作,关闭进水渠道,进行维护管理工作,这期间污水一种方式是通过临时超越管道进行超越排放,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就近排入水体,但两种方式均存在影响泵站服务范围内污水正常排放和造成环境污染的隐患和缺点,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大部分市政设施管养部门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和难点问题,同时该问题在全面倡导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的当下,更显突出和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污水提升泵站采用共用集水间容易造成检修更换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的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流道进水的污水提升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泵站,所述污水泵站一端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污水泵站的另一端水平设置有污水出水管,所述污水泵站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区,所述格栅区连接有配水间,所述配水间的后面设置有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所述配水间与第一集水间之间设置有第一闸门,所述配水间与第二集水间之间设置有第二闸门,所述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之间设置有第三闸门,所述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分别设置有若干套污水提升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采用隔墙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水间和第二集水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构成出水闸门间的隔断。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包括潜污泵、止回阀和闸阀。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使用方便,在不影响污水提升泵站不间断工作的同时,实现了设备运检、调试和更换工作的同时进行,大大降低污水泵站后期设备管养上的难度,解决了设备管养期间污水泵站不能正常工作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