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17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30;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涉及污水处理领域,该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第二污水处理装置以及生态池,第一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一滤带,第二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二滤带;生态池设置有生物浮床,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污水进水口相连通,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与生态池的入口相连通;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生态池的出口相连通,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与生态池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回水通路。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黑臭污水的快速消除,同时在生态池形成微循环系统,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形成可持续生态系统。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一滤带;
第二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二滤带;
生态池,所述生态池设置有生物浮床,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污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生态池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生态池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生态池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回水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浮床包括有浮床框体,所述浮床框体内设有生物巢,所述生物巢内设有水生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有美人蕉、芦苇、香蒲以及茭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带孔径为5-50um,滤速为0.5-1.5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带孔径为50-500um,滤速为1.5-3m/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入口处设置有穿管曝气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设置有排水泵。
8.一种黑臭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黑臭污水进入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第一滤带去除黑臭污水中的悬浮物以及颗粒态有机物和胶体态有机物,将处理后的污水从第一污水处理装置排出;
步骤二,经过第一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穿管曝气后排入生态池,在生态池中设置的生物浮床,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对污水进行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将处理后的污水从生态池的出口排出;
步骤三、经过生态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第二滤带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水泵流入生态池的入口,提高水体的复氧能力,恢复河道的自净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排出口处污水溶解氧浓度为2mg/L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黑臭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排出口处污水溶解氧浓度为3mg/L以上。
说明书
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发生黑臭主要原因是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体中氧气,当在分解过程中引起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同时,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
在现有技术中,河道污水净化多采用生物膜技术,通过人工填充滤料和载体,利用滤料和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使河道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而此种方式维护成本较高,且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快速消除城市中的黑臭污水的同时,提高生态池的自净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在快速消除城市中的黑臭污水的同时,提高生态池的自净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黑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一滤带;
第二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二滤带;
生态池,所述生态池设置有生物浮床,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污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生态池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生态池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生态池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回水通路。
优选地,所述生物浮床包括有浮床框体,所述浮床框体内设有生物巢,所述生物巢内设有水生植物。
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有美人蕉、芦苇、香蒲以及茭草。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带孔径为5-50um,滤速为0.5-1.5m/s。
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带孔径为50-500um,滤速为1.5-3m/s。
优选地,所述生态池入口处设置有穿管曝气管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设置有排水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黑臭污水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一,黑臭污水进入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第一滤带去除黑臭污水中的悬浮物以及颗粒态有机物和胶体态有机物,将处理后的污水从第一污水处理装置排出;
步骤二,经过第一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穿管曝气后排入生态池,在生态池中设置的生物浮床,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对污水进行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将处理后的污水从生态池的出口排出;
步骤三、经过生态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第二滤带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水泵流入生态池的入口,提高水体的复氧能力,恢复河道的自净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排出口处污水溶解氧浓度为2mg/L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装置的排出口处污水溶解氧浓度为3mg/L以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系统的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污水进水口相连,第一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与生态池的入口相连,并形成有入水通路,使得进入生态池的污水得到初步净化,污水进入生态池后,通过时设置的生物浮床实现生物净化;设置第二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去除生态池出水中的悬浮物,通过回水通路再次进入生态池,从而实现对黑臭污水的快速消除,同时在生态池形成微循环系统,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实现可持续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