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25 15:17:05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8.31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净化装置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收集部件和植物净化箱,植物净化箱包括高度依次降低的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及第三净化区;第一净化区内设置有湿生植物,第二净化区内设有挺水植物,第三净化区内设有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第一净化区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净化区顶部的第一出水口,第二净化区底部设有连通第三净化区顶部的第二出水口;污水收集部件包括设于地表的栅栏和位于栅栏正下方的集水斗,栅栏中间设有可容纳芳香物的凹槽和可关闭凹槽开口的网板;集水斗底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区顶部的排水口。本实用新型对污水的净化速度快,效果好,且能减少臭味挥发,保证空气质量。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收集部件(10)和植物净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净化箱包括高度依次降低的第一净化区(1)、第二净化区(2)及第三净化区(3);所述第一净化区(1)内设置有湿生植物(11),第二净化区(2)内设有挺水植物,第三净化区(3)内设有浮叶植物(31)和沉水植物;所述第一净化区(1)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净化区(2)顶部的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净化区(2)底部设有连通第三净化区(3)顶部的第二出水口(21);所述污水收集部件(10)包括设于地表的栅栏(10a)和位于栅栏(10a)正下方的集水斗(10b),所述栅栏(10a)中间设有可容纳芳香物的凹槽(10c)和可关闭凹槽(10c)开口的网板(10d);所述集水斗(10b)底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区(1)顶部的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10a)包括外固定圈(101a)、内固定圈(101b)及连接外固定圈(101a)和内固定圈(101b)的支撑筋(101c),所述凹槽(10c)设于内固定圈(101b)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区(1)和第二净化区(2)内从底部向上依次设有第一碎石层(1a)、第一隔离布层(1b)、第一砂砾层(1c),第一土壤层(1d)、第二细沙层(1e)、第二隔离布层(1f)及营养顶层(1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碎石层(1a)、第一砂砾层(1c)、第一土壤层(1d)、第二细沙层(1e)及营养顶层(1g)的厚度比例为4:2:5:1:1。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净化区(3)内设有水质检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气装置(4),所述吹气装置(4)具有可插入第一净化区(1)、第二净化区(2)及第三净化区(3)内的出气端。

  说明书

  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于是将人工湿地等环境绿化装置引入了污水处理。但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只通过单一湿地进行净化,处理效果不理想,而且植物的处理负担也十分大,净化速度慢,效果差,还大大缩短植物的寿命,而且污水会产生臭味,影响空气质量。而且污水还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同时也影响了植物的净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净化速度快,效果好,减少空气污染的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型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收集部件和植物净化箱,所述植物净化箱包括高度依次降低的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及第三净化区;所述第一净化区内设置有湿生植物,第二净化区内设有挺水植物, 第三净化区内设有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第一净化区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净化区顶部的第一出水口,第二净化区底部设有连通第三净化区顶部的第二出水口;所述污水收集部件包括设于地表的栅栏和位于栅栏正下方的集水斗,所述栅栏中间设有可容纳芳香物的凹槽和可关闭凹槽开口的网板;所述集水斗底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区顶部的排水口。污水通过污水收集部件依次流过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及第三净化区,利用所述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依次对污水进行净化,大大提高污水净化的速度和效果,且避免植物净化负担过大而死亡,多种植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且操作时污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自然流动,大大减少了人为干涉,大大降低了劳动量;所述栅栏和集水斗可实现地表污水的收集,所述凹槽内的芳香物可产生芳香,遮盖污水的臭味,避免空气污染,网板可遮挡凹槽,防止行人绊倒,也方便更换芳香物,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栅栏包括外固定圈、内固定圈及连接外固定圈和内固定圈的支撑筋,所述凹槽设于内固定圈上。该设置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所述外固定圈可方便与地表连接,内固定圈可方便安置所述凹槽,支撑筋能保证外固定圈与内固定圈的连接,而且还能保证污水的正常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内从底部向上依次设有第一碎石层、第一隔离布层、第一砂砾层,第一土壤层、第二细沙层、第二隔离布层及营养顶层。所述第一隔离布和第二隔离布可起到过滤 作用,延长污水的与植物的接触时间,提高净化效果,同时阻挡泥沙的物质的流道;所述第一碎石层可保持水的流道性,所述第砂砾层和第二细沙层则可起到过滤作用,营养顶层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碎石层、第一砂砾层、第一土壤层、第二细沙层及营养顶层的厚度比例为4:2:5:1:1。该比例使用效果好,过滤效果好,净化效果很好,还能保持水的正常流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净化区内设有水质检测器。水质监测器可检测经过净化后的污水水质。

  进一步地,还包括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具有可插入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及第三净化区内的出气端。所述吹气装置可增强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及第三净化区内的空气流动性,有利于植物生长,且保证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的渗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污水的净化速度快,效果好,且能减少臭味挥发,保证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