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改进的V型滤池及水处理系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2-6 10:28:01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8.22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IPC分类号B01D24/12; B01D24/4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经改进后的V型滤池及以该V型滤池构建的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V型滤池包括池体、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出水系统、水反冲系统、气反冲系统及反冲洗排放系统。进水系统包括固定在池体第一池壁上的进水槽,反冲洗排放系统包括固定在池体第二池壁上的排水槽,第一池壁与第二池壁相对布置,排水槽位于过滤系统滤料层的上方。通过将用于排放反冲洗水的排水槽固定至滤池池壁上,能有效地提高滤池有效过滤面积的占比。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改进的V型滤池,包括池体、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出水系统、水反冲系统、气反冲系统及反冲洗排放系统;

  所述进水系统包括形成在所述池体的第一池壁上的进水槽;

  所述反冲洗排放系统包括排水槽;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滤料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槽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池壁相对的第二池壁上;

  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滤料层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槽的布水孔比所述排水槽的槽顶低50毫米至15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反冲系统的布气管路包括布气总管及与所述布气总管连通的两根以上的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的出口均布于所述V型滤池的底部空间,所述布气支管上设有手动闸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槽的布水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进水槽的长度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槽由固定在所述第一池壁上的倾斜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池壁的壁面围成。

  6.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滤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池为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V型滤池。

  说明书

  改进的V型滤池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中的过滤设备及以该过滤设备构建的水处理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改进后的V型滤池及以该V型滤池构建的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处理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去除原水中杂质的过程,通常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及消毒等步骤,经沉淀之后的水流进入滤池中,通过石英砂层等滤料层对水中的悬浮杂质进行截留,使水澄清。常用滤池有V型滤池与翻板滤池,其中V型滤池作为一种快滤池,通常包括池体、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出水系统、水反冲系统、气反冲系统及反冲洗排放系统,因其进水系统中的进水槽呈V字形而得名;具有出水水质好、滤速高、运行周期长、反冲洗效果好、节能及便于自动化管理等优点。

  但是,其反冲洗排放系统中用于排放反冲洗水的排水槽,需占用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导致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占比偏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过滤面积占比高的结构改进型V型滤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述V型滤池构建的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经改进后的V型滤池包括池体、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出水系统、水反冲系统、气反冲系统及反冲洗排放系统。进水系统包括形成在池体第一池壁上的进水槽,反冲洗排放系统包括形成在与第一池壁相对的第二池壁上的排水槽,排水槽位于过滤系统滤料层的上方。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将用于排放反冲洗水的排水槽形成于池体的另一池壁上,且位于滤料层的上方,无需占用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使滤池的过滤面积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即提高了V型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占比。

  具体的方案为进水槽的布水孔比排水槽槽顶低50毫米至150毫米。能更好地形成横向表面扫洗。

  一个优选的方案为气反冲系统的布气管路包括布气总管及与该布气总管连通的两根以上的布气支管,布气支管的出口均布于V型滤池的底部空间,布气支管上设有手动闸阀。通过两根以上的布气支管形成分散式布气,且可通过手动闸阀对每根布气支管的出气量进行调整,有效地确保气冲的均匀性。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进水槽的布水孔为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进水槽的长度方向布置。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为进水槽由固定在第一池壁上的倾斜板板面与该第一池壁壁面围成。结构简单,便于建造。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滤池,该滤池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V型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