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6.22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IPC分类号C02F3/28; C02F11/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一级厌氧池及二级厌氧池,一级厌氧池的内壁固定有与进水口的轴线相交的缓冲板,缓冲板将一级厌氧池分割为自流室及预留室,缓冲板的左右侧边分别与一级厌氧池的左右侧壁密封式固定,缓冲板的底边位于一级厌氧池的底壁与预留孔的最低点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未经过沉淀的废水不会直接经过进水层,从而避免了进水层被污染;缓冲板会对废水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了废水直接冲击淤泥层,从而避免了沉淀再次进入进水层,使得进水层避免被沉淀污染。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包括一级厌氧池(11)及二级厌氧池(12),所述一级厌氧池(11)与所述二级厌氧池(12)通过隔板(3)隔断,所述隔板(3)开设有连通所述一级厌氧池(11)与所述二级厌氧池(12)的预留孔(31),所述一级厌氧池(11)开设有进水口(5),其特征为:所述一级厌氧池(11)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进水口(5)的轴线相交的缓冲板(7),所述缓冲板(7)将一级厌氧池(11)分割为自流室(8)及预留室(9),所述缓冲板(7)的左右侧边分别与所述一级厌氧池(11)的左右侧壁密封式固定,所述缓冲板(7)的底边位于所述一级厌氧池(11)的底壁与所述预留孔(31)的最低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其特征为:所述缓冲板(7)中远离所述隔板(3)的表面开设有导流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其特征为:所述缓冲板(7)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防渗层(73)。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其特征为:所述缓冲板(7)开设有内置空腔(71),所述内置空腔(71)内置有加强层(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其特征为:所述二级厌氧池(12)固定有格栅(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其特征为:所述池体(1)呈球面圆拱状或椭球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其特征为:所述预留孔(31)的轴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预留孔(31)的口径较小端位于所述一级厌氧池(11)中。
说明书
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
背景技术
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最初作为一种避免管道堵塞而设置的截粪设施,在截流和沉淀污水中大颗粒杂物、防止管道堵塞、保护环境上起着积极作用。其技术原理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沉积的污泥消化降解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消化气,由于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污泥产生扰动,消化气对污泥的扰动作用能够让污泥与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有助于消化降解。但底部污泥随消化气上升,气泡逸出后,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淀,这些上升和沉淀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下,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
现有的化粪池一般利用了三相分离化粪池技术,其是在传统化粪池的基础上,保留了化粪池中泥水混合的优点,增加了“污水、污泥、消化气”三相分离的技术,在化粪池的出水端设置三相分离装置,使出水端的污泥、消化气与污水处理过程分离,避免气浮现象对污水处理的干扰。具体的,化粪池依次分为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及澄清池,一级厌氧池根据废水中杂质的浓度自上而下依次分为浮渣层、进水层及淤泥层,其中,淤泥层为沉积污泥,浮渣层为漂浮污泥,而进水层为悬浮污泥及污水。其中,进水层的溶液会进入二级厌氧池。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化粪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一级厌氧池的上部,当废水自进水口注入一级厌氧池时,颗粒大的沉淀物质就会依次经过浮渣层、进水层后再只能进入淤泥层,这样,沉淀就会污染进水层;若利用管道,直接将废水注入至淤泥层,这样就会导致废水冲击淤泥层,导致淤泥扬起,造成进水层被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其可放置新进的废水污染进水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化粪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一级厌氧池及二级厌氧池,所述一级厌氧池与所述二级厌氧池通过隔板隔断,所述隔板开设有连通所述一级厌氧池与所述二级厌氧池的预留孔,所述一级厌氧池开设有进水口,所述一级厌氧池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进水口的轴线相交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左右侧边分别与所述一级厌氧池的左右侧壁密封式固定,所述缓冲板的底边位于所述一级厌氧池的底壁与所述预留孔的最低点之间。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中远离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导流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防渗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开设有内置空腔,所述内置空腔内置有加强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厌氧池固定有格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呈球面圆拱状或椭球状设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留孔的轴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预留孔的口径较小端位于所述一级厌氧池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缓冲板将一级厌氧池分为了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在底部连通,其中一个空间由缓冲板与进水口所在的池体的侧壁组成的自流室,另一个由缓冲板、池体的侧壁与隔板组成的预留室,新的废水会首先流入自流室,然后在自流室中沉淀并自缓冲板的底部以下进入预留室,防止了未经过沉淀的废水直接经过进水层,从而避免了进水层被污染;此外,缓冲板还会对废水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了废水直接冲击淤泥层,从而避免了沉淀扬起以致再次进入进水层,使得进水层避免被沉淀污染。